《立志做好新时代的“大先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志做好新时代的“大先生”.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志做好新时代的“大先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 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 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 会风尚”。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 察时勉励广大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 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 人师的统一者”“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 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 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 向、提供了遵循。
2、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新征程中,高校教师要立志当好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努力做 “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坚定理想信念,做胸怀“国之大者”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 的滑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教 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到教育教学
3、全过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 重要论述、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掌握和运用 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正 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族师生交 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休 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心怀“国 之大者”,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明确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 会责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立足“四 个服务”,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 命责任,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
4、民奉献。坚持立德树人,做修德立身的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 新人的时代重任,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行、思 维以及情感方式、习惯和行为模式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 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 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始终坚持 师德为上,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道德修养和人
5、格品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弘扬中华 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 失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守精神信念高地和人格价值底线,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 者。要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 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挑战、把好人生方向,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做学生为学、为事、 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引导帮助学生扣好 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守教育初心,做教书育人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指
6、出,“好 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 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 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立志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 刻苦钻研、丰富学识,创新教学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 材施教开展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扎 根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聚焦课程育人主线,加大改革力度, 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思政元 素,拓展方法载体,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引进课堂,引起学生 共鸣,促进学生有效吸收内化,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 针对性和亲
7、和力。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 牢牢扎根,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用实际 行动担起时代使命,将学习的收获感悟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 民的强大动力。潜心研究真学问,做学术创新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学高为师,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 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影响力的“大先生”, 他们既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又是研究团队的核心 和灵魂,更是一流大学的旗帜,能够在破解难题上下真功、求实 效。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 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勇攀高峰、敢 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和集智攻关、 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研究真问题,攀登新高峰。把论文写在中 国大地上,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 的中国,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 国之理。(作者:王丽萍,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 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