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物理全面总复习.pdf
《人教版初二上物理全面总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上物理全面总复习.pdf(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现象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要知道声源、回声的概念;2、知道不同物质中声速不同,会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听到声音的条件;4、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区别;5、了解噪声及其危害,能想办法减弱噪声;6、知道超声与次声的区别;7、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应用。学习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乐音的三个特性;3、相关的计算。学习难点1、乐音三个特性的理解;2、与声音有关的计算。知识要点梳理1 .产生声音的原因要点诠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传播的条件要点诠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
2、通过介质传递声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 度有关。3、声速要点诠释: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例如: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等。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 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一般情况下v 0V给v 气。回声现象也是因为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这个过程中,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或者用声速乘以回声时间的一半可求出声源到障碍物间距离。4、听到声音需要三个阶段:要点诠释:发声体发出声音一介质传声一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
3、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5、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 演奏现场的感觉的。6.音调、响度、音色要点诠释: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单位是赫兹;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 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同一音调的声音响度可能不同。同样,同一响度的声音音调也可 能不同;由于不同的物体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调、响度都 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这就是音色的不同。当同一物体结构发生变化时音色也会发生变化。7.声音的利用要点诠释:
4、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呐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图;医学:听诊器、B超等;地震预 测,利用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清洗钟表;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8.噪声及来源要点诠释: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 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来源: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 看:是发声体做的无规律振动。9.减弱噪声的途径要点诠释: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规律方法指导1、关于声源,应该知道物体发声,则声源一定在振动;2、关于声速应知道一般的:丫 附 丫 流 丫 气;3、关于声音三个特性我们应知道:音
5、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 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 器的音色不同;4、关于回声定位,学生应会利用S=vt进行简单计算。经典例题解析声音的产生Ci.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 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解析: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出去才
6、能被我们听到,我们听不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物体没有振 动。发声的原因是物体在振动,因此能说明物体在振动的实验就符合要求。答案:Do总结升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自然界中凡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而物体发声说明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听不到声音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振动,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到。举一反三: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 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答案:振 动 音 色。声音的传播C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 声音情况是(
7、)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要比空气中快。答案:Do总结升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要快,在气体中传播要慢,在液体中的速度居中。同时声音传播速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举一反三:我国古书 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答案:大地快C 3.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8、()A.医院里的“B超(频率高于20000Hz)B.旗帜发出的声波(约50Hz)C.蝴蝶飞行时发出的振翅声(约2 3Hz)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最低为20H z,最高为20000Hz。答案:B。总结升华: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可能都被我们听到,比如人耳对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和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就没有反应。只有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可能被人耳听到。4.下列 说 法 中,正 确 的 是()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慢C.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在一
9、起,使原声加强D.人听声音时,只能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快,在空气中慢,故B错:其中D选项是涉及到人听到声音的途径的,由于人听到声音还可以通过骨传导,因此该选项是错 误的。答案:C总结升华:当人的听觉系统发生障碍时,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颌骨、牙齿等传给听觉系 统 而 引 起 知 觉,人们把这种传声的方式称为骨传导。举一反三:在全校诗歌朗诵会上,王丽同学获得第一名,老师用录音机将王丽同学的朗诵录下并在教室 里播放,供同学们欣赏,但当同学们都在如醉如痴地聆听时,王丽同学心里却感到很纳闷,因为她听起 来好像不是她朗诵的,同学们
10、都笑着说:“别谦虚了,是你没错!你能解释王丽的疑惑吗?答案:同学们在现场听王丽朗诵和从录音机中听王丽朗诵都是通过空气传声,而王丽从录音机听自己朗 诵时:是空气传声,平时听自己声音是空气传声和骨传声的综合效果。声音的特性C 5.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A.音调 B.音色C.响度 D.速度解析:根据“高音”我 们“唱不上去”,“低音”我 们“唱不出来”的生活经验,可以认识到这里的“高”“低”应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声音“高”“低”就不一定指的是音调。如“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指的就是响度。答案:A总结升华: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两个易混的
11、概念。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音的频率:而响度的大小是 由振幅来决定举一反三:1 .在音乐课上,吴老师在钢琴同一音阶上分别弹奏了“哆”“来”“咪”三个音符,则从声音的特性 上看,这三个音符的 一定不同,同学们在跟唱时,吴老师发现同学们“咪”这个 音符没有唱准,重新用力在钢琴上按下“咪”这个音键,则这时弹出的“咪”与开始弹出的 咪 不同。老师发现小王和小李在练唱时,发“哆”这个音符很准,但同学们听起来他 们发音还是有区别,这是因为。解析:钢琴上每个键对应一个音高,按不同的键音调不同;敲键的力大小不同,钢琴内弹片的振动幅 度不同;不同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色。答案:音 调 响 度 音 色 不 同2 .生活中
12、,我们在描述声音的特性时很随意,因此描述也不太清楚。下面是一些对声音特性的形容:细声细气尖叫高声呼救低沉语调大喊大叫引吭高歌男高音歌唱家说话像蚊子叫震耳 欲聋。则 形 容 声 音 音 调 的 是,形容声音响度的是 (只写序号)答案:音调响度。声现象单元复习与检测知识网络r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的传播需要介质Y-一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固、液、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形成声波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现冢1我们怎样听到 声 音 音调声 音 的 特 性 J响度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Y声与信声 的 利 用 11 声与能声源的振动产
13、生声音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鼓膜的振动一听觉神经一大脑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一一骨传导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是分辨各种声音的又一依据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j 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J 阻断噪声的传播 Z1,题意指出光从某介质射入空气中,也符合折射规律。举一反三: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解析:我们应先画法线ON,再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出反射和折射光线,注意:Z Y=Z a=45 Z y)答案:光现象章末总结与测试编稿:张天宝 审稿:郭
14、金娟 责 编:李井军一、知识网络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光的传播4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L 光速:c=3xl08w/sr色散: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颜 色J光的三原色:红、绿、蓝L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青、黄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反射光光现 Y冢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可逆光的反射 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改变光路 应用1 1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T 像的性质:等大、正立、虚像成像:没有光线会聚,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像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冢光的折射 折射规
15、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时光路可逆I应用: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看 不 见 的 光,L紫外线二、知识梳理1、光的传播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电灯、烛焰等。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X10、/$,计算中取C=3X 108m/so(在水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的2/3)光年:(距离单位)光 在
16、 1 年内传播的距离。1 光年=9.4608X104%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
17、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球面镜:凸面镜
18、: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4、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能发生折射,同时能也发生反射。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19、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 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5、光的色散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
20、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6、看不见的光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雾灯用黄光
21、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三、规律方法指导1、在平面镜成像中,应知道:每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都会聚于像点;、物与像大小相等;、到镜面距离相等。2、在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我们看到的物体是该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是光线由眼睛发射的,不要搞错方向。3、关于物体的颜色应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如果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该物体颜色为黑色;若物体不吸收任何光线,即全部反射或透射则该物体颜色为臼色。四、经典例题透析:夯实基础 1、回答下列问题中
22、的“倒影 光斑”“人物”等词指的是影还是像?若是像,是实像还是虚像?(1)湖边宝塔在水中的倒影;(2)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树荫下形成很多圆形光斑;(3)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解析:影子是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线,在物后形成的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由于影子是黑的,故影子只反映物体的轮廓,不反映物体的细节,而像却是明亮的,其明亮程度与物相对应且有层次感,所以像能反映物体的细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而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它是以平静的水面为镜面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树枝、树叶相互交叠,就会形成许多小孔,太
23、阳光通过这些小孔,在树荫处的地面上呈现出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答案: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树荫处下的圆形光斑,是实像总结升华:(1)平时注意观察,善于积累,清楚影与像的区别,能够解答本题:(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答,如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于是可猜想:水中的倒影可能是像,根据影子的成因,我们知道影子只能出现在物体背光的那一侧,而水中的倒影却不是这样,于是我们确定“水中的倒影”是像。(3)茂密的树叶间的空隙很少有(甚至没有)圆形的,但当树叶间的空隙很小时,该空隙就成了小孔.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如:烛焰经圆形针
24、孔所成的像不是圆的,而是与烛焰的形状相同,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造成的。举一反三:下列像中是实像的有()A、猴子捞“月”中的月亮 B、从鱼缸的侧面看到鱼缸中游动的“鱼”C、海市蜃楼现象 D、吃饭时从小匙里侧面看到自己倒立的头像解析:A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C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只有D属于凹面镜形成的倒立的缩小实像。因此选D。2、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 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光路图。解析:延长a、b 相交于S,S 即为S的像,连接S S,作S S 的中垂线PQ即为镜面,a、
25、b 与镜面PQ的交点A、B即入射点,作出平面镜。aS答案:如图/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知识依据和思路如下:(1)点光源发出的光是发散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也是发散的。由此可确定与a 、b 重合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平面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延长a 、b ,其交点S 即像点;(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作出平面镜PQ;镜面与a 、b 的交点就是要求光线的入射点。注意:平面镜作图中,镜后线段画虚线。举一反三: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点光源S 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点?S A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二 物理 全面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