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pdf
《中医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历年考点解析.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医 执 业 医 师 历 年 考 点 解 析 第 一 单 元 A1型 选 择 题(1 90题)1.中 医 学 整 体 观 念 的 内 涵 是 A.五 脏 与 六 腑 是 一 个 有 机 整 体 B.自 然 界 是 一 个 整 体 C.人 体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D.时 令、晨 昏 与 人 体 阴 阳 相 应 E.人 体 是 一 个 有 机 整 体,人 与 自 然 相 统 一 2.“亢 则 害,承 乃 制”说 明 五 行 间 A.相 生 B.相 克 C.相 乘 D.相 侮 E.制 化 3.我 国 现 存 最 早 的 医 学 专 著 是 A.中 藏 经 B.伤 寒 论 C.黄 帝 内
2、 经 D.五 十 二 病 方 E.神 农 本 草 经 4.中 医 诊 断 学 的 三 大 原 则 是A.整 体 审 察,四 诊 合 参,审 因 论 治 B.舍 证 从 脉,舍 脉 从 证,脉 证 合 参 C.辨 证 求 因,审 因 论 治,依 法 处 方 D.证 候 真 假,证 候 错 杂,四 诊 合 参 E.表 里 出 人,寒 热 转 化,虚 实 转 化 5.张 景 岳 根 据 阴 阳 互 根 互 用 原 理 确 立 的“阴 中 求 阳”治 疗 方 法 的 适 应 证 是 A.阴 虚 B.阳 虚 C.阳 盛 D.阴 盛 E.阴 阳 两 虚 6.“动 极 者 镇 之 以 静,阴 亢 者 胜 之
3、 以 阳”说 明 阴 阳 的 A.交 互 感 应 B.对 立 制 约 C.互 根 互 用 D.消 长 平 衡 E.相 互 转 化 7.“见 肝 之 病,知 肝 传 脾”的 病 机 传 变 是 A.木 克 土 B.木 乘 土 C.土 侮 木D.母 病 及 子 E.子 病 犯 母 8.按 五 行 生 克 规 律,五 味 入 五 脏,苦 入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9.下 列 关 于 五 脏 所 藏 的 叙 述,错 误 的 是 A.心 藏 神 B.肝 藏 魂 C.肺 藏 魄 D.脾 藏 意 E.肾 藏 智 10.在 心 主 血 脉 中 起 关 键 作 用 是 A.心 血 充 盈 B.
4、心 气 充 沛 C.心 神 安 宁 D.心 搏 如 常 E.脉 道 通 利 11.“虚”的 病 机 概 念,主 要 是 指 A.卫 气 不 固B.正 气 虚 损 C.气 化 无 力 D.气 血 生 化 不 足 E.脏 腑 功 能 低 下 12.六 腑“以 降 为 顺,以 通 为 用”的 理 论 基 础 是 A.六 腑 的 形 体 特 点 是 空 腔 器 官 B.六 腑 都 是 饮 食 物 的 受 盛 器 官 C.六 腑 都 不 是 储 藏 精 气 的 器 官 D.六 腑 的 共 同 作 用 形 成 二 便 E.六 腑 既 是 受 盛 水 谷 又 是 传 化 糟 粕 的 器 官 13.“夺 血
5、者 无 汗”的 生 理 基 础 是 A.肝 肾 同 源 B.乙 癸 同 源 C.津 血 同 源 D.精 血 同 源 E.以 上 均 非 14.”吐 下 之 余,定 无 完 气”说 明 哪 一 项 病 理 变 化 A.气 血 两 虚 B.气 随 血 脱 C.气 不 化 水 D.气 不 摄 血 E.气 随 液 脱15.治 疗 血 行 瘀 滞,多 配 用 补 气、行 气 药。是 由 于 A.气 能 生 血 B.气 能 行 血 C.气 能 摄 血 D.血 能 载 气 E.血 能 生 气 16.气 血 运 行 的 主 要 通 道 为 A.奇 经 八 脉 B.十 二 经 脉 C.十 五 别 络 D.浮 络
6、 E.孙 络 17.具 有“主 下 肢 运 动”和“司 眼 睑 开 合”功 能 的 经 脉 是 A.督 脉、任 脉 B.冲 脉、任 脉 C.阴 跷 脉、阳 跷 脉 D.阴 维 脉、阳 维 脉 E.肝 经、肾 经 18.气 虚 湿 盛 体 质,受 邪 后 多 从 A.寒 化 B.热 化 C.燥 化D.湿 化 E.火 化 19.具 有 抑 制、偏 寒、多 静 等 特 征 的 体 质 为 A.阴 阳 平 和 质 B.偏 阴 质 C.偏 阳 质 D.阴 虚 质 E.气 虚 质 20.风 性 善 行 而 数 变 的“善 行”,是 指 风 邪 致 病 A.易 行 遍 全 身 而 致 各 脏 腑 同 时 发
7、 病 B.善 于 向 上 向 外 C.善 于 迫 血 妄 行 D.病 位 行 无 定 处 E.善 于 运 行 气 血 21.寒 邪 袭 人,导 致 肢 体 屈 伸 不 利,是 由 于 A.其 性 收 引,以 致 经 络、筋 脉 收 缩 而 挛 急 B.其 为 阴 邪,伤 及 阳 气,肢 体 失 于 温 煦 C.其 性 凝 滞,肢 体 气 血 流 行 不 利 D.其 与 肾 相 应,肾 精 受 损,不 能 滋 养 肢 体 E.其 邪 袭 表,卫 阳 被 遏,肢 体 肌 肤 失 于 温 养 22.素 问.五 藏 生 成 篇 说:“多 食 甘”,则 A.肉 月 氐 而 唇 揭B.骨 痛 而 发 落
8、C.筋 急 而 爪 枯 D.脉 凝 泣 而 变 色 E.皮 槁 而 毛 拔 23.下 列 关 于 与 疾 病 发 生 有 关 的 外 环 境 的 叙 述,错 误 的 是 A.气 候 因 素 B.地 域 因 素 C.生 活 环 境 D.工 作 场 所 E.外 界 精 神 刺 激 24.形 成 寒 从 中 生 的 原 因,主 要 是 A.心 肾 阳 虚,温 煦 气 化 无 力 B.肺 肾 阳 虚,温 煦 气 化 失 常 C.脾 肾 阳 虚,温 煦 气 化 失 司 D.肝 肾 阳 虚,温 煦 气 化 失 职 E.胃 肾 阳 虚,温 煦 腐 化 无 力 25.下 列 各 项 中,属 于 相 乘 传 变
9、 的 是 A.肺 病 及 肾 B.肺 病 及 心 C.肝 病 及 肾 D.心 病 及 肝 E.脾 病 及 肾26.“见 肝 之 病,当 先 实 脾”属 于 A.未 病 先 防 B.既 病 防 变 C.治 病 求 本 D.因 人 制 宜 E.扶 正 祛 邪 27.解 表 药 的 药 味 多 是 A.辛 味 B.酸 味 C.甘 味 D.苦 味 E.咸 味 28.确 立 辨 证 论 治 理 论 的 著 作 是 A.瘟 病 条 辨 B.伤 寒 杂 病 论 C.黄 帝 内 经 D.景 岳 全 书 E.诸 病 源 候 论 29.多 食 易 饥,身 体 消 瘦 者 属 A.胃 阴 不 足 B.脾 胃 湿 热
10、 C.胃 强 脾 弱D.湿 邪 困 脾 E.以 上 均 不 是 30.脾 胃 湿 热 的 口 味 是 A.口 淡 乏 味 B.口 甜 黏 腻 C.口 中 泛 酸 D.口 中 酸 馁 E.口 苦 而 干 31.下 列 哪 项 不 属 于 问 诊 中 现 病 史 的 内 容 A.发 病 情 况 B.病 变 过 程 C.诊 治 经 过 D.接 种 疫 苗 情 况 E.现 在 症 状 32.热 甚 伤 津,气 血 壅 滞,其 舌 质 可 见 A.绛 紫 而 干 枯 B.青 紫 而 湿 润 C.青 紫 而 晦 暗 D.舌 绛 而 津 润 E.红 绛 有 芒 刺 33.久 病 畏 寒,临 床 多 见 于
11、哪 种 证 候 A.气 虚B.阳 虚 C.表 寒 D.实 寒 E.以 上 均 非 34.下 列 哪 项 属 于 药 性 升 浮 药 物 的 功 效 A.止 咳 平 喘 B.渗 湿 利 尿 C.息 风 潜 阳 D.祛 风 散 寒 E.清 热 泻 下 35.面 色 焦 黑 而 肌 肤 甲 错,属 A.瘀 血 B.肾 虚 C.水 饮 D.寒 证 E.以 上 都 不 是 36.在 二 十 八 脉 中,具 备 沉 实 大 弦 长 形 象 特 点 的 脉 是 A.革 脉 B.紧 脉 C.花 脉 D.伏 脉 E.牢 脉37.寒 湿 证 与 虚 寒 证 最 重 要 的 区 别 点 是 A.病 程 长 短 B.
12、病 情 缓 急 C.脉 之 有 力 无 力 D.怕 冷 的 新 久 E.肢 体 痛 与 不 痛 38.下 列 哪 项 不 是 辨 别 真 实 假 虚 的 主 要 依 据 A.默 默 不 语,语 则 声 高 B.形 体 羸 瘦,腹 满 拒 按 C.倦 怠 懒 动,动 之 觉 舒 D.大 便 秘 结,腹 不 甚 满 E.脉 象 沉 细,按 之 有 力 39.气 随 血 脱 证 是 指 A.大 失 血 伴 有 面 色 苍 白,四 肢 厥 冷,大 汗 淋 漓,脉 微 欲 绝 B.冷 汗 淋 漓,味 淡 而 微 黏,胃 寒 肢 冷,口 不 渴 或 喜 热 饮,呼 吸 气 微,面 色 苍 白,舌 淡 而
13、渴,脉 微 欲 绝 C.大 吐 泻 伴 身 热 恶 热,躁 妄 不 安,口 渴 喜 冷 饮,面 色 潮 红,舌 干 无 津,脉 细 数 疾 而 按 之 无 力 D.崩 漏 出 血 伴 气 短,倦 怠 乏 力,面 色 白 而 无 华,舌 淡,脉 细 弱 E.发 热,卒 然 昏 倒,汗 出 不 止,口 渴,气 急,甚 或 昏 迷 惊 厥,舌 绛 干 燥,脉 濡 数 40.临 床 以 出 血 和 气 虚 共 见 为 辨 证 要 点 者,证 属A.气 不 摄 血 证 B.气 随 血 脱 证 C.气 血 两 虚 证 D.气 滞 血 瘀 证 E.气 虚 血 瘀 证 41.日 晡 潮 热,脐 腹 硬 满 疼
14、 痛,大 便 秘 结,神 昏 澹 语,舌 红 苔 焦 黑,脉 沉 数 有 力,属 A.胃 火 炽 盛 证 B.痰 火 扰 心 证 C.肠 道 湿 热 证 D.肠 热 腑 实 证 E.食 滞 胃 肠 证 42.下 列 哪 项 非 失 神 表 现 A.精 神 萎 靡 B.神 昏 澹 语 C.呼 吸 气 微 D.目 暗 睛 迷 E.牙 关 紧 闭 43.关 于 血 分 证 的 描 述 错 误 的 是 A.温 热 病 邪 深 入 营 血 B.出 现 动 血、动 风、耗 阴 证 候 C.是 温 热 病 发 展 过 程 中 最 为 深 重 的 阶 段D.表 现 为 心 血 虚、肝 血 虚、肾 阴 虚 三
15、类 E.病 变 主 要 累 及 心、肝、肾 三 脏 44.药 物 寒 热、温 凉 的 依 据 是 A.神 农 氏 尝 百 草 的 体 会 B.素 问:“寒 者 热 之,热 者 寒 之”C.本 经:“疗 寒 以 热 药,疗 热 以 寒 药”D.药 物 作 用 于 人 体 的 反 应 E.口 尝 的 滋 味 45人 参 与 莱 服 子 同 用,莱 服 子 可 以 降 低 人 参 的 补 气 作 用,人 参 对 莱 第 子 而 言,这 种 配 伍 关 系 属 A.相 须 B.相 使 C.相 杀 D.相 畏 E.相 恶 46.下 列 哪 组 药 物 既 能 发 散 风 热,又 能 透 疹 A.葛 根、
16、升 麻、麻 黄 B.菊 花、升 麻、浮 萍 C.蝉 蜕、升 麻,桑 叶 D.葛 根、升 麻、浮 萍 E.菊 花、荆 芥、白 僵 蚕 47.使 用 化 痰 药 治 疗 癫 痫 惊 厥 者,最 常 配 伍 的 是A.清 热、消 食 药 B.平 肝 息 风、安 神 药 C.安 神、理 气 药 D.安 神、泻 下 药 E.补 虚、消 食 药 48.苦 寒 之 性 较 甚,用 量 不 宜 过 大 的 药 物 是 A.马 齿 范 B.土 茯 苓 C.山 豆 根 D.蒲 公 英 E.鱼 腥 草 49.下 列 解 表 药 中 兼 有 化 湿 和 中 功 效 的 是 A.紫 苏 B.香 蕾 C.生 姜 D.白
17、芷 E.防 风 50.具 有 化 湿,解 暑,和 中 止 呕 功 效 的 药 物 是 A.苍 术 B.厚 朴 C.砂 仁 D.白 豆 蔻E.蕾 香 51.具 有 利 尿 通 淋 功 效 的 药 物 是 A.川 苜 B.丹 参 C.郁 金 D.桃 仁 E.牛 膝 52.称 为“回 阳 救 逆 第 一 品 药”的 是 A.人 参 B.肉 桂 C.鹿 茸 D.附 子 E.干 姜 53.既 能 疏 肝 理 气,又 能 调 经 止 痛 的 药 物 是 A.橘 皮 B.青 皮 C.香 附 D.木 香 E.乌 药 54.既 能 治 蛔 虫、蟒 虫 证,又 善 疗 小 儿 疳 疾 的 药 物 A.使 君 子
18、B.苦 楝 皮C.鹤 草 芽 D.南 瓜 子 E.槟 榔 55.下 焦 虚 寒、腹 中 冷 痛、月 经 下 血 不 止 者,当 用 A.地 榆 B.茜 草 C.艾 叶 D.干 姜 E.侧 柏 叶 56.牛 膝 具 善 下 行 之 性,但 此 特 点 不 能 用 于 A.腰 膝 酸 痛 B.口 舌 生 疮 C.气 喘 咳 嗽 D.难 产、胞 衣 不 下 E.阴 虚 阳 亢 眩 晕 57.肺 痈、肠 痈 初 起 属 邪 热 瘀 滞,在 使 用 清 热 药 同 时,常 佐 用 A.贝 母 B.桔 梗 C.白 及 D.桃 仁 E.牛 膝 58.具 有 消 痰 软 坚 功 效 的 药 物 是A.昆 布
19、B.竹 茹 C.瓜 篓 D.竹 沥 E.天 竺 黄 59.既 祛 痰,又 解 表 的 药 物 是 A.白 前 B.旋 覆 花 C.前 胡 D.柴 胡 E.蔓 荆 子 60.白 僵 蚕 具 有 的 功 效 是 A.收 敛 生 肌 B.明 目 去 翳 C.解 毒 散 结 D.燥 湿 化 痰 E.消 痰 行 水 61.用 治 血 不 养 心 引 起 的 虚 烦 不 眠、惊 悸 怔 忡 之 证,宜 选 A.酸 枣 仁、柏 子 仁 B.石 菖 蒲、远 志 C.合 欢 皮、龙 骨 D.朱 砂、磁 石E.珍 珠 母、琥 珀 62.中 阳 衰 微,胃 有 寒 湿 者 忌 用 的 药 物 是 A.太 子 参 B
20、.西 洋 参 C.益 智 仁 D.菟 丝 子 E.山 药 63.具 补 气 健 脾、燥 湿 利 水、止 汗 安 胎 功 效 的 药 物 是 A.砂 仁 B.苍 术 C.白 术 D.山 药 E.大 枣 64.山 药 的 功 效 是 A.益 气 养 阴,补 脾 肾 肺 B.益 气 养 血,补 心 肝 脾 C.益 气 助 阳,补 肺 脾 肾 D.益 气 升 阳,补 肺 脾 肾 E.益 气 养 阴,补 脾 肝 肾 65.肉 豆 蔻 与 白 豆 蔻 均 具 有 的 功 效 是 A.涩 肠 止 泻,下 气 平 喘 B.温 中 散 寒,行 气 消 胀C.温 中 行 气,燥 湿 止 带 D.收 敛 固 涩,制
21、 酸 止 痛 E.涩 肠 止 泻,敛 肺 止 咳 66.具 有 清 热 燥 湿,涩 肠 止 泻 功 效 的 药 物 是 A.赤 石 脂 B.乌 贼 骨 C.肉 豆 蔻 D.诃 子 E.椿 皮 67.在 配 伍 上 体 现 一 则 养 肝 血 以 宁 心 神,一 则 清 内 热 以 除 虚 烦 的 方 剂 是 A.酸 枣 仁 汤 B.朱 砂 安 神 丸 C.天 王 补 心 丹 D.归 脾 汤 E.安 宫 牛 黄 丸 68.具 有“发 汗 解 表,宣 肺 平 喘”功 用 的 方 剂 是 A.桂 枝 汤 B.麻 黄 汤 C.射 干 麻 黄 汤 D.九 味 宪 活 汤 E.大 青 龙 汤69.桑 菊
22、饮 的 功 用 是 A.辛 凉 透 表,清 热 解 毒 B.疏 风 清 热,宣 肺 止 咳 C.辛 凉 宣 肺,清 热 平 喘 D.解 肌 清 热 E.辛 凉 宣 肺,清 热 利 尿 70.大 承 气 汤 用 治 热 结 旁 流,体 现 的 治 法 是 A.热 因 热 用 B.寒 因 寒 用 C.通 因 通 用 D.塞 因 塞 用 E.寒 因 热 用 71.伤 寒 少 阳 证,若 心 下 悸,小 便 不 利 者,用 小 柴 胡 汤 去 黄 苓,加 A.茯 苓 B.猪 苓 C.泽 泻 D.滑 石 E.木 通 72.在 药 物 配 伍 上 体 现“一 补 一 润 一 敛”之 特 点 的 是 A.四
23、 君 子 汤 B.参 苓 白 术 汤C.生 脉 散 D.四 逆 汤 E.玉 屏 风 散 73.使 热 清 血 宁 而 无 耗 血 动 血 之 虑,凉 血 止 血 又 无 留 瘀 之 弊 的 方 剂 是 A.小 蓟 饮 子 B.十 灰 散 C.清 营 汤 D.咳 血 方 E.犀 角 地 黄 汤 74.有“有 余 折 之”治 法 的 方 剂 是 A.清 营 汤 B.犀 角 地 黄 汤 C.黄 连 解 毒 汤 D.清 瘟 败 毒 饮 E.神 犀 丹 75.不 属 于 温 里 剂 的 方 剂 是 A.小 建 中 汤 B.温 胆 汤 C.四 逆 汤 D.当 归 四 逆 汤 E.理 中 丸76.不 属 于
24、 地 黄 饮 子 功 效 的 是 A.补 肾 阳 B.滋 肾 阴 C.化 痰 D.开 窍 E.镇 肝 息 风 77.治 疗 肝 肾 阴 虚 所 致 胁 痛 的 代 表 方 剂 是 A.逍 遥 散 B.四 逆 散 C.一 贯 煎 D.六 味 地 黄 丸 E.天 台 乌 药 散 78.天 王 补 心 丹 中“三 参”是 指 A.人 参、丹 参、沙 参 B.人 参、玄 参、海 参 C.人 参、玄 参、苦 参 D.人 参、丹 参、苦 参 E.人 参、丹 参、玄 参 79.旋 覆 代 赭 汤 与 半 夏 泻 心 汤 中 均 有 A.半 夏、茯 苓、生 姜、大 枣 B.半 夏、黄 苓、生 姜、甘 草 C.
25、半 夏、人 参、甘 草、大 枣D.人 参、甘 草、生 姜、大 枣 E.人 参、甘 草、干 姜、大 枣 80.半 夏 厚 朴 汤 中 苏 叶 的 作 用 与 下 列 无 关 的 是 A.散 寒 B.行 气 C.化 痰 D.疏 肝 E.散 郁 81.完 带 汤 中 重 用 何 药 以 健 脾 益 气 止 带 A.苍 术、白 术 B.山 药、苍 术 C.山 药、白 术 D.山 药、陈 皮 E.白 术、砂 仁 82.当 归 用 量 特 重 的 方 剂 是 A.当 归 补 血 汤 B.四 物 汤 C.补 阳 还 五 汤 D.血 府 逐 瘀 汤 E.生 化 汤 83.大 定 风 珠 中 所 用 介 石 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执业 医师 历年 考点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