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4(解析版).pdf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4(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4(解析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赢在高考黄金8 卷】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黄 金 卷 04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战略的意义。从生态学角度看,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A.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止干旱B.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C.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D.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答案】D【解析】A、净化水质,调节气
2、候,防止干旱属于间接使用价值,A错误;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B错误;C、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调节碳氧平衡,属于间接使用价值,C错误;D、与旅游相关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故选D。2.细胞通讯往往需要信息传递物质的参与,下列信息传递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A.白细胞介素-2 B.胰岛素 C.乙酰胆碱受体 D.甲状腺激素【答案】D【解析】A、白细胞介素由致敏T细胞合成的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A错误;B、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的有调节血糖功能的蛋白质,B错误;C、受体是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功能的蛋白质,C错误;D、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合成的氨基酸衍生物,D正确。
3、故选D。3.(2022浙江模拟)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有助于其吸收更多的光能B.光面内质网的管状腔结构,有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胞内运输C.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了崎,便于丙酮酸快速分解成CO2D.ATP上远离腺甘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使其成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答案】C【解析】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加了类囊体膜面积从而有助于分布更多的光合色素,吸收更多光能,A正确;B、光面内质网常呈管状,是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重要场所,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被合成后
4、可在内质网完整、封闭的管道中快速运输,B 正确;C、线粒体内膜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凹陷成峭增加了膜面积,能附着更多的酶,更有利于 H 与氧结合生成水,C 错误;D、ATP上远离腺昔的高能磷酸键易在酶的作用下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D 正确。故选C。4.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卵母细胞去核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还可以用紫外光短时间照射等方法B.兔子卵母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
5、物质C.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D.在大熊猫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中,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的分化【答案】A【解析】A、卵母细胞去核的方法有显微直接去除、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A 错误;B、兔子卵母细胞质中有使大熊猫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故可用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B 正确;C、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刺激后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胚胎,融合后的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 正确;D、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胚胎具有全能性,还没分化,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D 正确。故选Ao5
6、.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p 属的冠状病毒,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80 120n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能用感冒病毒的疫苗B.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可以直接复制出病毒的RNAC.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所以具有很强的变异性D.该病毒在空气和土壤等环境中不能增殖【答案】B【解析】A、疫苗有病毒的特异性,不能用感冒病毒的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A 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含单股正链RNA的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后,首先合成复制酶和相关蛋白,然后由复制酶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
7、合成新的病毒R N A,B错误;C、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容易发生变异,C正确;D、病毒为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病毒增殖一定要在活细胞内生活,因此该病毒在空气和土壤等环境中不能增殖,D正确。故选B o6 .下表为神经细胞内外主要离子的分布,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离广细胞内液(mmol/L)细胞外液(mmol/L)钠离子5 04 4 0钾离子4 0 02 0A.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A T P 直接供能B.钠离子排出细胞载体蛋白不会发生形变C.钾离子排出细胞的方式属于渗透作用D.钾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答案】D【解析】A、钠离子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
8、在载体蛋白,不需要A T P 供能,A错误;B、钠离子排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过程,在运输钠离子时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运输结束载体蛋白的形态恢复到原状,B错误;C、钾离子排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的扩散,C错误;D、钾离子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过程,是细胞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7、8题。蜜蜂受精卵(2 n=3 2)发育成的幼虫若持续食用蜂王浆则发育为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7 .下列有关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分析中,
9、错误的是A.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B .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雄峰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若蜂王基因型为A a b b,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 b 和 a b 两种8.蜜蜂体内DNMT3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该酶能使某些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及其附近的“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研究发现,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B.DNA分子上“CpG岛”中的胞喀咤被甲基化引起的基因突变能遗传给后代C.“CpG岛”可能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甲基化后阻止了 RNA聚合前
10、识别与结合D.若敲除DNMT3基因,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将更易发育为蜂王【答案】7.C 8.B【解析】【小题7】A、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染色体数目为16条的为雄蜂,染色体数目为32条的为雌蜂,A 正确;B、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染色体数目与蜂王相同,都 是 3 2 条,由于食物不同,导致发育成工蜂和蜂王,因此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 正确;C、雄蜂是单倍体,且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联会,C 错误;D、若蜂王基因型为A abb,蜂王产生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则该蜂群中新发育成的雄蜂基因型可能有A b和 ab两种,D 正确。故选Co【小 题 8】A、雌蜂食用蜂王浆发育成蜂王,否
11、则为工蜂,检测到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因此推测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A 正确;B、甲基化不改变基因序列,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 错误;C、转录是与基因的启动部位相结合,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CpG 岛”位于转录调控区附近,因此可能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甲基化后阻止了 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C 正确;D、蜜蜂体内DNMT3基因表达DNA甲基转移酶,引起甲基化,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因此若敲除DNMT3基因,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将更易发育为蜂王,D 正确。故选Bo9.将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
12、物(含各种细胞器且不含细胞溶胶)。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试管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上 清 液 沉 淀 物 匀浆甲 乙 丙A.向甲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检测到C02的产生B.向乙试管中滴入适量丙酮酸溶液,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02和 H2OC.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和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变蓝的时间越短,说明C02的产生速率越高D.若改为在严格无氧条件下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用酸性重倍酸钾进行检测,能使重铭酸钾发生变色的是乙和丙【答案】B【解析】A、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
13、,有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 错误;B、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滴入一定量的丙酮酸,可继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O2和 H2O,B 正确;C、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的葡萄糖液和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越短说明C02产生速率越高,C 错误;D、在无氧条件下向三个试管分别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液,能使重铭酸钾变色(检测酒精)的是甲、丙,D 错误。故选B。1 0.下表是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一个经典实验过程及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转化过程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组别对 R 菌的处理培养结果1加入S 菌的DNA多数仍为R 菌,少
14、数转化为S 菌2力 口 入 S 菌的DNA+DNA酶仍为R 菌3加入S 菌的蛋白质仍为R 菌4加入S 菌的荚膜多糖仍为R 菌5加入S 菌 的 RNA仍为R 菌B.该实验结果的菌种鉴定一定要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C.组 1 的结果实现了 R 菌到S 菌的转化,可据此得出DNA是转化因子D.该实验为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采用了多种对照实验【答案】A【解析】A、该实验的转化过程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可让转化因子有更多的机会与R 菌接触并进入R 菌,A 正确:B、菌种的鉴定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获得单菌落,B 错误;C、仅凭组1不能得出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需要其他各组的对照才能综合得
15、出,C 错误;D、该实验为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实验的对照有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多种形式,D错误。故选A。1 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呈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B.在一个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应时期C.A 时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D.B 时期细胞在纺锤丝牵引下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加倍【答案】D【解析】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实验中,应选用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方面由于分生区细胞可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另一方面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便于观察,A 正
16、确;B、在一个视野中,间期为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时期,这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因为间期时间最长,B 正确:C、由题图分析可知,A 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两边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所以A 中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这时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最大,缩短到最小程度,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楚,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C 正确;D、B 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D 错误;故选D。1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学为脊椎动物来自共同祖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种群内个体的随机交配会使基因频
17、率发生变动C.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会发生作用D.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间遗传差异积累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A、胚胎学证据是通过比较不同动物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发现有些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A 正确;B、随机交配不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动,B 错误;C、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会发生作用,选择能适应环境的,淘汰不适应环境的,C 正确;D、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长期积累导致遗传差异较大,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D 正确。故选B。1 3.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图中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
18、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一共包含3 个神经元和4 个突触B.B 处和D 处能进行兴奋传递,A 处和C 处能进行兴奋传导C.在 A 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 C 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D.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的刺激,在 A 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答案】A【解析】A、图中表示3 个神经元,D 表示3 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的3 个突触,但是B表示神经肌肉接点,里面不止1个突触,所以图中至少有4 个突触,A 错误;B、兴奋的传递在突触中进行,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进行,B正确;C、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兴奋会通过神经元传给神经元,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D、
19、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故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故选Ao14.植物向性运动的研究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茎的负向重力性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单侧光的影响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答案】D【解析】A、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错误;B、茎的负向重力性是远地端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作用弱,近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强引起
20、的,茎两侧的生长素浓度都起促进作用,所以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C、如图所示,根和茎一段时间后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错误;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15.下列有关“稻蛙共生”立体种养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蛙能捕食害虫,降低了稻田害虫防治成本B.蛙的粪便能给稻提供肥料和能量C.该种养模式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明显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D.“稻蛙共生”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A、蛙能降低稻田中的害虫的数量,降低了稻田害虫防治成本,A正确;B、蛙的粪便不可以为水稻的生
21、长提供能量,B错误;C、该种养模式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能明显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C正确;D、“稻蛙共生”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故选B。16.为了解森林土壤动物的食性特征,以地表甲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营养级进行划分,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营养级不同林型地表甲虫营养级划分A.土壤中的所有地表甲虫构成一个生物种群B.地表甲虫直接或间接利用初级生产量而生C.阔叶红松择伐林内地表甲虫的营养级跨度最大D.地表甲虫表现出从植食性到肉食性的广泛食性特征【答案】A【解析】A、同一地区,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22、构成种群,题目中地表甲虫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故土壤中的所有地表甲虫构成多个生物种群,A错误;B、初级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除了生产者,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初级生产而生,故地表甲虫直接或间接利用初级生产量而生,B正确;C、分析题图,阔叶红松择伐林内地表甲虫的营养级跨度最大,次生白桦林最小,C正确;D、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属于植食性,地表甲虫表现可处于第二、三、四等多个营养级,故表现出植食性到肉食性的广泛食性特征,D正确。故选Ao17.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
23、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为RNA剪接。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正常蛋白质正常mRNAS基因-H T-T-1 RNA前体核昔酸被细胞,检测2出并分解r r异常mRNA(含 有 未“剪尽”的片段)A.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甘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剪接体作用于过程,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过程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过程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答案】D【解析】A、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甘酸,A 错误;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
24、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 错误;C、过程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 错误;D、过程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 正确。故选D。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某技术人员设计了青霉素生产菌产黄青霉菌的诱变育种方案,具体包括:配制中性偏酸的培养基,准备相关的培养皿,稀释用水;进行菌种的紫外线诱变;用接种环蘸取诱变后的产黄青霉菌抱子悬液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到长出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至均匀分布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生产青霉素性能的测定。1 8.下列对该方案不合理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应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生物 模拟 浙江 专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