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ppt
《[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 罪 心 理 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2010 年5 月第 二 讲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n n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n n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2犯罪心理结构n n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n n犯罪心理结构要素:犯罪心理结构要素: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调节结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调节结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特征结构(气
2、质、性格、能力)n n犯罪心理结构特性:犯罪心理结构特性:驱动性和普遍性、整体性和驱动性和普遍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隐秘性和客观性、稳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隐秘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定性和可变性3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n n 渐进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演化过程n n 过程:(1)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2)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3)萌发犯罪意向(犯意)(4)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5)犯罪决意4常态的强烈欲求(名誉、声望、金钱)变态的强烈欲求(吸毒、性淫乱、邪教痴迷)采取合法途径满足自我意识调控抑制采取非法手段满足犯罪心理守法心理5犯罪意向的萌发n n 犯罪意向的概念(犯
3、意)实施犯罪的意向、冲动和意图,是尚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到的违法犯罪需要n n 模糊的、朦胧的、无特定指向性的犯罪意图n n 是内在的犯罪意图,未进入实际上的犯罪准备、未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n n 犯罪意向犯罪条件机遇 犯罪意向犯罪条件机遇 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6犯罪动机与目的n n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是行为人: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是行为人推动、引起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推动、引起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n n四个阶段四个阶段(11)萌发阶段)萌发阶段(22)过渡阶段)过渡阶段(33)定型阶段)定型阶段(44)消失阶段)消失阶段n n犯罪目的犯罪目的:行为人主
4、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要达到的结果(不是指犯罪行为的后果)望要达到的结果(不是指犯罪行为的后果)7犯罪动机的循环周期某种强烈需要某种强烈需要强烈需要再现强烈需要再现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犯罪动机消失犯罪动机消失心理紧张解除心理紧张解除犯罪动机形成犯罪动机形成犯罪行为实施犯罪行为实施犯罪需要满足、犯罪需要满足、放弃或替代放弃或替代8犯罪动机、目的、行为的关系犯犯罪罪动动机机报复报复义愤义愤图财图财嫉妒嫉妒犯犯罪罪目目的的损害名誉损害名誉毁坏设备毁坏设备伤人致残伤人致残剥夺生命剥夺生命犯罪行为犯罪行为诽谤 诽谤破坏 破坏伤害 伤害杀人 杀人杀人 杀人杀人 杀人杀人
5、杀人杀人 杀人9犯罪决意n n 犯罪心理导致的最终结果:犯罪决意n n 定义: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作出了最后决定n n 包括(1)犯罪行动手段的选择(2)犯罪行动时机的捕捉10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n n常见模式常见模式(11)渐变型(原发型)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继发型)(22)突变型(人际关系)突变型(人际关系/回避危险回避危险/特定气氛)特定气氛)(33)机遇型(机会型)机遇型(机会型/境遇型)境遇型)n n特殊模式特殊模式(11)习惯型(如惯盗的习惯行为)习惯型(如惯盗的习惯行为)(22)朦胧型(如团伙犯罪中的从犯在暗示下犯罪)朦胧型(如团伙犯罪中的从犯在暗示下犯罪)(33)变态型(异
6、装癖、恋物癖、恋尸癖等)变态型(异装癖、恋物癖、恋尸癖等)1 1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n 内外化机制: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从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n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n 量变质变机制n 防御机制12内外化机制13防御机制n n 定义:个体在无意识中,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n n 分类(1)攻击反应(2)退却反应(3)妥协反应14防御机制与犯罪行为n n 合理化作用(否认责任/否认损害/否认被害人/责备批评者/效忠团伙)n n 投射作用(打消对
7、被害人的同情和怜悯/构成攻击被害人的理由/转移造成紧急情况的责任)n n 认同作用(自居作用,在群体犯罪中模仿/在个人陷入困境时模仿/冒充)n n 反向作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15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n n定义:犯罪心理形成后恶性发展的过程,也就定义:犯罪心理形成后恶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过程,是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过程,是从初犯到惯犯、职业犯的过程是从初犯到惯犯、职业犯的过程n n机制机制(11)外界不良诱因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条件)外界不良诱因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条件(22)社会强化作用)社会强化作用(33)违法犯罪活动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
8、)违法犯罪活动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44)犯罪动机外化为行为结果是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外化为行为结果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结果强化的结果16“犯罪有理论”n n 犯罪是“社会分工”,是社会平衡必不可少的“平衡器”、“制动阀”n n 犯罪是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公平的追求者n n 犯罪是社会所迫,不得已而为之n n 自己犯罪跟那些“贪官污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司法机关追查是“少见多怪、小题大做”杀鸡给猴看”n n 自己犯罪是被人刺激的结果,是不断被诱惑的结果17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nn 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nn 非法欲望更强烈nn 具有一定的犯罪经验nn 犯罪活动向多方向性发展nn 反社会心理
9、形成和巩固nn 犯罪观念进一步确立nn 形成犯罪人格18正常人犯罪的主要特征n n 作案行为有明确的现实动机n n 作案行为有准备有预谋n n 作案对象及后果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n n 作案后有明显的自我保护性n n 判断正常与否的核心标准:作案时对自身行为和周围环境是否存在辨认和控制能力19专 题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Juvenile Delinquency)n n 青少年:青少年:已满 已满14 14周岁而不满 周岁而不满25 25周岁的人,包含 周岁的人,包含“青年 青年”和 和“少年 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 两个年龄段的人群n n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已满 已满14 14周岁又未满 周
10、岁又未满18 18周岁的人 周岁的人 n n 中国:中国:未满 未满14 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 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 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n n 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 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 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 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 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 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21案 例 回 放n n“娃娃娃娃”犯罪团伙犯罪团伙1010人中人中99名未成年名未成年 头目年仅头目年仅1212岁岁n n疯狂少年一夜之间抢劫疯狂
11、少年一夜之间抢劫2020名中学生被判刑名中学生被判刑n n模仿电视模仿电视“黑吃黑黑吃黑”四少年以身试法四少年以身试法n n1414岁少年沉迷黄碟强奸岁少年沉迷黄碟强奸88岁幼女致其窒息死亡岁幼女致其窒息死亡n n3939名少年为筹钱上网名少年为筹钱上网 偷窃偷窃122122起起n n为上网竟然抢亲奶奶钱财为上网竟然抢亲奶奶钱财 两青少年被逮捕两青少年被逮捕n n“太子堂太子堂”团伙团伙77少年成员受审少年成员受审 成员多为成员多为“9090后后”n n模仿网络小说模仿网络小说 66少年绑架同学少年绑架同学 主犯被判主犯被判77年刑年刑 22n n 外因 外因 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社会经济
12、负面效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 见利忘义、唯利 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 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 社会不良文化和习气的影响 社会不良文化和习气的影响: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文化娱乐等、赌博、吸毒等 赌博、吸毒等 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欲望 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欲望 家庭状况及教育不良的影响 家庭状况及教育不良的影响:畸形家庭、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粗暴教育:畸形家庭、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粗暴教育 法制
13、道德教育滞后 法制道德教育滞后: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受害人无报案意识:受害人无报案意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得不到应有的惩罚n n 内因:内因: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最根本原因)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最根本原因)文化素质大多较低 文化素质大多较低 分辨事非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易被拉拢、利用 分辨事非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易被拉拢、利用 情绪控制能力差,义气用事,不计后果 情绪控制能力差,义气用事,不计后果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3青少年社会化的三大矛盾(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
14、的矛盾n n 未成年人生理加速发育的表现 未成年人生理加速发育的表现n n 未成年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未成年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 1)精力过剩)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2 2)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矛盾;(3 3)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4 4)性机能发)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 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二)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二)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n n 认识与情感的矛盾、认识与行为的矛盾、情感与意志
15、行为的 认识与情感的矛盾、认识与行为的矛盾、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自我意识的矛盾 矛盾、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自我意识的矛盾(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n n 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个人需求与 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追 客观可能性的矛盾;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24犯罪类型n n 从属性犯罪:从属性犯罪:青少年思维尚不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易 青少年思维尚不成熟,社会
16、经验不丰富,易成 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对奸坏的识别能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力差,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n n 团伙性犯罪: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 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一个人带坏一群人n n 报复型犯罪
17、:报复型犯罪:青少年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青少年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 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而犯罪 而犯罪n n 冲动型犯罪: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不易控制情绪,遇 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不易控制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事 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事n n 无知型犯罪:无知型犯罪:这类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 这类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没有清醒认识,还有一部分青少年 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没有清醒认识,还
18、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 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 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 走上犯罪道路25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特征n n犯罪类型:抢劫抢夺、盗窃、伤害杀人、强奸等犯罪类型:抢劫抢夺、盗窃、伤害杀人、强奸等n n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团伙犯罪突出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团伙犯罪突出n n流窜犯罪比较严重流窜犯罪比较严重n n主要为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低学历者多主要为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低学历者多n n犯罪年龄有降低的趋势,有劣迹史的多犯罪年龄有降低的趋势,有劣迹史的多n n突发性犯罪居多,无明确动机犯罪占一定比例突发性犯罪居多
19、,无明确动机犯罪占一定比例n n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n n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n n重新犯罪率高重新犯罪率高26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 n n 疯狂性 疯狂性(人格不成熟、逞强好胜)(人格不成熟、逞强好胜)n n 突发性 突发性(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犯罪动机简单、(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犯罪动机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强)目的单一,随意性强)n n 连续性 连续性(侥幸心理)(侥幸心理)n n 组织结构的 组织结构的团伙性 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 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偶合性:临时纠合,时聚
20、: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 时散性的,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 犯罪;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n n 犯罪故意的 犯罪故意的突发性 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 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 残忍性:一时冲动、不计:一时冲动、不计后果 后果n n 犯罪动机的 犯罪动机的单一性 单一性(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和犯罪目(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和犯罪目的的 的的荒诞性 荒诞性(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n n 犯罪心理的 犯罪心理的报复性 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 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 逆反性n
21、 n 犯罪手段趋于 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 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27犯罪心理特征 n n 认知特征 认知特征:三种错误观念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三种错误观念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的生活观。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的生活观。n n 情感特征 情感特征:情感体验的低级性和庸俗性:情感体验的低级性和庸俗性,情感发生的冲,情感发生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动性和不稳定性 n n 信念特征 信念特征:信念缺乏症,即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信念缺乏症,即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想。信念畸变症,违法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心中是一种歪 想。信念畸变症,违法青
22、少年中,大部分人心中是一种歪曲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信念异化症,即形成一种非社 曲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信念异化症,即形成一种非社会的信念 会的信念 n n 意志特征 意志特征:目的选择的异常性:目的选择的异常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为,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异常需求 了满足个体的异常需求 n n 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比较集中,以偷盗扒窃为主,: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比较集中,以偷盗扒窃为主,打架行凶次之,侮辱妇女再次。偶发性强 打架行凶次之,侮辱妇女再次。偶发性强 28青少年犯罪的量刑规定n n 未成年人心理、智力发育情况,已满 未成年人心理、智力发育情况,已满14 14周
23、岁不满 周岁不满16 16周岁的 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小,思维 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够健全,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责任能力的 能力不够健全,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 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n n 刑法 刑法 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 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 16周岁的人犯罪,应 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负刑事责任n n 刑法 刑法 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8(8种犯罪 种犯罪):已满:已满14 14周岁不 周岁不满 满16 16周岁
24、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n n 不到 不到14 14周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少年犯罪,虽未达到能 周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少年犯罪,虽未达到能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界限,惩罚措施:治安处罚、送收容教 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界限,惩罚措施:治安处罚、送收容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 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 29预 防 n n 保护性预防 保护性预防:加强青少年保护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加强青少年保护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
25、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 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的信息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 蚀青少年思想的信息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 犯罪的犯罪活动n n 堵塞性预防 堵塞性预防: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给学: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给学生普法,设置法制课,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等 生普法,设置法制课,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等n n 控制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n n 改造性预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犯罪心理学 第二 犯罪 心理 结构 犯罪行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