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 楚。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
2、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 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 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 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 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 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 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 的先
3、河。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 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 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 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 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 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
4、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 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9.小说重在突出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与此没有太大的关系。 小说重在表现朱先生和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集 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人物形象。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能够引起读者的丰富的想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 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 确题干要求,把
5、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C项,“对自己此行安危的忧虑” 错误。应是想到对战争会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的痛心。故选Co【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 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 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 即可。由文中“在书房里诵读”、“朱先生晨诵完毕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劝方升退兵”等内容,可看出朱先生是一位“儒子”或读书人,而又能不顾生死去为民请 命的。由不坐张总督的车,不吃预备的饭,说“不宜车马喧哗”等
6、内容可看出朱先生刻意和 张总督保持距离,不居功,表现出朱先生的不畏权贵、低调淡泊的品质。写朱先生吟诵兵 车行而热泪涌流,表现了他忧患百姓,从而勇敢从容去为民请命,并成功退兵,表现出朱 先生的担当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谋篇布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具体为分析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 的缘由和表达效果。解答此题要全面把握小说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塑造,从情节设置,人物形 象,主题的角度分析考虑。从情节设置来说,写退了兵而不提怎样退的兵,起到了 “此时无 声胜有声”的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给予读者充分的想空间,使作品更有 艺术魅力。从形象塑造来看,小说在朱先生和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
7、的关系上浓墨重彩地表现, 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朱先生不畏权贵、 低调淡泊的人物形象。从主旨来看,小说旨在表现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而如何退兵 的情节与主旨关系不大,故就此不写更好。【点睛】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 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 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狂士桑悦桑悦,居海虞之沙溪。家贫亡所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弃之。时以孟轲自况,每 书刺曰:“江南才子桑悦
8、。”十九举乡试,春闱策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等语,为吴检讨汝贤所黜。又作学 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语,考官缩舌曰:“岂江南桑生耶?狂士! ”遂下 第。再试春闱得乙榜,年二十六,籍误以二为六,请谢不为官,不许。调邑博士,大学士丘浚慕悦名,召令观所为文,绐曰:“某先辈撰。”悦心知之,曰:“明公谓悦不怯秽乎?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浚曰:“然则生试更为之。”归撰以奏,浚 称善。逾年,按察视学者别浚,浚日:“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按察既行部抵邑, 不见悦,顾问长吏:“悦今安在?岂有恙乎? ”长吏素衔悦,皆曰:“无恙,自负不肯迎耳。” 乃使吏往召之,悦日:“连宵旦雨淫,传舍圮,
9、守妻子亡暇,何候若? ”按察久不能待,更 两吏促之,悦益怒曰:“若真无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可屈桑先生乎?为若期三日,先 生来;不三日,不来矣。”按察欲遂收悦,缘浚不果。三日,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按 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 ”悦前日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 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因脱帽径出。按察 度亡已,乃下留之。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 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御史闻悦名,数召问,谓曰:“匡说诗,解人颐。子有诸? ”曰:“悦所谈玄妙,
10、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公幸赐 清燕,毕顷刻之长。”御史壮之,令坐讲。少休,悦除袜,跣而爬足垢,御史不能禁。寻复荐之,迁长沙俸,再调柳州,悦实恶州荒落,不欲往,人问之,辄曰:“宗元小生, 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为柳州岁馀,不堪,思归。会丁外艰,服阕,遂不起。既家居,益任诞,褐衣楚制,往来郡邑间。(节选自尧山堂外纪,有删改)【注】汲长孺,指汲黯。大将军指卫青。清燕:清闲,闲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 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B.汉汲长孺长揖/大
11、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 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C.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 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D.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 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参加乡试的是童生,取中后称秀才。B.行部:指古代官员巡行所属部域,并对相关部门加以考核。C.长揖: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礼节,大多用
12、于平辈之间。D.服阕:指三年守丧期满除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悦恃才放旷,常以孟子自比,人们在写到他名字时,常以“江南才子桑悦”加以讽刺。 他参加科举考试及应对上司时亦多有狂妄之语。B.大学士丘浚仰慕桑悦之名,用文章试探他,被桑悦识破,之后桑悦所写的文章令丘浚大为 赞赏。当按察前往邑中时丁丘浚还特意交代他不要把桑悦当一般属官看待。C.桑悦不愿去柳州为官,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不愿让自己的名声盖过柳宗元,也可见其狂傲。 到柳州一年多,桑悦忍受不了那里的荒凉冷落,就想着要回去。D.桑悦不拘小节,行为放诞不羁。在御史面前讲学时,赤脚爬垢;居家后更是穿上了粗布衣 服
13、,在郡邑间往来。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连宵旦雨淫,传舍圮,守妻子亡暇,何候若?(2)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答案】10. C 11. A 12. A. (1)从天黑到天亮下了太多的雨,住的房屋坍塌,我守护妻子儿女还来不及,为什么要 迎候你呢?(2)按惯例,御史出京巡查郡邑,博士应该整天待立左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主谓宾结构,句
14、 意完整,后面断开。排除A、B。“而长孺固亡贤于悦”,状语后置句,“亡于悦贤”,“亡” 为通假字;句意完整,独立成句,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 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参加乡试的是童生,取中后称 秀才”错误。“童生”应为“秀才”,“秀才”应为“举人”。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
15、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加以讽刺” 错误。“刺”意为“名帖”。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 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补充。(1)淫,太多;圮,坍塌;亡,通“无”,没有;暇,时间;若,你。(2) 故事;惯例;按,巡查;竟日,整天。【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耍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
16、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桑悦,居住在海虞的沙溪镇。家里贫穷没有藏书,他从书店里买到他要的书,读 过就焚烧毁掉。平时以孟轲自比,名帖上常常写着:“江南才子桑悦。”十九岁考中乡试,(第二年)参加会试,对策中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之类的狂 语,被检讨吴汝贤除名。又写了学以至圣人之道论,其中有“我去而夫子来”等狂语,考 官吃惊得说不出话:“难道是江南桑生吗?真是个狂士!”因此落第。第二次参加会试获得 乙榜,年龄为二十六岁,登记册上把二误写成六,桑悦请求辞官,不被允许。调到县邑做博士,大学士丘浚仰慕桑悦的大名,召桑悦来看他自己写的文章,欺骗他说
17、: “这是某位先辈撰写的文章。”桑悦心知肚明,说:“您认为我不怕肮脏的东西(指不好的 文章)吗?怎么能拿这样的文章来让我看呢。”丘浚说:“既然这样,那么你试着给我改一 改。”桑悦回去撰写后来上交,丘浚叫好。过了一年,按察视学者来与丘浚话别,丘浚说: “我老朋友桑悦,希望你不要用属吏的身份看待他。”按察巡行部属抵达县邑后,没有看见 桑悦,回头问长吏说:“桑悦现在在哪里?难道生病了吗? ”长吏一向怀恨桑悦,都说:“没 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迎拜你罢了! ”于是派小吏前往召他,桑悦说:“从天黑 到天亮下了太多的雨,住所房屋坍塌,我守护妻子儿女没有闲暇,为什么要迎候你呢? ”按 察不能久等,又
18、连换两个小吏来催促他,桑悦更加恼怒:“你们真没耳朵吗!就是按察大人 能使博士屈就,可怎么能使桑先生屈就呢?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没有三天,不去。” 按察于是想逮捕桑悦,因为丘浚的缘故,没有实行。三天后,桑悦来见按察,对按察站着作 长揖,不跪拜。按察高声喝道:”博士的身份不应当跪拜吗!”桑悦上前日:“汉汲黯长揖 大将军卫青,您的地位尊贵难道超越大将军了吗?何况汲黯本来就不比我桑悦贤能,您怎么 摆出一副脸面恐吓我,冷落天下士呢!我现在离开,天下自认为您不能容忍我,怎么解释呢? ” 桑悦于是脱下官帽后直接走了。按察估计没有办法阻止,于是谦逊地挽留他。后来应选两位博士跟随御史自己,悦桑在被选之行列
19、。按惯例,御史出京巡查郡邑,博 士应该整天侍立左右,桑悦请求曰:“我年龄大了,不能靠体力来遵守礼法,也不能长久站 立,愿您宽容我使我能够坐一坐。”御史听闻桑悦的名声,多次召问他,对他说:“匡鼎说 诗,能使人开怀大笑。您有这样的本事吗? ”桑悦回答说:“我讲的微妙的道理,哪里是匡 鼎敢企及的?即便匡鼎在,亦能使他开怀大笑。您如给我空闲,使我的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 全部展现出来。”御史认为他很有胆识,令他坐下来讲学。稍微歇息了一会儿,桑悦脱掉袜 子,赤脚在抓挠脚上的污垢,御史不能阻止。不久又推荐桑悦,调任长沙通判,又调到柳州任职,桑悦实在不喜欢柳州的荒凉冷落, 不想去,有人问他,桑悦就说:“柳宗元这
20、个小子,享有柳州的称号很久了,我一旦到 了那里,我的名声就会超过柳宗元,我就要内心不安了。”担任柳州的官职一年多,不能忍 受,想回来。适逢他父亲去世,便回来守孝,守丧期满除服,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回家居住以后,更加任性狂放,穿着楚制布衣,在郡邑间往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讨,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磺西经过此地。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
21、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 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15 .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 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 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 扬名。【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22、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 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 “真是英雄一 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注意审题,明确答题方向。本题考生可以围绕李 副使“英雄”的特点去原文一句句找,关注意象还有关键词。如首联“火山”、“赤亭”这 样的意象暗示旅程艰苦。也表明李副使不畏艰险、毅然前行的豪迈。颔联“月”的意
23、象,“惯度”“岂能愁”这样的关键字眼可见他经常出入边地,早已置乡愁于脑后。尾联”功名只向马上取”表现他志向远大,希望立功扬名。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两句给空寂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活的味道,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生活之地。(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3)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答案】 (1). (1)竹喧归浣女, (2).莲动下渔舟。 (3). (2)三顾频烦天下 计, (4).两朝开济老臣心。 (5). (3)钟鼓馔玉不足贵, (6).但愿长醉不复 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24、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 以下词语的书写:喧、频、济、馔、醉。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 的高峰。()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 特别是狂草。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 的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 2020 学年 江苏省 常熟市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