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试题试卷【生物】人教版必修同步精练精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pdf
《人教版试题试卷【生物】人教版必修同步精练精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试题试卷【生物】人教版必修同步精练精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典例导悟】【典例】(2009 江苏高考)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 l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 l 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 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 a l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物种D.al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种形成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应从以下几个
2、方面入手分析:关键点 物 种 形 成 的 一 般 过 程。物 种 形 成 与 隔 离 的 关 系。地 理 隔 离 与 生 殖 隔 离 之 间 的 关 系。【自主解答】选 B。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 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 l 和 a 2,分别演化出b、d、c 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 错;由于d 是由a l 演变而来,所以c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 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a l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 和 d 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
3、一物种,故 C 不对。即使a l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 和 d 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所 以 D 不对。【互动探究】(1)a 物种进化为b、两个物种的内因是什么?(2)c 从生活区域迁到b 生活的区域,若时间足够长会有哪儿种变化?(至少两种)提示:(1)突变和基因重组是新物种形成的内因。(2)不适应环境被淘汰;进化成新的物种。【变式训练】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
4、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解析】选 A。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后均能产生可育后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而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所以繁殖的基本单位应为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则物种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存在地理隔离,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异,物种的基因库包括种群的基因库,故种群的基因库与物种的基因库不同。【学业达标训练】1.(2010 三明高一检测)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A.它们的食量要相同B.它们
5、必须分布在同地理区域内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选 D。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它们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并不都分布在同一区域内。可由多个种群组成,可有多个相对性状。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B.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可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解析】选 D。隔离有两种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它们都会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使之差异变大,向不同方向发展。3.(2010 惠 阳 高-检测)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匕发现儿种地雀
6、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匕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同一种地雀f地理隔离f 自然选择f生殖隔离f不同种地雀B.不同种地雀一地理隔离一 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一自然选择一地理隔离一生殖隔离一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一地理隔离一生殖隔离一不同种地雀【解析】选 A。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在不同的岛屿(地理隔离)上。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基因库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同一物种的
7、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解析】选 D。物种间必然存在隔离,不管是地理隔离还是生殖隔离,导致的结果是阻止了基因的交流,从而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很大,地理隔离是一个量变过程,只有足够长的时间后才能达到生殖隔离。5.物种和种群的关系是()A.不同的生物种群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同一物种B.同一物种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种群C.种群间的个体相互交配而形成同一物种D.一个种群中可有一个或多个物种【解析】选 B。物种是由多个种
8、群组成的,而物种的形成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只有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相互交配才能产生可育后代,新物种形成要经过较长的时间。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解析】选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而由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的过程并没有地理隔离,所以地理隔离并不是新物种形成所必需经历的 7 .(2 0 0 9 上海高考)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9、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解析】选 D。新物种的形成即与原有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出现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只能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8 .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源:学科网(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 a,A的基因频率为0.1,a 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 a、a 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 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 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解析】本题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综合考查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A
10、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条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其基因不能进行交流,说明这两个种群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3)根据遗传平衡原理,A A=0.1 X 0.1=0.0 1;A a=2 X 0.1 X0.9=0.1 8;a a=0.9 X 0.9=0.8 1。答案:(1)遗 传 变 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 8%、8 1%逐渐下降【素能综合检测】1.(2 0 1 0 衡水高一检测)有关物种的叙
11、述正确的是()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构成,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多倍体的形成是物种形成的特殊方式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B.C.D.0【解析】选 B。物种是指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它可由多个种群组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渐变式和爆发式两种,其中多倍体的形成为后者,一般情况下物种形成过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2.(2010 广州模拟)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 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
12、在6 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解析】选 C。在自然状态下,这两种杜鹃花是不能杂交的,所以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虽然人工条件下可杂交成功,但不符合物种的标准。3.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如图所示的假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嘲、灰色角褐色鱼:金黄色鱼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 B.假说乙认为湖I 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 n 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人教版 试题 试卷 必修 同步 精练 隔离 物种 形成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