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bomz.pptx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bomz.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bomz.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言前言:“通史加专题通史加专题”的二轮复习的二轮复习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和考试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内容体系与要点进行“通史加专题通史加专题”的复习。根据三本要求,把必考内容按时序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顺序将散见于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将散见于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因为学生通史知识缺乏,再加上一些通史内容断代,这对构
2、建通史知识造成了困难。因此,不做通史体系的建构,不做通史体系的建构,而是借助“通史加专通史加专题题”的思路,梳理单元知识,归纳阶段特征,在更高的层次上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学过的专题知识条理化、专题化、系统化把学过的专题知识条理化、专题化、系统化。学习是一个由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通过第二轮复习,薄到厚的过程,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中国近代化的
3、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关于二轮复习的备课思考09年4月3日专题立意专题立意以近代化概念为核心以近代化概念为核心,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浙江通史与中国通史的对接浙江通史与中国通史的对接,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接。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近代化的含义、指导学生梳理史了解近代化的含义、指导学生梳理史实,从近代化的角度来整合中国近代史实,从近代化的角度来整合中国近代史,把握把握18401949年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年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理解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
4、利因素、获得中国近阶段特征、理解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获得中国近代化的启示。代化的启示。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年表、材料、设问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年表、材料、设问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探究,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史料学习法、思辨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史料学习法、思辨学习法等。学习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获得中国近代化的启示,通过学习获得中国近代化的启示,增强学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民族民族责任感责任感.专题复习的基本步骤专题复习的基本步骤课前课前:学案设计梳理专题显性知识学案设计梳理专
5、题显性知识课堂课堂:选择角度探究专题历史内涵选择角度探究专题历史内涵课后课后:配套训练强化学生答题能力配套训练强化学生答题能力学案设计学案设计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设计理由:设计理由:一、一、学生形状学生形状:新教材强调知识的专题性,学生通史意识非常薄弱新教材强调知识的专题性,学生通史意识非常薄弱:表现:表现:1 1、学生对时间信息不敏感、学生对时间信息不敏感 2 2、对历史事物先后顺序不清楚、对历史事物先后顺序不清楚 3 3、对历史阶段性特征不透彻、对历史阶段性特征不透彻二、二、新课程高考卷新课程高考卷直接考查时间或者利用时间信息解题的试题很多直接考查时间或者利用时间信息解题的试题很多三、三、09
6、年浙江省文综测试卷年浙江省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历史部分)基础性记忆类选择题有基础性记忆类选择题有6题题24分(凸显通史思维,回归历史本色)。分(凸显通史思维,回归历史本色)。有联系、结合阶段特征地识记的题是:有联系、结合阶段特征地识记的题是:14题题18题题21题题23题题对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理解:19题题22题题四、四、历史历史是是内容内容极其丰富且相互联系的多面体,极其丰富且相互联系的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横看成岭侧成峰峰”,以表格形式来梳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以表格形式来梳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可以培
7、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个侧面及其线索,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五、表格由学生课前完成(以大事年表形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对五、表格由学生课前完成(以大事年表形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的一个过程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的一个过程学案设计学案设计专题探究角度的选择专题探究角度的选择1、近代化概念;、近代化概念;3、阶段特征阐释、阶段特征阐释2、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4、通史下的专题分析:、通史下的专题分析:5、适当关注区域史教学、适当关注区域史教学 6、新材料新知识平台、新材料新知识平台7、和世界历史的联系、和世界历史的联
8、系8、周年热点问题、周年热点问题引领教学引领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拓展教学拓展教学(从横向看表格)(从横向看表格)(从纵向看表格)(从纵向看表格)狭义而言,狭义而言,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经济技术改造改造和和学习学习世界世界先进经验先进经验,带动广泛的,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并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并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
9、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中国的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与革命化半殖民地化与革命化,实质上,实质上都是中国现代化总进程中都是中国现代化总进程中旧体制旧体制向向新体制新体制转变的特殊形式。转变的特殊形式。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反侵略,求独立反侵略,求独立(政治政治)反专制,求民主反专制,求民主(政治政治)创实业,求富强创实业,求富强(经济经济)学西学,求进步学西学,求进步(思想文化思想文化)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进
10、程一般指在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向向现代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经济的工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化和市场化、政治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的科学化、大众化等。化等。20062008三年的高考:三年的高考:近代化问题近代化问题占了总题量的占了总题量的27.4%,占了总赋分的,占了总赋分的18%;学案【例学案【例1】(14分,分,2007年年广东省广东省高考历史第高考历史第29试题)试题)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11、材料一】【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两个过程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重要准则。中国近代化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现代化角度研究中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中国近代史,认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
12、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从传统到现代代”这一思路做解释。这一思路做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近代化
13、概念和多种史观“这是对现代化史观运用得很明显的一道历史试这是对现代化史观运用得很明显的一道历史试题,具有题,具有里程碑里程碑的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的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可以可以用不同的评判标准用不同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历史事件。来看待历史事件。”-广东黄牧航老师广东黄牧航老师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史参史试题的命制(中史参2008.3)阶段特征阐释阶段特征阐释划分五阶段的理由:划分五阶段的理由:二二、要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要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
14、时期、新民主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一、重视这几个时间:一、重视这几个时间:1840、1860、1895、1919、1927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19-1949)1919年近代化的新发展:年近代化的新发展:首先首先,体现在,体现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的重要角色;成为近代化的重要角色;其次其次,近代化的,近代化的政治内容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胜利;再次再次,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
15、思潮的主流,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三、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三、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要18401860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不自觉不自觉地孕育着地孕育着进步因进步因素素,虽然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虽然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近代化的历程近代化的历程也并没有真正开始,也并没有真正开始,但中华文明出现但中华文明出现新的拐点新的拐点。政治: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
16、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殖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经济: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从世界角度看: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
17、人思想仍然僵化。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阶段特征阐释阶段特征阐释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近代化概念和多种史观学案【例学案【例3】请评价近代请评价近代“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设置的设置从革命史观从革命史观从现代化史观从现代化史观从整体史观从整体史观从文明史观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
18、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9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90年代中国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19、级洋务派,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上,西方近代西方近代科学技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从从世界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舞台成为近代化的主角近代化的主角,他们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变革社会,他们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度
20、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突出是在,最突出是在政治政治领域领域开创性地建立了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制共和制,经济上经济上在在“实业救国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的浪潮下,以工业化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的的近代化也有突破,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近代化也有突破,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社会生活,世俗文化方社会生活,世俗文化方面面正式进入正式进入“中西合璧中西合璧”阶段阶段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
21、潮的主流,中国无产中国无产阶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代化的主角近代化的主角,中国共产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制定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领导工农运动发动发动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开创开创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近代化进入近代化进入全新阶段。全新阶段。1927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化艰难进行近代化艰难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年,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
22、代化事业推入绝境。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近代化的历史任担负起领导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务,1949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的迅速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创造了条件阶段特征阐释阶段特征阐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3、复杂性:、复杂性: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2、曲折性:、曲折性: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传统、封建利益的阻挠,在艰难中曲折
23、行进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传统、封建利益的阻挠,在艰难中曲折行进 1、“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经历器物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是精神经历器物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是精神层面的变革层面的变革 启示?启示?学案【例学案【例2】材料:中国革命发轫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革命材料:中国革命发轫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得从事于改造中国。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政治方面,有专方面,有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循方面,由手工业的生
24、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循是以进,必能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独立的中国,以屹立于世界。是以进,必能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独立的中国,以屹立于世界。请回答: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表格(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表格(所学知识)分析分析甲午战后甲午战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如何是如何加速的?加速的?知识运用知识运用:阅读材料:所谓的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年错失第二次
25、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曾发生两次进程中断,1937年1945年工业化水平倒退,约到1952年才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19601977年工业化水平倒退。-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请回答: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错失的原因原因阅读材料二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次失去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 发展 历程 bomz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