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学案.pdf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学案.pdf(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学案目 录 i.i.i 正弦定理.11.1.2 余弦定理.51.2应用举例一测量距离.1 41.2应用举例一测量高度.1 8 1.2应用举例一测量角度.2 31.2应用举例一解三角形.2 71.2应用举例(练习).3 2第 一 章 解 三 角 形(复习).3 6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4 1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4 52.2 等差数列(1).4 92.2 等差数列(2).5 42.3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1).5 82.3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2).6 22.4 等比数列(1).6 72.4 等比数列(2).7 2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1).7 6第 二 章 数 列(复习).8 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8 9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9 4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9 9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2).1 0 3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1 0 7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1).1 1 2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2).1 1 6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1 2 0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1 2 5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1 2 93.4基本不等式 2 (1).1 3 33.4基 本 不 等 式 而 4小
3、史(2).1 3 72第 三 章 不 等 式(复习).1 4 21.1.1正弦定理卷学习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2.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3.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卷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试验:固定AA8C的边C 8及使边4 c 绕着顶点C 转动.思考:N 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 8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 A 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N C 的 大 小 的 增 大 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二、新课导学派学习探究探 究 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在 RtAABC中,设BC=a,A
4、C=hf AB=c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W=sin A,=sinB,X sinC=1 =,c c 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 A sin B sinC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当A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4 B 上的高是C。,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CO=asin8=bsin4,则一 =,sin A sin B同理可得hs i n C s i n 8从而 一=一2s i n A s i n B s i n C类似可推出,当A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新知:正弦定理在一
5、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a _ b _ cs i n A s i n B s i n C试试:(1)在A A 8 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A.d!s i n A =Z?s i n B B.ac o s A=bc o s BC.as inB =bs inA D.ac o s B =hc o s A(2)已知 A B C 中,a=4,b=8,Z A =3 0 ,则N6 等于.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欠使。=L s i n A ,c =R s i n C;(2)q=工 等 价 于 _ _ _ _ _ _ _
6、 _ _ _ _ _,=2,4=工.s i n A s i n B s i n C s i n C s i n B s i n A s i n C(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变生4;b=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s i n 8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 s i n A=s i n B;s i n C =.b(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X典型例题例1.在A 4 8 C中,已知4 =4 5 ,8 =6 0 ,a =4 2 c m,解三角形.变
7、式:在A A B C中,已知8 =4 5 ,C =6 0 ,a =1 2 c m,解三角形.例 2.在 AA8C中,求和6 A=45M=2,b B,C.变式:在A 48c中,料 晒,8=60,c=l,a A,C.三、总结提升派学习小结1.正弦定理:Jsin A sin B sinC2.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三角函数的定义,还有等积法,外接圆法,向量法.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已知两角和一边;己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X知识拓展 一=一=2 R,其中2R为外接圆直径.sin A sin B sin C卷学习评价派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X当堂检
8、测(时量:5 分钟满分:10分)计分:1.在 AABC中,若 丝 1=2,则&4BC是().cos B aA.等腰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2.已知ABC 中,4:8:C=1 :1 :4,则 a:b:c 等 于().A.1 :1 :4 B.1 :1 :2D.2:2:6C.1 :1 :63.在ABC 中,若 sin 4 sin 8,则 A与 B 的大小关系为().A.ABC.AB4.已知 ABC中,5.已知 ABC中,B.ABD.A、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sin 4:sin B:sin C=1:2:3,则 a:b:c 三ZA=60,a=y/3,则a+b+cs
9、in A+sin 8+sin C卷 课 后 作 业1,已知ABC 中,AB=6,NA=30,NB=12()。,解此三角形.2.己知ABC 中,sinA:sinB:sinC=k:(k+1):2k(kW O),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1.1.2余弦定理卷学习目标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心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 习 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复 习 2:在 A B C 中,己知c =10,4=4 5。,C=3 0。,解此三角形.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二 新课导学派探究新知
10、问题:在A A 8 C 中,AB、BC、AC=,ACAC=CA的长分别为c、a、b.同理可得:a2=b2+c2-2bccos A,c2-a+b2-lab cos C.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 角 的 的积的两倍.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理解定理(1)若 C=9 0,则 c o s C =,这时/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已知三
11、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试试:(1)A B C 中,a =3 6,c =2,8 =15 0,求b.(2)A B C 中,a=2,b=,c =6 +l,求 4.X典型例题例 1.在 A B C 中,已知 a =JL b=41 ,8 =4 5,求 A,C 和 c.l a帝式:在ABC 中,若 A B=下,A C=5,且 cosC=,则 BC=10例 2.在 aA B C 中,已知三边长a=3,b=4,0=质,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变式:在 AA8C 中,a2=h2+c2+bc ,求角 A.三、总结提升X 学习小结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 .
1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X 知识拓展在 A B C 中,若+从=/,则角C是直角;若/+/0 2,则角C是锐角.卷学 习评价X 自 我 评 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派 当 堂 检 测(时量:5 分钟满分:10 分)计分:1,已知a=6,c=2,8=15 0 ,则边人的长为().A.B.后 C.叵 D.V 2 22 2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A.6 0 B.7 5 C.12 0 D.15 0 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A.V 5
13、X 71 3 B.V 1 3 x 5C.2 XA/5 D.y5 x /2 ;6 4=工,=竺 四,b=5Q 五;6 3 A=-,a=5 0,b=5 0&.6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己知边a,b和N A,/试试:1 .用图示分析(A 为直角时)解的情况?2 .用图示分析(A 为钝角时)解的情况?X 典型例题例 1.在 A A B C中,已知。=8 0,6 =1 0 0,N A=45。,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变式:在 A A B C中,若 a =l,c =,Z C =40,则符合题意的。的值有 个.2例 2.在 AABC中,A=60,b=l
14、,c=2,求-的值.sin A+sin 8+sin C变式:在 ZMBC 中,若 a=55,b=1 6,且,absinC =2 2 0 6 ,求角 C.2三、总结提升X学习小结1.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2.己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3.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4.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X知识拓展在 AABC中,已知a,b,A,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当4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当A 为锐角时,如 果 那 么 只 有 一 解;如果a h
15、sin A,则有两解;(2)若 a=%sinA,则只有一解;(3)若 a c b s in A,则无解.e学习评价派 自 我 评 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派当堂检测(时量:5 分钟满分:10分)计分:I.已知。、人为4 8 C 的边,4、8 分别是如b 的对角,且 眄 4 =2,则土吆的值=().sin 8 3 hA.-B.-C.-D.-3 3 3 32.已知在ABC中,sinA:sinB:sinC=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A.135 B.90 C.120 D.1503.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 状 为(
16、).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由增加长度决定4.在A8C 中,sinA:sinB:sinC=4:5:6,则 cos5=.5.已知ABC中,Z?cosC=c c o sB,试判断ABC的形状.。课后作业1.在 A A 8C中,a=xc m,b=2 c m ,ZB=45,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 x的取值范围.2 八)2.在 A 4 8 c 中,其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L b sin C,+V,求角C2 41.2应用举例一测量距离卷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 1:在ABC 中,ZC=
17、6 0 ,a+b=26+2,。=2 啦,则N A 为.复习2:在A A B C中,s i n A=s i n g +s i n C,判断三角形的形状.c o s B+c o s C二、新课导学X典型例题例 1.如图,设 4、8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力C的距离是55?,N BAC=51。,/4 C B=75。.求 A、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 m).提 问 1:A A B 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
18、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4 8的对角,A C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4 c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 B边.新 知1:基线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 叫基线.例2.如图,A、8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4、8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 C和8C,是两个 的点之间的距离测确定C、。两点.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 B的距离.变式: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两点,测得/8C4=60,N4CO=30,/C8
19、=45,ABDA=60.练:两灯塔力、8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h”,灯塔4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三、总结提升派学习小结1,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2.基线的选取:测量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长度,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卷学习评价
20、派 自 我 评 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X当 堂 检 测(时量:5 分钟满分:10分)计分:1.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球,现用如下方法测量球的大小,用锐角45。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紧靠球面,P 为切点,一条直角边AC紧靠地面,并使三角板与地面垂直,如果测得21=5,777,则球的半径等于().A.5cmB.52cmC.5(亚+l)cmD.6cm2.台风中心从A 地以移动,离 台 风 中 心 30在 A 的正东40千米处,A.0.5小时C.1.5小时每小时2 0 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 市 B8 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B.
21、1 小时D.2 小时3.在 A48c 中,已知(/+/)s in(A-8)=(2-/)sin(A +8),则 A4BC的 形 状().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 腰 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在 AABC 中,已知 a=4,b=6,C=120,,则 sin 4 的值是.5.一船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B 在北偏东6 0 ,行驶4 h后,船到达C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km.课后作业1.隔河可以看到两个目标,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石h”的 C、。两点,并测得/4cB=75,ZBC)=45,ZADC=30Q,
22、ZADB=45,A、B、C、。在同一个平面,求两目标A、B 间的距离.2.某船在海面A处测得灯塔C与A相距1 0 7 3 海里,且在北偏东3 0。方向;测得灯塔B与A相距1 5娓海里,且在北偏西7 5。方向.船由A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处,测得灯塔B在南偏西6 0。方向.这时灯塔C与力相距多少海里?1.2应用举例一测量高度卷学习目标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2.测量中的有关名称.卷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 习 1:在AABC中,=-=则 A ABC的形状是怎样?c o sB a 3复习 2:在 4BC 中,a、b、c 分别为 NA、N
23、B、NC 的对边,若 求 A:8;C的值.二、新课导学派学习探究新知: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方位角一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坡度一沿余坡向上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仰角与俯角一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称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探究:AB是底部3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 8 的方法.分析:选择基线,G,使 H、G、8 三点共线,要求A B,先求4E在 A4CE中,可测得角在 A4CD中,可测得角故可求得AC,关键求AC,线段,又有aHX典型例题例 1.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a=
24、5 4。4 0,,在塔底C处测得4处的俯角夕=5 0。上 已知铁塔8c部分的高为2 7.3 机,求出山高C D(精确到1 以)例 2.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 A处时测得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在东偏南1 5 的方向上,行驶分机后到达8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2 5 的方向上,仰角为 8,求此山的高度C D问题1:欲求出C,思考在哪问题2:在ABC。由 已 知8。算出哪条边的长?个三角形中研究比较适合呢?或BC都可求出C D,根据条件,易计变式:某人在山顶观察到地面上有相距2500米的4、8两个目标,测得目标4在南偏西57,俯角是60,测得目标B在南偏东78,俯角是45,试求山
25、高.三、总结提升X学习小结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画方位图,要懂得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进行加工、抽取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简化.X知识拓展在湖面上高人处,测得云之仰角为。,湖中云之影的俯角为月,则云高为力sm(a+万)sin(a 一/)卷学习评价派 自 我 评 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X当 堂 检 测(时量:5 分钟满分:10分)计分:1.在 ABC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成立的是().A.a/?sin A B.a=bsinAC.a bsinA2.在 ABC 中,AB=3,BC=V13,A C=4,则边 4 c 上的高为().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必修 全册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