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感觉和知觉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感觉和知觉优秀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感觉和知觉第1 页,本讲稿共35 页本章要点:l 1感觉与知觉的概念、种类l 2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l 3观察力及其培养l 4感知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第2 页,本讲稿共35 页问题情境l 课堂上,让学生默写这样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身粉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结果有60%以上的人把“碎身粉骨”写成“粉身碎骨”。l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第3 页,本讲稿共35 页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l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l(一)感觉的含义l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较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2、的。第4 页,本讲稿共35 页l(二)知觉的含义l 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单纯的感觉,人脑总是以事物的整体为单位来反映的。如一朵花,我们不可能只对它的某一属性(颜色、形状、大小等)做出反映,而是把这朵花的各个属性综合起来对它做出整体的反映。第5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l 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l 感觉和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第6 页,本讲稿共35 页感觉与知觉的关系l 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
3、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也总会要上升到知觉。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正是由于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因此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第7 页,本讲稿共35 页三、感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l(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l(二)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第8 页,本讲稿共35 页四、感觉与知觉的分类第9 页,本讲稿共35 页感觉的产生和传递l 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刺激物,二是感觉器官,在这一信息的接收和传递过程中,有三部分神经结构参与:感觉器、传入神经和感觉中枢,它们共同组成分析器,即完成感觉的神
4、经结构。第10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知觉的种类l 1正确知觉 l 正确知觉是指那些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或现象本来面貌的知觉。l 2错误知觉 l 错误知觉也叫错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第11 页,本讲稿共35 页有趣的错觉1第12 页,本讲稿共35 页有趣的错觉2第13 页,本讲稿共35 页有趣的错觉3第14 页,本讲稿共35 页有趣的错觉4第15 页,本讲稿共35 页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规律l 一、感觉的感受性及其变化l(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l 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觉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l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
5、能力,即感觉的敏锐程度。它是以感觉阈限来测量的。l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第16 页,本讲稿共35 页感受性和感觉阈限l 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分,分别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来衡量。l 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l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第17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感受性的变化l 1感觉适应l 2感觉对比l 3感觉的相互作用l 4联觉第18 页,本讲稿共35 页(三)感受性的发展 人一出生就具
6、备各种感觉器官和初步感觉能力,从而为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第19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第20 页,本讲稿共35 页(一)知觉的选择性第21 页,本讲稿共35 页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如下因素影响:l 1客观条件l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l 对比l 位置l 2主观条件l 经验l 情绪l 动机、兴趣、需要 第22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知觉的整体性第23 页,本讲稿共35 页(三)知觉的理解性第24 页,本讲稿共35 页(四)知觉
7、的恒常性l 大小恒常性l 形状恒常性l 明度恒常性l 颜色恒常性第25 页,本讲稿共35 页大小恒常性第26 页,本讲稿共35 页形状恒常性第27 页,本讲稿共35 页颜色恒常性第28 页,本讲稿共35 页第三节 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l 一、观察和观察力l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l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有关事物的鲜明、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第29 页,本讲稿共35 页二、学生观察力的培养l(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l(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
8、的观察方法和技巧l(三)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l(四)重视言语的指导作用第30 页,本讲稿共35 页第四节 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l 一、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l 二、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l 三、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l 四、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l 五、形象与言语相结合l 六、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第31 页,本讲稿共35 页小结:l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l 感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
9、知识经验的源泉,也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l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四种外部感觉和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三种内部感觉。知觉的种类比较繁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第32 页,本讲稿共35 页l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以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l 感受性的变化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以及联觉。l 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四种特征。这些特征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33 页,本讲稿共35 页l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发展起来的。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l 通过运用感知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作法有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形象与言语相结合、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第34 页,本讲稿共35 页思考题:l 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知觉,并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l 2感觉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试举日常生活中应用感觉基本规律的事例。l 3知觉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规律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l 4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l 5怎样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第35 页,本讲稿共3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