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 离骚(节选)(导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 离骚(节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 离骚(节选)(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节选)YU XI REN WU生平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 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 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 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作品 九歌天问离骚九章等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我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 评价 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创立了 “楚辞 体”,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楚地风尚和诗人报国为民的热情B背景解读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崇信,位
2、 至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 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被放逐达九年之久。在此 期间,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作离骚,用诗歌倾吐自 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俳恻的情绪。目常识梳理1.楚辞体r自前世而固然(副词,本来) I汝心之名(形容词,顽固)固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名词,险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巩固)苟余情其信芳(副词,确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4)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3、J氐眉信手续续弹(副词,放任、随便)余虽好修垮以羁兮(连词,虽然)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即使)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 (“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4.词类活用名余日正则兮(名词作动词,取名)(2)骞朝淬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3)鹫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4)何方圜之能周兮(名词作动词,合)(5)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使压抑) (6)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8)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作动词,加高) 5.文言
4、句式判断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无“者” “也”判断词标志的判断句)倒装句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不与吾”)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知吾”)既替余以蕙缰兮,又申之以揽苣(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以蕙缓” “以揽苣”后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乎此时”后置)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兰皋”后置;“步余马”是“余马步”的倒装)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以嘉名”后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岌岌”作“冠”的定语,“陆离”作“佩”的定语)(3)被动句余虽好修垮以断羁兮,骞朝。而夕替(“替”翻译成“被贬黜”)虽体解吾犹未变
5、兮(解”含被动意味)(4)省略句制黄荷以为衣兮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当作必学任务Bl XUE REN WU离骚(节选)自述身世名字 追求嘉言懿行 阐述理想遭遇 坚持志节真理血统不凡 勤勉修行保正守法体解不悔主旨归纳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 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展示了自己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 情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问题探究31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其中的“独”字说明了什么?答:答案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 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独”还有“只”的意思。2
6、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 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物比喻的内容。蕙须、揽葭、蛾眉绳墨制黄荷、集美蓉、高余冠、长余佩芳菲菲具弥章答案比喻高尚美好的德行比喻准绳、准则比喻修养品德比 喻品德更加高洁美好3诗人一生“好修娉以朗羁兮”,却又“骞朝淬而夕替”。从选文看其中有 哪些原因?请从三个方面概括。答:答案 外在(客观)原因:小人嫉妒、诽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诿谓余 以善淫”);君王荒唐、不体察臣心(“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内在(主观)原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宁滥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诗中诗人描写花草、香木、禽鸟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诗中描写花
7、草香木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 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些香草、香花、香木,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 的品德和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 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诗中描写花草香木的诗句还有“既替余以蕙缓兮,又申之 以揽苣”“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姜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 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被疏远废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 自己爱好高洁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 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 菱叶、荷叶、荷花为衣裳,这些都表现了诗人
8、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 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的品格。在叙述自己被群小奸佞诽谤、壮志难酬 时,诗人以自古以来鹰、雕等猛禽与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 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江离”“辟芷”“秋兰” “木兰”“宿 莽”“蕙”“苣”“兰”“椒”“芟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 感受到花草香木的色和香,更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 幽花、香草和香木,把人们的心引到绮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 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自己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5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很
9、多,试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该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答:答案 “宁滥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写自己不为小人们的种种 丑态、伎俩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 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 而死。“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 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 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 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的节操。6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什么一腔忠诚却劝不回那一心 入秦自投罗网的君
10、主?为什么君主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 拨? “举世皆醉我独醒”,于是在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他选择了汨罗江的清 流。屈原抱石沉江的举动,你赞成吗?答:答案(观点一)不赞成。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屈原;虽然 楚国国都暂时被攻破,但造成这一结局的楚王及其权臣尚且未曾殉国,未曾放弃, 他又何必抱石沉江,做无谓的牺牲?况且他不是说要“退将复修吾初服”吗?就 算不能“兼济天下”,“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也好啊!究其因,这实在是文人心 理脆弱的表现。屈原应坚强地活下来!因为活着就有希望。(观点二)理解屈原的行为。屈原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 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
11、用武之地,再加上国都被秦军攻破,他自然以为楚国 要就此灭亡了,他区区一介逐臣,纵有满腔救国救民之理想,又能做什么呢?他 一生主张抗秦,想来如何愿意活在秦人统治之下?就算活着,楚文改秦文,楚音 改秦音,还要看着秦人骑在楚人头上作威作福,这样活着,普通楚人尚且要椎心 泣血,何况屈大夫?身处如此绝境,自尽殉国,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了。并且可 以说,这体现了一个个体对自己国家的忠诚。直击局考ZHI JI GAO KAO诗歌的语言风格101课内链接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是以以屈原作品为主的楚辞为起始点的。浪漫主义 并不注重对现实的刻意临摹和揭示,喜欢用瑰丽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对人 生理想的追求。艺术手法上
1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来制造或神 奇险怪,或奇妙虚幻的艺术境界。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歌鉴赏类题目考查 的重点之一。1|11 考点解读1.常见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风格特点举例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 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的 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 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 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
13、 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 或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 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 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 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未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 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 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 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 是藏在意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 想象
14、,思而得之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 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 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 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 莹水珠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眼见笔调和趣味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 吹的水尽鹅飞罢!”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 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U r解题指津(一)提问方式1 .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
15、请概括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并简要分析。3 .这首诗(词)体现了 “XXX”的语言风格,请结合相关诗(词)句对这一风 格进行赏析。(二)答题步骤第一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m4寺色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牛寺色,一般可从意象、手法、意境等角度分析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口诀积累术语是前提,准确判断是关键,具体分析显能力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李攀龙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跪。注李攀龙:明代著
16、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 友人皇甫滂被贬往开州时所作。玉珂:原指马络头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 皇甫滂。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 三公可佩,虔以之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颂辅相之语。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 “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 这一风格进行赏析。答:答案 这首送别诗,虽有朋友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 宽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整首诗基调高亢, 雄浑沉雄。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已在诗坛享有盛 名,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颈联想象友人旅途境况,境界开阔苍凉
17、,没有 一般送别诗的缠绵俳恻之意;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令人振奋:诗人勉励友人, 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虚度光阴。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题干中“雄浑沉雄”的意思,“雄浑”指雄壮而 浑厚,气势磅礴,含义深远;“沉雄”是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然后结合具体 的诗句分析,看诗中是如何体现出“雄浑沉雄”这一特点的,重点从意境、情感、 手法技巧等角度分析。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一联是对朋友的 劝慰与开导;“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一联是想象朋友旅途情境, 整体意境是开阔苍凉的;“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跣”一联运用典故,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激励。最后明确整首诗虽
18、有愁情,但整体风格却是雄浑沉雄 的。选学任务XUAN XUE REN WU群文任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第一首桃天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秦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黄(f6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秦(zhEn)秦:草 木茂盛的样子。第二首九歌国残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蹦余行,左修殖兮右刃伤。霾两轮兮藜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天时总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
19、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注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凌:侵犯。蹦:践踏。行:行列。修: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左右两边的叫 “暧。殖:死。右:指右修。刃伤:为兵刃所伤。霾:同“埋”。藜:绊住。援:拿着。袍:用玉装饰的鼓槌。弃原野:指骸骨被抛弃在战场上。神以 灵:指精神永存。探究任务:L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 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结合所学诗歌氓,从比兴 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桃天。答: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 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
20、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 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 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2 .与离骚(节选)相比,九歌国残表达的情感和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表达情感:离骚(节选)主要强烈地抒发了诗人遭谗被妒的苦闷和 烦郁矛盾的感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 理想,为国献身的精神;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的腐朽黑暗,抨 击了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九歌国残这首 诗是对英雄捐躯的悲壮场景的描绘,歌颂了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捐躯的献 身精神,寄托了诗人对阵亡的
21、爱国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 也隐隐表达了诗人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勇毅精神浩气长存的信念,具有一种不 同于离骚(节选)的凛然亢直之美和阳刚之美。(2)语言特点:离骚(节选)句式参差不齐,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 尾,使全诗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九歌国殛句式整 齐,每句中间嵌一 “兮”字,形成一种停顿之势,又把上下隔开变作三三句式。 节奏明快有力,产生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振人心弦,引人共鸣。读写能力赋比兴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诗 经氓在写女主人公回忆往事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渲染,而 是直接陈述
22、,也就是用了 “赋”的表现手法。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 往往结合在一起。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 象或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气氛、 情绪。比,即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便于人们联想想象,使其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有抒情 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其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为“楚辞体”,又名“骚体”。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离骚 节选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