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 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 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 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活动目标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 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活动准备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 资料或图片。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2、四、活动过程(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 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 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 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 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 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 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
3、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 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 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 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 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 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 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互救,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 埋压人员的救助。五、总结同学们,自然灾害突如其来,无法阻挡,但预防和自救方法很多,当然,地震自救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希望同学回去后自己再进行
4、一些学习,掌握更多的方法。祝同学 们一生平安。“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3)一、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播放视频素材,学生搜集资料、交流 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构成教学活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重体验”让学生 在活动中认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 验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的认识。2、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 识。3、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
5、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 和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建康成长奠定基础。三、教学过程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 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35. 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地 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 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CTC。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 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铁、镁等很“重”的 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TC,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多数构造 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地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
6、地动。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 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 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种 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 生。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 能够形成灾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 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地面上与震 源相对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点
7、到震中的距离。震中区: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源深 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者说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震源深 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 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 720公里。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 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 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 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8、。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 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 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 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学生汇报)大地震:震级M7级的地震强震:6WM7级的地震中强震:4. 5弱震:36、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课件展示)震级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 个。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 的地点各不相同。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 以及建筑物的抗
9、震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四、教学总结: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在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的过程 中你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4)一、主题队会目的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二、队会准备1、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2、组织学生观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传光盘。三、队会过程(队会开始仪式)1、教师谈话导入。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年一年)指出: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 0以上地震 发生在中国;20世
10、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 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5.12”大地震 中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 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 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救助方法不当而造 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 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2、介绍一下地震常识。(1)地震是怎么回事?(播放课件)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 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 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来自
11、 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 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 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 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汇报) 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中,我们把地球中发生地震的地 方叫做震源。理论上常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震中 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 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 地震和深源地震。(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12、(播放课件)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 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 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 动断层有关。3、地震时怎样开展自救。(学生汇报,教师整理)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 迅速撒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 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穿间的地方,开间 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 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
13、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 体。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穿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 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 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切记: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4、演示活动教师演示怎样在室内避震,学生演练室内避震。5、教师总结。四、班会结束。(队会结束仪式)“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5)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 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
14、 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 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活动准备 视频播放,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 注意到身边的危险。“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我们 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 的人。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让我们 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
15、命加一把锁。二、地震知识知多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地震基本知识,感 受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1、展不地震后的相关图片。2、了解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汶川地震。三、地震防护知多少: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 备无患。1、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2、补充:强震过后如何自救。A、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C、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 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D、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四、地震无情人有情:献出自己的一
16、份爱心。1、讨论:当地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生:(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地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2)时刻关注地震灾情,必要时做好地震防范工作。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活动小结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 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 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 的安全保驾护航!“防震减灾”科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6)教学目的:1、让孩子观看防震救灾图片,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学习自救方法的重要性。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震 减灾 科学 教育 主题 班会 教案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