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溅(b6n) 简陋(lou) 点缀(zhul) 锲而不舍(qie) B.辜负(gu) 俯瞰(kAn) 诘问(jie) 血气方刚(xie) C.钦佩(qin) 晌午(xiang)烧灼(zhu6)深恶痛绝(wu) D.厄运(e) 修葺(qi) 吟唱(yin)气冲斗牛(d6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矜持幽寂取谛海市蜃楼B.迟钝陡峭污秽千均重负C.枯槐恳切挚友耐人寻味D.猥琐闲瑕镐头仙露琼浆二、语言表达3 .请从所给
2、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1)我们向全世界推广中医药需要拿出更加 (周密严谨 谨慎)扎实的科学 依据,不仅要证明中医药的疗效,还要阐明其现代科学内涵。(2)收到钟南山爷爷的回信,九岁的小学生梓潼激动得(语无伦次信口雌黄 胡说八道),他告诉家人,自己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三、句子默写4 .经典诗文默写。【在前七题中,任选五题;在后三题中,任选一题】 (1)将军百战死,o (木兰诗)(2)马上相逢无纸笔,o (岑参逢入京使)(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黄梅时节家家雨,o (赵师秀约客)(5)商女不知亡国恨,o (杜牧泊秦淮)(6) ,阴
3、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根据语段“脱离了过去曲高和寡的状态”“陆续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节目”可知,两个分句之 间是递进关系,故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而且;不 仅而且。(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成分残缺,“朝着”缺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方向发展”。(3)本题考查短语结构。“薪火”是名词,作主语,“相传”是动词,作谓语;故“薪火相传”是主谓短语。6. 鲨鱼 土著人围攻【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尼摩船长等人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通过拖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遭到了土著人的围攻,尼摩船长很
4、机智得 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7. (1)发家勤为本致富俭当头示例一:组织课外阅读好书分享会 示例二:举办课外阅读读后感手抄报展览示例:该广告词一语双关,购”字既说明了上天猫商城可以购买东西,又谐音够”,说明 只要上天猫商城,什么都能买到。(4)示例一:我赞成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因为古诗词都比较优美,配上曲谱,唱起来比 较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歌词,这样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示例二:我反对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这样做会把古典诗词的意境、韵味给抹杀掉,没有 了古诗词的古典魅力。【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用正楷书写,横平竖直,不能连笔,不能错字。本题中注 意“勤”
5、“致”“俭”字的规范书写。(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活动时要结合活动主题,选择符合校园场景的活动形式,常 见的有主题班会、朗诵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等。示例:举办一期爱上课外阅读主题的黑板报;举办课外阅读好书推荐专题讲座。(3)本题考查赏析广告词的能力。此广告词中“购”与“够”谐音,既表示天猫商城商品丰富, 能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也表达了让顾客购物的愿望。解答时,先回答其手法,再结合内 容具体分析。可据此作答。示例:广告词“上天猫,就够了”语言简短易记,朗朗上口,一看就能记住。运用双关的修辞 手法,一方面突出了天猫商品丰富,什么都有,都可以买到,另一方面,谐音够说明上天
6、 猫商城可以购买东西。(4)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网上议论纷纷,有赞成,有 反对,有理性反思,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具有说服力。注意语言要有 条理,语句通顺。示例一:我赞成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古诗词词语精练,韵味悠长,与优秀的音乐结合在 一起便于传播。示例二:我反对用流行歌曲推广古诗词,一些流行歌曲为了押韵,随意拆解组合古诗词,不 利于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整体理解,失去了古诗词整体的意境美。8 .简单繁体字的识读,早已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学生没有专业需要,只要掌握基础繁 体字即可;繁体字纳入通识教育,势必要增加对识读繁体字的考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
7、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繁体字的兴趣。9.方言有其文化价值,并且有保护它的必要性。(意近 即可)10. D 11.日常用语要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对方言应予保护并在一定范 围和场合使用;由于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生态和话语体系,网络词语 要慎用,以免带来交流困难。【解析】8.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联系材料一第二段“简单繁体字的识读,早已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同时: 更为全面的繁 体字识读教育更适用于有专业需要的人学习,在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的前提下,系统 学习繁体字的门槛不高,掌握它不是难事”可知,简单繁体字的识读,早已纳入到现有的课 程当中,学生没有专业需要,只要掌握基础
8、繁体字即可;联系后文“如果将繁体字纳入通识 教育,势必要增加对识读繁体字的考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繁体字的 兴趣”可知,繁体字纳入通识教育,势必要增加对识读繁体字的考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繁体字的兴趣。据此总结概括即可。9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阅读材料二,联系其中“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底蕴,是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若方言没落了,那么蕴藏其间的语言艺术、乡土文化、人文 历史,也就随之湮灭了,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损失可概括为:方言有其文化价值,并 且有必要进行保护。10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联系
9、材料三中“这提示我们,分众化的社交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全 然不同的文化生态和话语体系”可知,选项中“不需要文言文式的交流”没有依据; 故选Do11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仔细阅读三则材料内容,从“合理使用普通话、方言 和网络用语”的角度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加以概括提炼即可。联系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得出:日常用语要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联系材料二中“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底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得出:方言是我国
10、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保护并在一 定范围和场台使用;联系材料三中“分众化的社交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生态 和话语体系”可得出:由于不同社交圈的人往往有着全然不同的文化生态和话语体系,网络 词语要慎用,要注意使用的场合,以免带来交流困难。12 .某年春节,“我”到江南去看梅花;那年寒冬时节,“我”和朋友在河谷两岸寻访白梅;辛 丑冬月,“我”在雪后寻老梅。13. (1)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人格化,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在枝头攒聚挨挤和在幽香的巷陌悄然含香吐蕊的情态,富有动态化和感 染力,流露出作者对梅花的敬意和礼赞之情。(2) “顶”的原意是用
11、力支撑,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梅花用力撑着比它大的雪丝和雪 块的压力而开花的姿态,表现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14.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有 一种慢生活的大境界,放慢生活的节奏,品味人生的乐趣;在生活中要放弃功利之心,要 养成一种暂离俗世的心境;在逆境中应如梅花一样努力绽放,濡养凌霜傲雪的高洁气质。15.结构方面:用老梅着花结尾,照应前文,有力地深化了主旨。内容方面:通过描 写老梅坚持踏雪绽放,歌颂了老梅朴实顽强的品质,喜爱、迷恋之情跃然纸上。16.隐含 了寻梅、访梅的主要事件;表达了作者对脱俗、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揭示了文章主旨; 化用诗句,富有诗的节奏感和韵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对
12、即可)【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由第段中的“某年春节,我到江南去看梅花。走了很远的路,爬了许久的山,看到了无边答案第4页,共9页无际的梅树。只是,没有一棵梅花开放”分析概括:某年春节,“我”到江南去看梅花。由第段中的“记得那年,我与朋友在丛林深处,去寻访河谷两岸天然生长着的白梅”分析概 括:那年寒冬时节,“我”和朋友在河谷两岸寻访白梅。由第段中的“辛丑冬月,雪后寻梅,我最喜看老树着花了”分析概括:辛丑冬月,“我”雪霁 寻老梅。13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从修辞角度赏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人格化,富 有动态感生动地写出了梅花在枝头攒聚
13、挨挤的情状;“躲在幽香的巷陌里轻吟、浅唱“,也运 用拟人手法,“轻吟、浅唱”赋予梅花人的动作行为,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在幽香的巷陌悄然含 香吐蕊的情态,具有感染力。该句流露出作者对梅花的敬意和礼赞之情。(2)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那小小梅花似乎在用力地向上,顶着比它要大几倍的冰块”中 的动词“顶”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梅花用力撑着比雪丝和雪块的压力,依旧冒着严寒绽放风雪 中的情态,赞美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惊艳白梅绽放严寒的欣喜之情。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深刻意蕴的能力。根据第段中的“倘若是古人,遇到寻梅不遇的情况,不会像今人这般折枝催开,而是以天 地为屋宇,居住在那幽清僻静的化
14、外之境,闲来炼药煮酒,品茶待开。这是慢生活的大境界” 可知,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有一种慢生活的大境界,放慢生活的节奏,品味人生的乐 趣。根据第段中的“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梅林下,轻雪看梅悟禅意,踏遍群山心染香。 访梅不遇不催梅,而是悄悄住下来,变成不期而遇的情怀。在这个意义上,文人寻访的不只 是梅,更是一种暂离俗世的情境”可知,在生活中要放弃功利之心,要养成一种暂离俗世的 心境;根据第段中的“无论梅花绽放与否,总是那么有姿态,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晶莹透亮, 发出淡淡的清香,躲在幽香的巷陌里轻吟、浅唱,不要说那些凄风苦雨,星光点点的梅苞, 时时眼望月亮的清晖,路途弥艰,挨过冷风,尝遍低温
15、,可她心甘情愿”可知,在逆境中应 如梅花一样努力绽放,濡养凌霜傲雪的高洁气质。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最后语段的作用的能力。(1)结构方面文章第段中说“雪后寻梅,我最喜看老树着花了”“十里梅树全都开了,雪一样丰盈的花瓣, 云一般浮动的暗香,在纷纷扬扬的梅花中”,用老梅着花结尾,照应前文第段“无边无 际的梅树。只是,没有一棵梅花开放”,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2)内容方面结合第段“在冬天的深处,无论老梅已经生长多少年了,它总是会踏雪而来。朴实而苍老 的树干,却捧出心中装着的难以阻隔的情感”分析,通过描写老梅坚持踏雪绽放,歌颂老梅 朴实顽强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喜爱、迷恋之情。16 .本题考查
16、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1)这篇散文写了作者三次寻梅、访梅的经历:一是某年春节,“我”到江南去看梅花;二 是那年寒冬时节,“我”和朋友在河谷两岸寻访白梅;三是辛丑冬月,“我”雪霁寻老梅。结合 这三次经历,可知标题“轻衣稳马梅林下”隐含寻梅、访梅的主要事件。结合第段”这是慢生活的大境界。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梅林下,轻雪看梅悟禅意, 踏遍群山心染香。访梅不遇不催梅,而是悄悄住下来,变成不期而遇的情怀。在这个意义上, 文人寻访的不只是梅,更是一种暂离俗世的情境”可知,标题“轻衣稳马梅林下揭示了文章 主旨,即表达了作者对脱俗、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标题“轻衣稳马梅林下其实是化用白居易“轻衣稳
17、马槐荫下”的诗句,富有诗的节奏感和韵味,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7 . 这。使劳累。经营。对感到担忧。18. A 19.(1)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平民。(2)王欢更加坚守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20.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 然自得。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这是间简陋的小屋。斯:这;(2)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3)句意为:不谋求家业。营:经营、谋求;(4)句意为: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患:对感到担忧
18、。1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无丝竹之乱耳”意思是: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心境。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不译;B.“当求之于上流”意思是:应该在河的上游去寻找它。之:代词,指石头;c.“欢笑而谓之日”意思是: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之:代词,指王欢的妻子;D.“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之:代词,指知识。故选Ao19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2)重点词语:弥:更加;固:牢固;遂:于是、就;为:成为;通
19、儒:通晓古今、学识 渊博的儒者。20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 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可知,刘禹锡居陋室但志趣高远,情趣高雅,安 然自得。结合乙文内容,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 也”“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中可知,王欢不以贫穷为意,以读书为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专 心于学问,最终成为一代大儒。【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著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 简陋的小屋,但我
20、品德高尚、德行美好就不显得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 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 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 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 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 ”当时听到这
21、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 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21 . 白日斜 天涯22 .孟诗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龚 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 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画面。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意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 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句中的两幅实景是“白日斜”和“吟鞭东指”。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 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 东方故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榆林市 绥德县 2020 2021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