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 教 版 物 理 八 年 级 上 学 期期末测试卷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一、选择1.下列所说的数据中,哪一个是符合客观实际的A.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50g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m/s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5minD.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2.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
2、上说法都不正确4.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舱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船舱D.正在天上飞的鸟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4.8 m/sC.5 m/sD.6 m/s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力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乙 车 是 向 北 运 动.B.甲车一定比乙车通过的路程多.C.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D.通过4米的路程,甲比乙少用2.5 秒.7 .炎热的夏天,妈妈做饭前去
3、冰柜里取东西时,看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吸热的是()A.打开冰柜时看到有“白气”上升B .冰柜的内壁上结了摩厚的一层霜C.拿冰肉的湿手感觉“粘”到冰肉上D.一段时间后冰冻肉变软了8 .小明烧水时,打开壶盖看到壶盖上形成很多的水珠.下面事例中能用此现象的物理知识解释的是()A.寒冷的天气,我们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小的白云B.荷叶上的水滴哪去了C.简易冰箱可以使里面的水温度降低D.冬春交际之时,在屋檐下容易产生冰锥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0.对于下列各图示中的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
4、睛的光线并不是由像发出的C.图内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1 2.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5、1 3.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 fB.f v 2 fD.f u 2 f1 4.最多能装下1 千克水的瓶子,也能装1 千 克 的(p*pl f l W,p*P A M)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装进去1 5.体积相等的两种小球,甲球的密度为P甲、乙球的密度为P4,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放上3 个甲球,在右盘放上2 个乙球,此时天平刚好平衡.比较每个小球质量m巾与m e 的大小,则 有()A.m甲乙B.m i p m z.C.m i p=m z,D.无法比较16.小明利用天平和
6、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 06 08 010 0液体的体积V/c m3204 06 08 0100A.20g,1.0 xl03kg/m3 B.60g,0.8xl03kg/m3C.60g,1.0 xl03kg/m3 D.20g,0.8xl03kg/m3二、填空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 cm.TTfw jTnrpjhpJ 4 5 6 7(s)18.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海波在第九分钟末,是 态.(选 填“固”、“液”或“气”)19.去年以来,南方持续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南方
7、各地都实施了人工降雨,这是通过打到天空中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填一物态变化)为气体,并从周围_ _ _ _ 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实现的.20.为缓解旱情,人们常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增雨.有一种人工增雨方案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21.身高1.6m的体操运动员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是_ _立的虚像,像高 m,这时运动员和他的像的距离是_ _ _ _m.22.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
8、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23.这是某天文爱好者,用照相机拍摄的一张太阳的照片如图所示,它的形成原因是24.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 去 了 一 半 后,剩 余 的 矿 泉 水 的 密 度 (选 填“变大”、“变 小”或 不变”).水的密度是l.O X ltP kg/nA表 示 的 物 理 意 义 是.三、作图25.如图,从4点发出的一束光射向水面,在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在天花板协,上形成一个光斑自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射向8点的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M-N空气 M26.如图所示,A b是A 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请画出平
9、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7.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28.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被折射后,再被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29.如图所示,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QASB(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沸点为.:C,说明此时气压(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图C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3 0 .课题四:与镜子有关的实验探究小玉他们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小玉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
10、烛A和 B的 要 求 是,这是为了(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如图,眼 睛 应 该 在 蜡 烛 (填“A”或 B )这一侧观察.小 马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3)小张对小马的实验进行改进,用跳棋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3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1)物 质 开 始 加 热 时 的 温 度 是;(2)这 种 物 质 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3)物 质 的 熔 点 是,熔化过程用了 mi n;(4)B C 段表示物质处于_ 状态.3 2.在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 距 u/c r n实验序号焦 距fl c m像 距 r/c m10122.52510384 0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选填:“大”或“小”).(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 cm 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 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 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
12、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数字序号).E H RH K5I 甲 乙 丙3 3.图甲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祛码盒中配备的祛码有1 0 0 g、5 0 g、20 g、1 0 g、5 g 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图甲 图乙(1)调节天平时应将 移 至 零 刻 度 处,然 后 调 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i 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 5 0 g
13、左右.试加祛码时,应用镶子夹取 1 0 0 g,5 0 g 祛码各1 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 祛码,试加上其它眩码,最后调节游码.(4)图乙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五、计算3 4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 1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3 5 .下面是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技术指标(1)求一块体积为4 X 1 0 的玻璃镜片的质量是多少?(2)一副钛合金眼镜架 质量是2*1 0
14、一 当 求这副眼镜架的体积是多少?材料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钛合金透光率92%91%.密度Z k g.m-31.3 X 1 O32.5 x 1 0s4.5 x 1 0 3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耐腐蚀答案与解析一、选择1.下列所说的数据中,哪一个是符合客观实际的A.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50g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lOm/s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5minD.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
15、量大约是500g,绝不会达到50g;故A错误;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l.lm/s左右,绝不会达到10m/s;故B错误;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min,15min时间太长;故C错误;D.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故选D.2.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扩音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详解】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
16、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选B.【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4.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舱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船舱D.正在天上飞的鸟【答案】
17、C【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人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人的位置没有变化.【详解】(1)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一个人,选定船舱为参照物,这个人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2)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人,人和河水、河岸上的树,正在天上飞的小鸟的距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河水、河岸上的树、正在天上飞的小鸟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故选C.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己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 m/sC.5 m/sD.6 m/s【答案】B【解析】【详解】某
18、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m/s,设前一半和 后 一 半 的 路 程 为s,则 全 程 路 程 为2 s,根 据 路 程 时 间 公 式 得,整 个 路 程 中 的 平 均 速 度 是v2 vv=-=-=4,加4山、中t S S 故选B.-1-4m Is i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C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木 甲 车 乙车-1 卜4三三“二三三三士-Z /2三 七 牙 三 三 三-?ZZ-。1 2 3 4 5 6 t/秒A.以甲车为参照,乙车是向北运动的.B.甲车一定比乙车通过的路程多.C.运动过程
19、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D.通过4米的路程,甲比乙少用2.5秒.【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甲、乙两车共同向南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北运动的,符合题意;B.虽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但在运动时间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不符合题意;C.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甲车 速度大于乙车,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两车的距离会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D.通过4米的路程,甲车用2秒,而乙车用4秒,所以甲车比乙车少用2秒,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由题意可知,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s-t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2m/s,
20、乙车的速度为lm/s,根据这些信息结合下面四个选项进行判断.7.炎热的夏天,妈妈做饭前去冰柜里取东西时,看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吸热的是()A.打开冰柜时看到有“白气”上升B.冰柜的内壁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C.拿冰肉的湿手感觉“粘”到冰肉上D.一段时间后冰冻的肉变软了【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选项中物质的状态变化,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详解】A.夏天,打开冰柜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要放出热量.故 A 错误;B.冰柜的内壁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需放出热量.故B 错误;C.拿冰肉的湿手感觉“粘”到冰肉上.这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故C 错误;D
21、.一段时间后冰冻的肉变软了,这是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故 D 正 确.故 选 D.8.小明烧水时,打开壶盖看到壶盖上形成很多的水珠.下面事例中能用此现象的物理知识解释的是()A.寒冷的天气,我们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小的白云B.荷叶上的水滴哪去了C.简易冰箱可以使里面的水温度降低D.冬春交际之时,在屋檐下容易产生冰锥【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分析题意,烧水时壶盖上形成很多的水珠,是壶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壶盖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暗示我们找液化现象的选项.其次在四个选项中找液化的选项即可.【详解】A.口中呼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B.荷叶上
22、的水滴哪去了,可以想到变为水蒸气了,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冰箱里的水温度变低,是热传递,水始终是液态的,没有发生物态变化,不符合题意.D.屋檐下的冰锥是水结成的冰,是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 中塔【答案】D【解析】【详解】水中塔、镜中花是由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A C错;水面“折”枝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错;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正 确.故 选D.10.对于下列各图示中的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不是由像
23、发出的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答案】A【解析】【分析】(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
2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详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正确.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插入水中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