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docx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题周代冕服、弃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 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 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答案】B【解析】周代服饰以正色为贵,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却开始推崇作为间色的 紫色,打破了原有的礼乐制度,说明原有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甚至走 向崩溃,故选B;服饰多元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A; C项月 题意无关,排除;“走向消亡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故选B。选择题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 华并存,且后者占据
2、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1641年传到北京,造成 北京人口大批死亡。期间明政府出资千两白银命太医院治疗瘟疫,医 以伤寒法治之,不效。“自春二月迄今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又 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鼠疫随着李自成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 崇祯帝下”罪己诏;地方士绅募粮药,“身至被灾之家,计口授食;民 众祈神、驱鬼、祭祀仍无法抑制疫情,形势惨重。十六到十七世纪伦敦鼠疫盛行。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病患家庭 主动隔离,1603年,强制隔离制度经议会认可成为防控疫情的主要 手段之一。期间,政府颁布法令,要求瘟疫期间及
3、时清理街道污物、 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将掩埋死者、清理垃级、物件消毒 等作为地方防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 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来救助因瘟疫、灾荒造成的流民。坚信“疾 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这一信念也促使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1919年中 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求卫生之术而谋防治疫病之道也。为 开展日常防疫、预防时疫流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下令各省设立卫生 处,市县设立卫生局,先后公布污物扫除条例、取缔灵枢暂行章 程、饮食品制造场所卫生管理规则、工厂
4、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 等法令。1932年霍乱大流行期间,防疫组织在“一些大城市及港口建 立,实施预防注射,查询隔离染疫病人。民国后期,专门的传染病 救治院(室)逐渐增多,除政府自己创办外,还鼓励外国教会创办医院。 1932年南京成立了夏季流行病预防联合会,开设了有40张病床的隔 离医院,北平、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医疗机构。摘编自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和伦敦防治鼠疫的 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防疫政策的特点, 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答案】(1)相同: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关注灾后救济。不
5、同:明朝 官方与民间救济相结合;缺乏科学措施,依靠封建迷信。英国科学防 疫,措施详细;关注公共卫生;坚定人的作用。(2)特点:卫生防疫体系起步较晚;防治结合;重城市轻乡村;形 成中央到地方的防疫体系;利用西方相关成果。意义:有利于防疫治 疫,医疗技术进步;提高民众卫生意识;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社会 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解析】(1)相同:据明政府出资千两白银命太医院治疗瘟疫、出二万金 下巡城御史收殡、“政府颁布法令,要求瘟疫期间及时清理街道污物、 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向全国征收,普通税,来救助因瘟 疫、灾荒造成的流民等信息可从政府采取措施和关注灾后救济上总 结中英两国防
6、治鼠疫的相同之处。不同:根据“崇祯帝下,罪己诏,;地方士绅募粮药,身至被灾之家,计 口授食民众祈神、驱鬼、祭祀仍无法抑制疫情可知明朝官方与民间 救济相结合;缺乏科学措施,依靠封建迷信。根据将掩埋死者、清 理垃级、物件消毒等作为地方防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信,疾病 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可知英国科学防疫,措施详细;关注公 共卫生;坚定人的作用。(2)特点:据19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得 出卫生防疫体系起步较晚;据“求卫生之术而谋防治疫病之道也得出 防治结合;据防疫组织在一些大城市及港口建立,实施预防注射, 查询隔离染疫病人得出重城市轻乡村;据“省设立卫生处,市县设立 卫生局得
7、出形成中央到地方的防疫体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利用 了西方的相关成果等。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有利于防疫治 疫和医疗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民众卫生意识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 社会稳定、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该表为不同时期有关世界史地的记录。从表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时期作者及著作主要内容西汉司马迁史记所记史事地理范国东起朝鲜、西迄安 息。1451 年马欢海涯胜览记录郑和下西洋经历的二十国地理、 风土人文、语喜等C1842 年魏源海国国志介绍世界各国史地知识。1846 年梁廷楷海国四 说西方
8、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1848 年徐继杏瀛夏志 略世界地理志,介绍亚、欧、北美情 况.1850 年夏燮中西纪事记载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中外关 系的史事.【答案】示例: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史地书籍增多论述: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有限,中西之间联系几乎隔绝,人们对世 界的认识十分有限。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 对外部世界了解甚少。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有识之士开始关 注西方,通过著书介绍西方情况。再加之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 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由于中国遭受到外来侵略,其著书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总而言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受时局的影响
9、、近代科技的进步以 及有识之士的努力,为抵御外来侵略、寻求强国之路,中国集中出现 了一批介绍西方史地的书籍。【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 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表格内容综合分 析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介绍西方史地内容的书籍明显增多。结合鸦 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西方等 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史实引用准确,论述言之有理即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年,热衷于改革汉字的党内外人士希望在新的政治环境下 恢复一度沉寂的文字改革事业,指出“我们少数知识分子所用的文字 工具,依然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一套
10、陈旧不堪的工具,占人 口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于他们使用的文字工 具。有几万万文盲的新中国,地方方言众多,造成了社会交际的严 重障碍,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文字改革很快被中共中央提 上工作日程。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整理 已经社会化了的简体字,总结吸取前人简化汉字的做法,保留原字轮 廓、特征及表意,生,将544个繁体字简化为515个简化字。同年, 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2月11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此后,日 本两次派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就文字改革工作交流经验。新加坡采用 我国的简化字,用汉语拼音
11、拼写人名和为华文注音。一一摘编自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新中国的文字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文字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基于以往文字改革;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传统汉字批判继承。(2)意义:有利于推动新中国扫盲工作;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 展;促进对旧有文化的改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邻国 和华语圈国家文字改革。【解析】(1)据“在新的政治环境下恢复一度沉寂的文字改革事业得出基于 以往文字改革;据“有几万万文盲的新中国,地方方言众多,造成了 社会交际的严重障碍,影响经济建设得出代表广
12、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据文字改革很快被中共中央提上工作日程得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据,整理已经社会化了的简体字,总结吸取前人简化汉字的做法,保 留原字轮廓、特征及表意得出对传统文字批判继承。(2)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此后,日本两次派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就文字改革工作交流经验。新 加坡采用我国的简化字,用汉语拼音拼写人名和为华文注音可从推动新中国扫盲工作、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促进对旧有文化改造、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和影响邻国以及华语国家文字改革等方面总结相关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马端临,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宋末元初杰出史学 家。其父马廷莺在宋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第三次 统一 考试 历史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