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考及模拟题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df
《六年高考及模拟题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高考及模拟题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df(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 9 福建卷,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 案 B解 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
2、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选B。2.(0 9 北京卷,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 N 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答 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3.(0 9 江苏卷,1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种
3、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B.C.D.答 案 C解 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结构的变异;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因此选C。而 C 选项中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是减数分裂也可是有丝分裂。4.(0 9上海卷,2 2)右图中
4、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D上 的 变 异。和 所 表 示 的 变 异 类 型 分 别 属 于)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 1).重组和重组答 案 A解 析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5.(09 上海卷,2 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答 案 C解 析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6.(0 9广东理基,4 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
5、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答 案 A解析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 B 正确.7.(0 9 广东卷,2 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 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答 案 A D解 析 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8
6、.(09 江苏卷,2 0)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q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出 同域分布,向 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 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 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和 d是同一物种D.4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和 d是不同物种答 案 B解 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 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6和 电,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
7、,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 以 A错;由 于 d是由a l 演变而来,所 以 c 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 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田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 是 b 和 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力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 和 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9.(0 9 上海卷,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答 案 D解 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1 0
8、.(09上海卷,2 5)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影响答 案 C解 析 图示曲线体现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不同海拔的植株仍为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研究遗传差异影响植株,要有原海拔的株高与现海拔处株高对比说明;如受花园生境的影响株高应该相同。1 1.(0 9 上海卷,
9、3 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 0 0 0 0 只,其中基因型VV、Vv 和 v v 的果蝇分别占1 5%,5 5%和 3 0%o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 2 0 0 0 只基因型为V V 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与代中V 的基因频率约是()A.4 3%B.4 8%C.5 2%D.5 7%答 案 B解析 未入侵之前V V 个 体 有 3 0 0 0,V v 个 体 1 1 0 0 0,w 个 体 6 0 0 0,入 侵 后 VV变 为 3 0 0 0+2 0 0 0=5 0 0 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 总 数 变 为 2 2 0 0 0,则 V 基因频IODO 2000 MOO*最*f 第R
10、 ttA度(a)率 为(5 000 x 2+1 1 000)/(2 2 000 x 2 )12.(09 全国卷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曾送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形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 案 D解 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
11、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 错误。13.(0 9山东卷,7)人类常色体上B-珠蛋白基因(A ),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答 案 B解析 本题比较新颖,学生要能够通过题目认识到A和 a均是A 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 的等位基因。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
12、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所以正常者的基因型是a a 或 A a,而其父母双方又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 a 和 A a 或 A a 和 A A (杂合体),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体)。14.(0 9广东理基,4 6)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哮 喘 病 2 1三体综合征抗维生素D佝偻病青少年型糖尿病A.B.C.D.答 案 B解 析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15.(09广东理基,48)图 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H4 是杂合体 1 E 正*B.III7 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u 占3 4加 T 1 5 /kC.W8 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m P V f图10.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答 案 D解析 从 4 号和5 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样 H 4 应是杂合体;山一 7 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Ill 8 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以D不正确。16.(09广东文基,75)图 12是一种单基因遗传
14、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 是纯合体B.I 一 2 是杂合体c.n 3 是杂合体D.H 4 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答 案 B()图 12 正 常 男Q正常女。患痛女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疾病的判断,亲代没病,子代有病,女儿有病父亲正常,所以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 ,1 2 都为杂合体Aa.11 3 为隐性纯合体aa.H 4 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2。17.(09广东卷,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 C.1/19 D.1/2答 案 A
15、解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 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或 A a,发病率为19%,可知正常概率为81%,a 基因频率为9/1 0,可推出妻子为 A A 的概率为 1%/19%=1/19,Aa 的概率为 2 x 9/10 x 1/10/19%=18%/19%=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1/19+18/19 x 1/2=10/19.1 8.(0 9 江苏卷,1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
16、B.C.D.答 案 D解 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所谓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疫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中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而中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 2 1 三体综合症,2 1 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而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二、非选择题1 9.(0 9 全国卷H,3 3)利用微生物分解
17、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1)实验步骤:配置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L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I 和 I I ,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I 淀粉酶人催化活性高,菌体H的淀粉酶
18、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I 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I I 的突变发生在 区。答 案(1)固体 玉米淀粉 野生菌株 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浅色范围大(2)编 码 非 编 码解析(1)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2)依题意,菌 株I淀粉晦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H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2
19、0.(0 9江苏卷,2 6)甲磺酸乙酯(E M S)能使鸟喋吟(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喋吟,这种鸟喋吟不与胞喀嗟(C)配对而与胸腺 嗑 嗟(T)配对,从 而 使D N 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 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 M 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 突变。(2)用E M S浸 泡 种 子 是 为 了 提 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3)E M S诱导水稻细胞的D N A发生变
20、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4)经E M 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 C 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答案(1)显性(2)基因突变频率不定向性(3)结构和数目(4)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1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2 )水稻种子用E M S溶液浸泡后,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所以E
21、M S浸泡种子的作用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变异类型多种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3)E M S诱导水稻细胞的D N A发生变化,但是不影响而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4)表现优良的植株可能含有隐性突变基因,为确定该基因是否有害要先让其表达出来,所以可用自交的方法,也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来让隐性基因表达出来。即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用E M S溶液浸泡水稻种子所以长成的突变植株的所有体细胞中都含相同的基因。2 1.(0 9天津卷,8)水稻种子中7 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
22、易引起水华。(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 分子或结构中(多选)。A.核糖 B.AT P C.核糖体 D.核膜(2)种 植 芦 苇 能 有 效 抑 制 水 华 的 发 生,表 明 芦 苇 与 引 起 水 华 的 藻 类 关 系 是。(3)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 利用率。(4)酵母菌中植酸的活性较高。下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发酵液I卜%|上清液|-_邛 金1 I|发酵液n|超 心 T沉淀物点加上清液玲和植酸卸I据图回答:植酸酶(i/i i)属于分泌蛋白。若 植 酸 酶I和n的 肽 链 组 成 不 同,其差异体现在提纯的植
23、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右图为测定结果。图中的自变量可为(答一利,);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 来表示.(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据图回答:图中基因组文库(小于/等于/大于)c D N A文库。B过程需要的能是;A、C过程中(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目 的 基 因I和H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 可以 分别利用 图中。和为 模 板 直 接 进 行P C R扩 增,该 过 程 中 所 用 酶 的 显 著 特 点 是(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
24、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P而 植 酸、抗 病 X 底植酸、易感而R国植酸、抗病_ WF?低 植酸、抗病;高植酸、易感病采用上图育种过程,需从 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 植 酸 抗 病 纯 合 体 所 占 的 比 例 是.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性。答 案(1)B C D (2)竞争关系(3)营养成分(4)I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温 度(或P H)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5)大 于 逆 转 录 酶 可 以D N A c D N A耐高温(6)氏 1/9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
25、的元素组成、生物的种间关系、蛋白质、酶、基因工程、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1 )只有核糖中不含磷元素,A T P (磷酸基团)、核 糖体(含R N A)、核 膜(含磷脂)中均含有磷元素。(2)芦苇能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3)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而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因此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的利用率.(4)分析图可知,植酸酶I I需要经过两次离心,因此植酸酶1属于分泌蛋白。若植酸酶I和I I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从图的可看出,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模拟 第四 生物 变异 进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