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 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二精忠旗的满 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 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 “
2、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 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 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 “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 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 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
3、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日道”, 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 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 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 ,大美,和“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 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
4、用 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 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 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 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 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 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一一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 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
5、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 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参考答案: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 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 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
6、“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 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 “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 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 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 “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 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
7、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 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 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 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 ,大美,和,至美,来解。圆
8、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 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 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 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 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 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 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
9、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 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一一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 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 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 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 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 和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10、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 尚圆观念有关。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则需要借助梦 境呈现。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 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屈从和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妥协,它促进了中 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答案】D【解析】A项,“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项,“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 向;C项,中国的悲剧“
11、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 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大团 圆”的内涵。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C.文章整体采用了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拜以及“易、 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
12、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 中国文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D项,“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 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 “乾为天,为圆”的 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B.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
13、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 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 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答案】C【解析】C项,“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七岔情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喊啥,小崽子?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 ”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我去打猎,给我枪一一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J他愣了一下。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好像一下子长大。我爸爸早
14、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 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喊他的名字:特 吉一一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 也能打J“先别吹!”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 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这里准有野兽。
15、等了大半天, 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 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椅角,椅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 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痛一拐地跟在最后面, 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 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晚上,坐在火堆旁,“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椅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 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16、嘿,傻小子。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 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 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 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痛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公鹿扭头瞅瞅, 撇开鹿群,一滴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 费力,忍着痛
17、。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 脑壳上。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椅角贴在脚下 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椅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 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椅角竖在空中。“呦一一”
18、七岔椅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椅角,显得那么刚硬。我想起特吉的话:“公 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J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 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 一处是 我的猎枪打的;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 栓,看着它一癣一拐的身影(有删节)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 农牧业和狩猎业。4 .下列对小
19、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然风光,构成鄂温克族作 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B.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说中的形象在冲突中互相 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的特色。C.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侧面烘托出紧张气 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D.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温克人对于人生信念的肯 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
20、质的肯定。【答案】C【解析】C “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属于直接描写,不能“侧面烘托”;同时恶战过程也不能塑 造“骄傲善良”形象。5 .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引出下文“我”去打 猎的故事;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暗示了 “我”对亲情的渴望;初步刻画“我” 性格的倔强和好强。【解析】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6 .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6分)【答案】观点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理由:公鹿健硕的
21、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 智谋都让“我”着迷。“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 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 “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公鹿已受重伤,“我” 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敬佩的勇气。观点二:会再向公鹿开枪。理由:“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 有狩猎的使命。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 “我”的斗志,“我”也能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我” 需要通过狩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鹿的大好时机。【解析】言之有理即可。(三)实用
22、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5 0,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 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 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以砍 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 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
23、生态环境。(摘编自2017 12 07新华网)材料二: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 天休息日。“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刘军说。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 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 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他俩每隔15分钟, 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一天,96次瞭望,一年,28000多次。能把一件简 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也正是这年复一
24、年,日复一日的积累,让夫妻俩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齐淑艳说,“像如果林子冒烟了,我从颜色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了。白色的是草,黑色的是树。一 有火情,我们立马就向林场汇报J(摘编自央视网2017-09-03)材料三:巨大的生态效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 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L 37亿立方米。显著的社会效益。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推进苗 木生产、生态旅游、交通运输、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
25、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 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强大的精神力量。塞罕坝林场的巨大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意识,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摘编自2017年第17期求是)材料四: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 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 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 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
26、园 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 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央视网旅游频道让身心自由呼吸,全球最干净整洁的10大城市)注: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平均海拔1500米,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最低 气温可至零下43.3寸。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 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1949年前,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
27、确的一项是(3分)()A.塞罕坝林场的获奖,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认可。8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到极致。C.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就是明证。D.绿色出行、利用氢气燃料、风能等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答案】B【解析】B项,文中“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但并不意味,保护环境,需 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到极致”。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A.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一场涉及生
28、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创新等多方向的革命性变革。B.刘军、齐淑艳夫妇工作生活融合为一、矢志创新坚守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塞罕坝能够育林护林成功的重要原因。C.由上述材料看,环保主要是种树,因为树能够改变天空,改变环境,带来生态文明,造就青山绿水。D.塞罕坝林场由过去的掠夺性采伐、无节制农牧活动,到现在的“以砍养树”,完全实现了良性循环 发展目标。E.塞罕坝和芝加哥的做法都体现出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对科技探 索的结果。【答案】AE【解析】B项,他们的行为不涉及育林;C项,不能说是主要方面,每个地区环保要求特点不一样。 塞罕坝主要就是种树,其它地方未必,有的是
29、减少污染,有的是减少盐碱地等;D项,“走出了一条良性循 环发展之路”错误,原文“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9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塞罕坝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条建议。(6分)【答案】(1)科技人员大力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资源,弓I种、培育、种植。(2)在技术、设备、 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3)坚决禁止乱开滥伐矿山、森林等。(4)利用风能、太阳能,绿色出行等。【解析】建议要有可行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
30、王 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 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 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 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日:“论语 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 ”颖达对日:“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 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 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
31、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 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 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十 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 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Q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日:“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 达对日:“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日宪。(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32、的一项是(3分)()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 数进忠言/益见亲待/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 数进忠言/益见亲待/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 数进忠言/益见亲待/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 数进忠言/益见亲待/【答案】Dn.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
33、,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 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全境及内蒙地区。C.庶人,本指平民,有时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当时储君,贵为太子,又被称为庶人承乾。D.释奠,即释奠礼,国子祭酒率领师生陈设乐舞呈献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对先圣的祟敬之情。【答案】C【解析】C项,“庶人”不能指太子,李承乾后来被废为庶人,史书追称其为“庶人承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聪慧好学,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诵千余字,长大以后,对五经甚为熟悉,而且还精通算 术和历法
34、,也懂得作文的方法。尽管如此,还能向同郡前辈虚心求教。B.大业初年,孔颖达明经及第。后来参加东都儒学辩论大会,舌战群儒,荣获第一,这也引发了学术 权威的极大嫉妒,甚至要杀掉他来稳固其学术地位。C.孔颖达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他为唐太宗讲解论语,能结合太宗特殊的身份来阐述孔子的精义, 使得圣贤的意思能够直抵帝王的心灵,从而达到规讽和劝谏的积极作用。D.孔颖达精忠报国,不避祸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颖达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来进呈谏言。有人 劝他收敛刚气,他说为国捐躯,死而无恨,劝谏更加猛烈。【答案】D【解析】D项,李承乾是储君而非皇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焯初不
35、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答案】刘焯起初没有礼遇他,颖达请教疑惑难解的问题,多出刘焯的意料之外,刘焯改变仪容对他 恭敬以待。(2)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答案】如果处在极其尊贵的地位,向人炫耀聪明,凭才能和势力压人,掩饰过错,拒不纳谏,那么 上下就会感情隔阂,君臣之间思想相互背离。【参考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颖达八岁从师学习,每天诵读千余字。成年后,他尤其明悉左氏传 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还擅长算术和历法,会写文章。同郡刘焯是名扬海内的学者,颖 达上门求教。刘焯起初没有礼遇他,颖达请教疑惑难解的问题,多出刘焯意外,刘
36、焯改变仪容对他恭敬以 待。隋炀帝大业初年,颖达应举明经科获及第,授任河内郡博士。当时隋炀帝召集各郡儒学官吏到东都洛 阳,命令他们与国子监的秘书学士一起论辩经学中的问题,颖达一举夺魁。那时颖达还年轻,那些先辈宿 儒因被他驳倒羞愤怀恨,暗中派刺客谋害颖达。礼部尚书杨玄感把孔颖达藏匿在府中,因此,他才幸免于 难。贞观初年,颖达受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时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谏忠言, 更加受到太宗的亲近信任。太宗曾问:“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 是说什么? ”颖达回答说:“圣人施行教化,是想使人因谦让而愈有光辉。自己虽然有才能,不骄傲自大, 依旧向没有才能
37、的人求访能做到的事。自己的才艺虽然多,仍然认为少,却向才艺少的人求教来增加自己 的才艺。自己虽然有知识却像没有知识的人一样;自己的知识很充实却像知识空虚的人一样。不仅仅匹夫 庶人要这样,帝王的德行,也应该像这样。如果处在极其尊贵的地位,向人炫耀聪明,凭才能和势力压人, 掩饰过错,拒不纳谏,那么上下就会感情隔阂,君臣之间思想相互背离。自古以来国家的灭亡,没有不是 因为这样而造成的J太宗非常满意他的回答。贞观六年,颖达被任命为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又迁升为 太子右庶子,依旧兼国子司业。由太子废为庶人的承乾命令颖达撰孝经义疏,颖达根据文章表达意理, 增加了正言讽谏的渠道,学者都颂扬他。贞观十二年,拜
38、为国子祭酒,仍旧在东宫给太子讲学。贞观十四 年,太宗亲自到国学观举行祭祀先师的释奠大礼,命颖达主讲孝经,颖达讲完后,进献释奠颂,太 宗手诏奖赞美他。后来承乾不遵循法度,颖达常常冒犯太子的威严直言规劝他。承乾的乳母送安夫人对颖 达说:“太子长大成人了,多次受到人当面斥责他的过失怎么合适? ”颖达回答说:“蒙受国家的厚恩,即 使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J直言谏劝更加恳切,承乾不能接受。贞观二十二年,颖达去世,太宗特许他陪葬 昭陵,赠封太常卿,谥号为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
39、、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Q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 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 枝春。”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 的意境。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C.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 受。D.最后
40、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 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答案】BD【解析】B项,从下到上描写;D项,最后两句是虚写。15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 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的“”慨叹人生很短促,
41、人的个体很渺小。(2)琵琶行中用“”来表现琵琶女虚度岁月。(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表现出西湖景色令人陶醉, 诗人观赏不够,流连忘返。【答案】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秋月春风等闲度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第H卷俵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鱼目混珠,作为有着公信力和新闻操作专业训练的媒体,就更应该 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捍卫民众的知情权,增加社会信息的质量。只要游客报出某个世博园区场馆的名字,“天机1号”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而胸前的显示屏还 能及时地滚动播出场馆图片。重回
42、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旧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 局面。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未来部署。我们作为一家节能环保企业, 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当仁不让。 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 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 和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 尚圆观念有关。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
43、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则需要借助梦 境呈现。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 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屈从和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妥协,它促进了中 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大团 圆”的内涵。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44、。C.文章整体采用了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拜以及“易、 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 中国文学的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 “乾为天,为圆”的 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B.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C.
45、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 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 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七岔精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你,你别打啦! ”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赴韩旅游比去年下降约七成,降幅最大。泰、韩、日出境游已不再是平分 秋色了。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 作是必然选择。A.B
46、.C.D.【答案】B【解析】 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而该句是说真假信息、好 坏信息混杂在一起,显然和“鱼目混珠”这个成语语义不协调,该成语使用不当,应该用“泥沙俱下”。 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用来形容机器人“天 机一号”是恰当的。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 祸推给别人。用在该句很恰当。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 去做,不谦让,不推让。偏重“当仁”,而语境是强调对工作、任务不能不理,不应推托,不允许推辞,显 然是对“责无旁贷”的误
47、用。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只用于两方。而整句话 涉及三方,应该使用“三足鼎立”所以此处成语用得不恰当。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 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用在该句很恰当。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 然贪污了数百万元。B.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的整治和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C.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D.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 等部门进行了整顿。【答案】c【解析】A项,不合逻辑,“贪污”是“不正当的手段”,但决不能用“正当”限制,语法上是搭配 不当,逻辑上是限制不当。将“正当或”删掉;B项,并列不当,“贪污”和“徇私枉法”都属于“腐败”, 将“腐败”去掉;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 或“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