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pdf(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观 察 物 体(三)第1课 时 观 察 物 体(1)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 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三、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2、。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 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2页 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
3、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 下 的 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
4、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第1课 时 观 察 物 体(1)令 国司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o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
5、从正面、版U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三、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四、教学流程(-)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讲授(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
6、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m m EJ 从正面看 从左面
7、看 从上面看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 1 课 时 因数与 倍 数(1)一、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 题)。二、教学目标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三、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8、1 0 4-5 =1 6 4-2 =1 2 +3 =1 0 0 4-2 5 =2 2 0 4-4 =1 8 X 4=2 5 X 4=2 4 X 3 =1 5 0 X 4 =2 0 X 8 6 =学生口算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 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
9、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
10、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4-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 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AX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 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你能从这些
11、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2课 时 因
12、 数 与 倍 数(2)一、教学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 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三、重点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四、教学流程(-)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4=5 6X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 和 3 都 是 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
13、吗?18是 3 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 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儿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4-1=18,184-2=9,1893=6,184-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X18=18,2X9=18)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儿?最大的是儿?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
14、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 错 例(1,2,3,4,6,6,9,12,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
15、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 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儿?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 写 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 的倍数有:5,10,15,2 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
16、,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
17、3课 时2、5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 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二、教学目标L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四、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
18、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 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 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 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 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
19、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 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 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 的特征。2.探索2 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 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 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 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
20、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 它 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 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0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2 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 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 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 5 的倍数中找出2 的倍数;(2)在 2 的倍数中找到5 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或 5 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 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三)
21、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 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 题。(四)课堂小结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 或 2 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2、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个位上是。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 4 课 时 3 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内容3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22、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 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理 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四、教学流程(-)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 的倍数?哪些数是5 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 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 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 的倍数的特征。板 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L 猜一猜: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 3 的倍数。3X1=3
23、 3X2=6 3X3=93X4=12 3X5=15 3X6=183X7=21 3 X 8=24 3 X 9=273X10=30.观察: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 4 f42 2 7 f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 的倍数,那 3 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 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 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
24、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 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 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提示: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 又是5 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后考虑又是3 的倍数。(120)(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
25、、8、9、10、11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六)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5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 13页练习三第7 12题)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三、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