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宣贯qzn.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宣贯qz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宣贯qzn.ppt(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是什么?纵深防御2 为什么?过程安全3 干什么?危险源-隐患 4 怎么干?有标准-有方法5 干到什么程度?长效-机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讲课提纲讲课提纲6 成果是什么?标准-推广q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山东省推动该项工作下发系列文件q 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q 鲁安办发201610号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20160405)q 鲁安办发201611号: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通知q
2、鲁安发20161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q q 鲁安监发201646号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的通知q 鲁安监发201665号关于印发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通知q 鲁安发2017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303号令hao)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七)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
3、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八)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将治理方案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并由负有安全生产
4、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治理情况进行督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发现事故征兆等险情时,应当立即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享有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
5、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者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消除;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五)未按照规定建立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六)未按照规定报告重大事故方案和治理结果的。难点&疑点0
6、1难点解析q 01-01:关于“风险点”与“危险源”关系问题!q 危险源存在于风险点中。比如煤气柜就是企业的风险点,煤气柜柜体本身的安全措施要求、煤气柜相关作业活动等就是该“风险点”中的各类危险源(人、物、管理、环境等)。q 注1:“点”大“源”小;q 注2:“点”与“危险源辨识范围或对象”存在重合的可能;q 注3:企业“危险源辨识范围或对象”是要求无缝隙、全覆盖。q 01-02:关于“风险点”与“危险源”风险评价问题。q“风险点”的风险是区域、部位和场所风险,对企业来讲是宏观风险,是基于事故后果的风险考量。比如煤气柜的风险大小,只能用数学模型(危险指数法、DOW法、TNT当量等)来计算出煤气
7、柜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后果。针对风险点的评价更适用于涉及易燃易爆危化品的装置、设施等,是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是客观的;q 作为风险点中的“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则是通过工作危害分析(JHA),针对作业活动、作业环节进行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进行逐一辨识并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风险矩阵(LS)等方法进行的评价,是基于过程的风险考量。01-03:关于针对危险源风险评价时的事故可能性(L)判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控制事故发生可能性,因为事故后果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判定的。因此事故可能性判定的准确性,决定了企业开展风险评价结果可靠性的最终质量。而可能性
8、的判定,取决于企业当前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状况。因此,最恰当的做法是在将“现有控制措施”逐一确认的基础上再进行可能性(L)的量化赋分。然后再在风险评价之后,制定出“典型控制措施”。“典型控制措施”才是树立标杆企业和制定地方标准的真正意义所在。01-04:关于“现有控制措施”、“典型控制措施”制定。“现有控制措施”梳理很重要,比如说安全防护装置和连锁;制度、程序、许可;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等措施确认后,就很容易发现企业自身目前存在的管理方面或现场安全生产条件方面的缺陷,即要发现的隐患,从而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典型控制措施”是在针对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以及安全经验
9、和事故教训基础上,逐一明确出的相对完善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点、危险源以及相应典型控制措施的数据信息,亦是企业应该建立的“风险库”。对企业自身安全教育培训、技能提升以及管理均十分的重要。01-05:关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最终成果。要求企业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真正目的是使企业步入“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模式。最终成果应当是编制企业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指导手册,即自身的风险(数据)库。附件:EXPERT样本001-企业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指导手册(风险库)q 01-06:风险点名册填表说明q 该“名册”的填写过程实质是企业对风险点管控措施确认和整改完善的过程,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最基本要求,也
10、是政府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的的关键发力点。q 各企业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要通过此次名册的建立与上报契机作为对企业风险点的一次专业普查与管控措施确认,对确认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应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按照隐患治理的“五定”要求,积极进行整改,防止事故发生。q 为确保该“名册”填写质量,请各企业在认真阅读本说明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业力量,对风险点进行系统深入排查,并填写本“名册”。表一:“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填写说明(1)“行业类别”。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要求,“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
11、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生产经营活动类型”。按照“生产”或“生产储存”或“仓储经营”三种类型之一选择填写。(3)“主要产品”和“主要原料”。填写主要产品和主要原料的化学名称,有产品和原料代号或简称的,可在化学名称和主要原料后面加括号注明。表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填写说明(1)“风险点编号”。是指企业为管理方便自行编制的风险点顺序号。如由公司“简称代码+顺序号”组成,或包含风险点所在位置等信息的、更为丰富的顺序号。如LQSH-001,即岚桥石化1号风险点;LQSH-01-001,即岚桥石化一车间1号风险点。(2)“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是指风险点是
12、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等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或空间。如原料罐区、液氨站、变配电室、危化品仓库;合成氨装置的冷凝器、换热器等。但对生产工艺复杂、流程相对较长的生产装置应当按照生产工序、工艺进行划分。以焦化厂为例:如果按照炼焦车间、化产车间笼统划分则过于粗放,应当按照每个工序的独立功能划分则更易于管理和分工,比如按照:备煤车间、炼焦/熄焦、筛焦、冷鼓、脱硫、蒸氨、脱苯等工艺或工序划分较为合理。(3)“风险点详细位置”。应当具体表述风险点所在的位置。如PTA生产企业,把“PX原料储罐区”作为风险点,位置描述:厂区东北角区域(北侧为厂区围墙、东侧为装卸栈桥、南侧为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西侧为维
13、修车间)。(4)“诱发事故类型”。诱发事故类型应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典型事故类型,如罐区的典型事故类型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二是一般事故类型,如罐区检维修过程的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淹溺事故等。为确保该栏信息的完整性,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识别充分。(5)“伤亡/财产损失预测”。按照风险管理的“保守决策”和“事故不可能性定律”,预测风险损失时应当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填写本栏信息时,应当力求客观。(6)“风险等级”。考虑到普遍适用性,风险等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事故等级划分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一般事故”对应四级风险、“特别重
14、大事故”对应一级风险。(7)“风险管控责任部门”。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管控层级分为: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四个等级,“责任部门”是指对应的公司级职能部门或车间或班组或岗位。(8)“责任人/手机号码”。为确保取得联系的可靠性,该栏信息增加责任人的座机电话联系方式。(9)“采取管控措施情况”。该栏的填写要体现“措施系统、完整、可靠”。管控措施的填写要充分依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安监总管三20133号)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工程技术措施(如自动控制、监测监控、工艺联锁、紧急切断等)、安全管理措施(如制度、规程、许可要求等)
15、、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序要求逐一填写。(10)“存在隐患情况”。该栏的填写按照“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资格、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安全经验等)、“物的不安全条件”(硬件缺陷、联锁缺失、监测监控等等)、“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高温、高湿、噪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振动、光照度等等)和“管理缺陷”(制度、许可、监护、培训等等)四个层面逐一排查。q(11)“应急处置主要措施”。应急处置主要措施针对的是异常紧急情况或事故状态,该处填写的主要内容是“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中的措施内容。应当针对该风险点涉及的潜在异常紧急情况或事故状态逐一填写。q(12)“属地监管政府”。该栏填写是针对安
16、全监管“属地为主”的原则要求,可以明确到县、镇,如岚山区虎山镇。q(13)“主管部门”。按照“三个必须”的原则,根据政府分工及安委会分工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省政府令第293号)要求对应填写。q(14)“专业监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行业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原则填写。如涉及压力容器的归口质监局、涉及建构筑物的归口住建部门、涉及消防的归口消防部门等等。员工保命规则(背面)1.自觉学习岗位安全知识与技能;2.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开始工作前,按要求配备相应防护用品;4.进入有限空间
17、之前,应获得批准;5.临时用电作业必须获得许可并由专业人员完成停送电;6.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防护措施,谨防跌落;7.悬空重物下或交叉作业区域,禁止通行;8.工作/驾驶期间,禁止饮酒,禁止服用药物;9.工余时间遵守交通规则;驾车时,禁止通电话,不得超速;10.自驾车辆时,系好安全带,禁止拨打电话和超速。01-07:EXEXPERT风险管理之作业活动划分指南 作业活动划分是确保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前提,也是工作危害分析(JHAJobHazardAnalysis)的重要环节之一。JHA就是对每项作业活动涉及的每个作业步骤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该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进行判
18、定,并对预防该类型事故已采取的和应进一步补充、强化的防范措施进行确认的事故预防方法(也是该方法最早起源要实现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该方法起源时,未考虑拓展其风险评价的功能或要求呢?这里,涉及到风险管控理念的层面,因为工作危害分析应当是企业员工具备的上岗安全合格条件之一。美国、日本、英国等风险管理理念和经验较为先进的国家认为:让一线员工试图给出每个危险源的风险量化赋分,实际是有困难的,实际上意义也不大。因为风险大小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关系很大,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企业的管控水平紧密相关,而让一线员工自我判断企业的管控水平很难得出客观的判定。所以他们认为,一线员工能够具备辨识岗位危险源、可能导致事
19、故、现有预防措施以及应当补充的防范措施已经足够避免事故发生。我国开始接受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来,考虑到应用方便,实践中将工作危害分析(JHA)与风险评价方法相结合并采取在一个记录表格中同时体现,该种做法也已得到企业普遍认可和应用,因此,在我国,一般将JHA也称为“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即不再较真于JHA的定义或起源是否可以用来分析风险大小。01-08:厘清关键术语相互关系1、危险源与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的本意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导致事故。危险源(第一类)是指管控失效可能导致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第二类危险源)是指管控已经失效可能导致事故。在企业应用实践中与危险有害因素不
20、做区别,二者等同。如: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链接】1、危险源(hazard)定义一: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GB/T28001-2002)定义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危险有害因素(hazardousandharmfulfactors)可对人员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2、危险有害因素与事故隐患二
21、者基本等同。尽管二者定义描述不同,前者有标准定义,后者定义雖然标准未给出,但约定俗称达成了基本共识。从覆盖范围讲,事故隐患的概念涵盖了危险有害因素的内容,因为从实践习惯讲,事故隐患包括了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层面,而危险有害因素则侧重于生产作业现场及部分管理缺陷。【链接】通则中给出定义: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危险与风险的关系。二者实质是一个概念。在安全生产领域里,风险一词是“舶来品”,在未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前,风险一词在
22、安全领域应用相对较少,我国的安全学科理论及实践中,均是用危险来描述或定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结合后的严重程度的。如:动火作业危险性大,其实已经从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两个方面进行组合后得出的结论,实质上就是指“风险”了。4、危险源、风险源、风险点、危险点的关系。鉴于危险和风险实际上是同质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危险源、风险源、风险点、危险点四者会因管理习惯认知、行业特点等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交通运输系统成为风险源、电力及火电系统成危险点),风险管理实践中,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危险源针对的微观和管控细节;每个风险源、风险点和危险点中包含了涉及人、物、环境及管理方面的危险源。排查风险点 辨识危险源风险
23、评价与分级制定实施风控措施全面系统辨识 风险分级与管控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或区域。编制风险点排查清单。按照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层面进行危险源辨识。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编制风险评价与分级管控信息表。按照技术、管理、防护和应急处置逻辑顺序制定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本单位的风险库。风险分级管控过程44方法排除危害替换将危害减至最低工程管理管理控制个人防护用品彻底消除危害用更安全的产品替换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技术和设备控制作业程序和过程控制最后的防护风险管控措施制定原则应急处置事故应急HazardousSituation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
24、不安全行为安全体制与机制安全系统化管理危险征兆/错误安全评估与改进安全认知与理念危险征兆/错误环境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缺陷危险征兆/错误危险征兆/错误危险征兆/错误危险征兆/错危险征兆/错误危险征兆/错误Etc.etc.etc.隐患排查与治理隐患不治理的后果导致事故、受到处罚隐患治理原则企业主体责任、法律约束如何处置隐患隐患原因分析、分级治理谁来查隐患由不同层级、不同专业开展怎么排查隐患编制隐患排查依据隐患排查治理的思维逻辑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明白纸q 第一部分:安全监管部门明白纸q 第二部分:企业推动过程明白纸q 第三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明白纸q 第四部分:隐患排查治理
25、体系建设明白纸q 第一部分:安全监管部门明白纸q 1、集中学习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等系列文件。q 本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系列文件,吃透精神实质,研讨推动方法和步骤。q 2、结合省局下发的各行业企业试行指南,集中学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专业知识。q 学习专业知识是监管部门人员推动该项工作“绕不过去的坎”,不一定达到精准和精细程度,但应做到基本掌握相关概念、逻辑关系、企业推动所需过程及其关键环节,便于动员、督导及执法过程中心中有数。q 3、按照全省工作推动要求,结合自己辖区情况,编制印刷本地区的双体系建设推动工作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建设 qzn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