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优秀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第1页,本讲稿共39页本章要点连锁遗传现象连锁遗传现象的分析连锁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第2页,本讲稿共39页专业技能能区分连锁基因与非连锁基因在性状上的表现差异能利用基因连锁规律说明园林植物性状变化,并指导品种选育第3页,本讲稿共39页第4页,本讲稿共39页体细胞中的基因对数目远远超过染色体对的数目,说明常有多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 W.)最初在香豌豆的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中,首次发现了连锁遗传现象。第一节 连锁遗传现象第5页,本讲稿共39页摩尔根(Morgan T.H,1866-1945)在果蝇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写有名著基
2、因论,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揭示了连锁和交换现象、连锁遗传的规律。连锁遗传现象是第一位以遗传学成就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染色体遗传学的创始人,在孟德尔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第6页,本讲稿共39页第7页,本讲稿共39页一、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花色:花色:紫花 紫花(P)P)对红花 对红花(p)p)为显性;为显性;花粉粒形状: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 长花粉粒(L)L)对 对 圆花粉粒 圆花粉粒(l)l)为显性。为显性。l l11、紫花、长花粉粒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l l22、
3、紫花、圆花粉粒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第8页,本讲稿共39页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第9页,本讲稿共39页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结果:结果:l l F F1 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 显性,F F2 2出现 出现四种表现型 四种表现型;l l F F2 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 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 9:3:3:1相差很大,相差很大,并且两亲 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 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 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 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 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 紫圆和红长)
4、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第10页,本讲稿共39页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第11页,本讲稿共39页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结果:结果:l l F1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F2出现四种表现型;出现四种表现型;l l F2 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 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 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 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 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 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 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 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的实际
5、数少于理论数。第12页,本讲稿共39页二、连锁遗传现象l l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 F2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linkage)遗传现象。遗传现象。相引组:两个显性性状或 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组合相斥组:一个显性性状或一 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组合交换:在连锁遗传的后代中所出现的性状重组现象第13页,本讲稿共39页第二节 连锁遗传现象的分析为什么F2不表现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一、每对相对性状是
6、否符合分离规律?二、连锁遗传的验证三、连锁与交换的机理四、连锁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第14页,本讲稿共39页一、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一、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把F2的表现型,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两对相对性状都分别符合一对性状的分离规律 第15页,本讲稿共39页分析推测 在连锁遗传的情况下,F2表现型不呈现独立遗传的特征,是由于基因不能自由组合,F1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种配子数目不相等(亲型配子多、重组配子少)。一对性状仍受分离规律的支配,只是在两对性状上不受独立分配规律的制约。第16页,本讲稿共39页二、连锁遗传的验证-测交法 以玉米为材料说明连锁遗传时1产生配子的种
7、类和数目。有色(C)-无色(c)饱满(Sh)-凹陷(sh)第17页,本讲稿共39页P:有色、饱满无色、凹陷F1: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 F:有色饱满有色凹陷连锁遗传的验证-相引组无色凹陷 无色饱满实际:4032 149 152 4035百分比:48.2%1.8%1.8%48.2%测交后代中:亲本组合=(4032+4035)/8368=96.4%重新组合=(149+152)/8368=3.6%F1的性细胞内,有色饱满C-S、无色凹陷c-s 常常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P:有色、凹陷无色、饱满F1: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F:有色饱满有色凹陷连锁遗传的验证-相斥组无色凹陷 无色饱满
8、实际:638 21379 21096 672百分比:1.5%48.5%48.5%1.5%测交后代中:亲本组合=(21379+21096)/43785=97.01%重新组合=(638+672)/43875=2.99%F1的性细胞内,有色饱满C-s、无色凹陷c-S 常常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第19页,本讲稿共39页验证结果 亲型配子多于50%,重组型配子少于50%;并且两亲型配子数目相等,两重组型配子数目相等。无论是相引组或相斥组,结果都一样,即F1形成4种配子的数目不等。第20页,本讲稿共39页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每对基因在杂交中也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9、染色体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基因也是如此。三、连锁与交换的机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连锁的机理第21页,本讲稿共39页不同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与不同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的分离,都同样是独立、互不干扰的,且彼此之间可自由组合。在配子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而基因也如此。第22页,本讲稿共39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各有一定的位置。在染色体上位置相同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置不同的则称为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各自复制为二,位于其上的基因随着复制。交换在减数分裂前期1的粗线期发生。(二)交换的机理交换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之间,在同一位点上只发生1次。C
10、S c sC S c sC S C Sc s c sC S C Sc s c s第23页,本讲稿共39页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能独立分配,而是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的现象):如果一对染色体上的2对基因,完全不发生交换,F1产生的配子只有2种,测交子代中也只有2种亲组合;较少见。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A Ba b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不完全连锁:一对染色体上的2对基因,或多或少发生交换,F1产生的配子有4种,测交子代中也有2种亲组合、2种重组合。在一般情况下,连锁与互换是相互联系的,有连锁就有互换,因此,
11、有亲组合就有重组合。第26页,本讲稿共39页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第27页,本讲稿共39页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第28页,本讲稿共39页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三)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三)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n n 重组合配子的产生是由于:重组合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前期 减数分裂前期 I I 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色单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基因论的核心内容 基因论的核心内容)1.1.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 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
12、线性排列;2.2.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基因也随 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基因也随之复制;之复制;3.3.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交换 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交换型染色单体;型染色单体;4.4.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四 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四种配子 种配子(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合型 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合型/交换型 交换型)。5.5.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 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
13、 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基因间距离越 基因间距离有关:基因间距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第30页,本讲稿共39页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PF1(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偶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偶线期到双线期)终变期 四分体第31页,本讲稿共39页交换率是衡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强度的指标,是以新组合配子数占F1总配子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即:交换值%新组合的配子数/总配子数 测交F1重组合个体数/测交F1总数连锁遗传的交换值比较恒定,总在0-50%之间,值越小,说明2基因的距离越近,连锁强度越大,新组合出现的机会也越少;如果等于0,则为完全连锁;如等于50
14、%,则为独立遗传交换的机理第32页,本讲稿共39页第三节 连锁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不同(非等位)基因常常连在一起不相分离,进入同一配子中。阐明了存在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规律 第33页,本讲稿共39页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换,使在其上的基因也随之交换,从而造成亲本组合多,重新组合少。一、连锁的实质第34页,本讲稿共39页根据性状连锁的强度,估计良种进展二、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预测杂交后代中各种类型出
15、现的机率,从而合理地制定植物的杂交育种计划,提高育种效率植物某些性状的相关性与基因连锁有关的,连锁强度愈大,相关愈明显,可以根据一个性状的出现,推断另一个性状出现的可能,提高选择效率第35页,本讲稿共39页蕃茄中有一种矮生性状(dd)和抗病性状(RR)有较强的连锁关系,交换值12%。如用矮生抗病(ddRR)植株与正常染病植株(DDrr)杂交,在F2获得正常抗病理想的类型的百分率是多少?P ddRR DDrr F1 DdRr 雌雄配子各产生4种(DR、Dr、dR、dr)根据交换值是12%第36页,本讲稿共39页 dR44 dR44 Dr44 Dr44 DR6 DR6 dr6 dr6dR44 dR
16、44 ddRR193 ddRR1936 6DdRr193 DdRr1936 6DdRR26 DdRR264 4ddRr26 ddRr264 4Dr44 Dr44 DdRr193 DdRr1936 6DDrr193 DDrr1936 6DDRr26 DDRr264 4Ddrr26 Ddrr264 4DR6 DR6 DdRR26 DdRR264 4DDRr26 DDRr264 4DDRR36 DDRR36 DdRr36 DdRr36dr6 dr6 ddRr264 ddRr264 Ddrr264 Ddrr264 DdRr36 DdRr36 ddrr36 ddrr36F2中具有正常抗病植株(D_R_)
17、5036/1000050.36%纯合体有36株,占正常抗病植株的比率36/5036=0.7%根据以上计算,在F1至少要种植278(10000/36=278)株才有可能得到1株纯合体DDRR。100100第37页,本讲稿共39页三、三大规律的区别 名称 类别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 连锁互换规律亲代相对性状的对数区 别F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F1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测交后代 比例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 两对相对性状2种:D:d=1:1D dY yR r4种:YR:yr:Yr:yR=1:1:1:1显:隐=1:1双显:双隐:显隐:隐显=1:1:1:1B b V v2种:BV:bv=1:14种:BV:bv:Bv:bV=多:多:少:少双显:双隐=1:1双显:双隐:显隐:隐显=多:多:少:少第38页,本讲稿共39页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基础上的,生物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都要彼此分离。在分离之前,可能发生部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础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又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各种组合的配子。可见三大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相互联系、同时进行、同时作用。四、三大规律的联系第39页,本讲稿共3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