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目 录摘要2ABSTRACT31引言4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41.2 国内外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41。3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62 475Q汽油机工作过程计算72.1已知条件72.2 参数选择82.3 额定工况工作过程计算83 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113。1 冷却系统的作用113。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113。3 冷却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参数选取113.4 散热器设计及选型133.5 风扇的设计及选型183。6水泵设计及选型243。7 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调节机构294 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整体布置图355 结论36总结与体会37谢辞38参考文献39
2、附录1 475Q汽油机工作过程计算源代码及运行结果40附录2 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布置图51附录3 475Q汽油机纵剖面图5254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摘 要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使发动机总是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本设计通过在475Q汽油机额定功率工况下进行的工作过程计算,对该汽油机冷却系统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其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设计.本设计在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同时也对该冷却系统中的各组成,如散热器、水泵、风扇、节温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选型、布置设计和匹配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所选择的各个部件都符合475Q汽油机的冷却要求,保证了该汽油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工作在最佳温
3、度范围内。关键词: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散热器,水泵,风扇The Design of Cooling System for 475Q Gasoline Engine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cooling system is to make the engine always work in the best temperature range.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work through the process in the 475Q gasoline engine rated power conditions, th
4、e parameters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the gasoline engine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general layout scheme is designed。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design of the cooling system for 475Q gasoline engine, but also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oling system, such as radiator, fan, water pump, thermos
5、tat, were calculated, and a series of selection, layout design and matching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each part of the selected are consistent with 475Q gasoline engine cooling requirements, ensure that the engine can work at the best temperature range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6、Key words:475Q Gasoline engine, Cooling system, Water pump, Fan, Radiator1引言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车用发动机采用更加紧凑的设计和更大的单位体积功率,强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动机产生的热流密度也随之明显增大,目前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强化都面临着如何解决高功率密度下的冷却及热平衡问题,在满足不断提高的输出功率的同时,又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此外,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也对冷却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冷却系统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动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冷却系统即便出现小的故障也可能在排气门散热周围的区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发动机冷却
7、系统的散热能力一般应满足发动机满负荷时的散热需求,已为此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最大。然而,在部分负荷时,冷却系统会发生功率损失,水泵所提供的冷却液流量超过所需的流量.发动机冷起动时间应尽可能短,因为发动机怠速时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油耗也大。而冷却系统的结构对发动机的冷起动时间有较大的影响。现代的发动机设计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将发动机的热量管理系统纳入到整个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全面考虑发动机的暖机、冷却效率、废气排放控制、燃油利用、 乘客室的取暖和三元催化剂活化时间等。目前的冷却系统属于被动系统,只能有限地调节发动机和汽车的热分布状态1。开发高效可靠的冷却系统,已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
8、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冷却系统设计理念,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1.2 国内外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2。1 国外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展方向传统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冷却风扇或离合器式冷却风扇,两种风扇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其冷却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大。为优化风扇,就出现了自控电动冷却风扇.最早的汽车电动冷却风扇出现在1981年三月的美国专利文件中(专利号US4257554),该专利提出使用电动风扇替代传统的皮带带动,根据发动机温度和负荷的不同实现风扇的运转;1985年德国大众在中国申请专利(专利号CN851095/A),此专利在汽车散热器前
9、方设置空气输入口和辅助通口,加快散热器散热,降低风扇能耗;1989年,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4875521),该专利首次在载重货车上采用电动风扇;1999年,法国Valeo公司提出在发动机上配置智能热调节系统的新型电控系统,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绝热发动机”,其基本思路是对发动机燃烧室表面进行耐高温陶瓷的喷涂,从而减少散热损失2。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绝热发动机在高温陶瓷零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绝热发动机的整机热效率接近40%,复合式绝热发动机的整机热效率达到了40%以上。目前,还出现了发动机常规冷却机理中的强化冷却措施,如活塞的“內油冷”、排气门的
10、“钠冷”以及喷油嘴的“內油冷”等内冷技术。另外,采用的一些节油技术也具有内部冷却的功能,如乳化柴油、进气喷水、进气引气、代用燃料冷却和过量空气冷却等。1.2.2 国内冷却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手段主要为试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数值研究。在冷却液流动研究方面,以朱义伦等人为代表的采用多普勒测速仪(LDV)进行发动机缸盖冷却液流动测量,得到了冷却水在平行于缸盖和缸体结合面之间的二维流场;以王书义等人为代表的利用流动显形法得到冷却水流动的二维流场,通过研究冷却流场以改进水腔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数值研究,利用CFD分析技术及有限元(FEA)耦合分析技术对冷却液流场进行模拟。目前常用的
11、技术载体,如大型的CFD商业软件有FLU2ENT,STAR CA,FIRE等。计算机软硬件水平飞速提高,使得采用计算机模拟数值研究复杂结构水腔内流动特性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3。自主品牌长城汽车近年来也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方面取得了许多技术成果,如充钠气门,通过在气门内充入金属钠,利用比热较大的钠快速吸收和传递热量,降低气门的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温度;如无极变速风扇,相比传统的2级或3级转速的散热器风扇,该技术可以做到风扇转速的无极调节,进而可以精细地调节冷却系统的散热量。总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在由机械化逐渐向电控及智能化发展,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不断在冷却系统上得到发挥和应用,各个冷却系统机
12、构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地提高,冷却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向轻量化发展。精确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可控式冷却系统等新旧概念在冷却系统运用中得到了高度的配合统一。1.3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475Q汽油机的冷却系统采用强制循环式冷却系统,本设计通过对冷却系统各个部件的精确计算然后对其进行选型,然后根据所选的构件确定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最后利用绘图软件画出布置图。在冷却系统的总体参数上,主要针对散热量、冷却水循环量、冷却空气需要量、泵水量等进行计算,再展开对散热器和风扇组件、冷却水泵的计算,确定参数后,对比市场上已经成型的产品进行选择,选择的产品应该符合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实际需要和相匹配车辆的
13、尺寸要求4。计算完成后,再对冷却系统的其它组件进行设计。 最后,根据所选择的部件再对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进行设计,合理安排冷却水的流动路线,科学规划各个部件的位置分布,画出布置图。2 475Q汽油机工作过程计算2.1已知条件 本设计中的475Q汽油机基本参数见表21。表21 475Q汽油机的基本参数名称 475Q汽油机缸径 活塞行程连杆长度压缩比点火提前角上止点前8进气门提前开12进气门滞后关68排气门提前开72排气门滞后关10燃烧室型式半球形燃烧室发动机型式四冲程、水冷缸数大气压力大气温度0。8450。1550最大扭矩额定功率额定转速2.2 参数选择根据分析,以及相似汽油机的实验数据和统计资料
14、,再结合所给机型的具体条件,选定参数如表22所示。表2-2 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参数选择表名称参数过量空气系数=0.90热利用系数=0.86机械效率=0。88示功图丰满系数=0.902.3 额定工况工作过程计算(一) 排气过程 排气压力: 排气温度:(二) 进气过程(1) 进气终点压力:(2) 残余废气系数: (3) 进气终点温度: (4) 充气效效: (三) 压缩过程:(1)平均多变压缩指数: (2)压缩终点压力: (3)压缩终点温度:(四)燃烧过程: (1)理论所需空气量: (2)新鲜空气量:(3) 理论上完全燃烧 (即=1) 时的燃烧产物:(4)理论分子变更系数:(5)实际分子变更系数:
15、(6)燃烧终点温度: 最高燃烧温度: 压力升高比:燃烧压力:(五)膨胀过程(1)平均多变膨胀指(2)膨胀终点压力:(3)膨胀终点温度:(六)发动机性能指标(1)平均指示压力: (2)指示热效率:(3)有效热效率:(4)有效燃油消耗率:(5)平均有效压力: (6)有效功率:3 47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设计3。1 冷却系统的作用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效率下降,燃烧不正常,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可靠性、耐久、动力性和经济性全面恶化.如果冷却过强也不行,会使摩擦损失散热损失增加3。因此,冷却系统的作用就是
16、使内燃机在各种环境和工况下都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3。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内燃机在各种工况、气候下都能正常工作。当工况和环境变化时,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也能随之做出变化以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作范围内。2) 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起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3) 体积小、质量轻,拆装维修方便。4) 性能可靠、成本低、寿命长。3.3 冷却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参数选取此设计中,冷却系统采用的冷却方式为闭式强制冷却。闭式强制冷却系统由缸体和缸盖的水套、水泵、风扇、散热器组成5.在设计或选用冷却系统的部件时,就是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为原始数据,计算冷
17、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散热器和风扇4。发动机主要参数如表3-1.表31 发动机主要参数发动机类型水冷4冲程475Q气缸直径与行程75.0mm90.0mm发动机排量1600ml压缩比9.5:1有效功率72.455kw最大扭矩135Nm(1) 进入冷却系统的热量用经验公式:=式中,-燃料热能传给冷却系的分数,取同类机型的统计量,汽油机A=0。230.30,取A=0.25燃料低热值44100;有效燃油消耗率272;有效功率72。455。若水冷式机油散热器,要增加散热量,增大510%。(2) 冷却水循环量在算出发动机所需的散走的热量后,可计算冷却水循环量: 式中,冷却水在内
18、燃机中循环时的容许温升,对现代强制循环冷却系统,可取=9;-水的密度,=1000;-水的比定压热容, =4。187 。(3) 冷却空气需要量冷却空气的需要量一般根据散热器的散热量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量一般等于冷却系统的散热量,所以冷却空气需要量可由下式求得:式中,空气进入散热器以前与通过散热器以后的温度差,取=25C;空气密度,一般为1。01; 空气的比定压热容,一般为1.047。3。4 散热器设计及选型散热器由上贮水箱、下贮水箱和散热器芯部组成。目前常用的散热器芯部结构分管片式和管带式两种。水管一般都是扁平形,以减小空气阻力,增加传热面积,减小冻裂的危险。管外的大量散热片或散热带是为了增加对空
19、气的传热面积。管片式结构由于刚度好、耐压高,目前广泛采用.它的缺点是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坏了的水管只好焊死,一般若有20%的管子堵死就要更换新的芯部.管带式结构刚度和强度不如管片式,零件数少,制造方便,散热效果好,但空气阻力较大.它在新型汽车上应用愈来愈多。传热系数是评价散热效能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当冷却水和空气之间的温差为1时,每秒通过1与空气接触表面所散走的热量。提高散热系数可以改善散热效能,减少尺寸和材料消耗.传热系数受散热器芯部结构、水管中冷却水的流速、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速、管片材料以及制造质量(特别是焊接质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散热器的另一质量指标是空气阻力,只能通过专门的试验才能确定6
20、。管片散热器由于采用公共散热片,对散热片的冲孔精度要求高,不然就不能保证焊缝质量。当散热片管子接触不良时,散热系数会下降2530。管带式结构工艺性要好得多,适于大量生产。散热器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焊缝等工艺质量对有很大影响。目前常用导热性能、焊接性能和耐磨性能好的黄铜或紫铜制造散热器,但这是贵重的有色金属,成本高7。为了节约贵重的有色金属,水管和散热片的厚度已减到最低限度,目前水管壁厚为0.10.2,散热片厚度为0。060.1.散热器的上下水箱用0。8的黄铜或钢皮冲压而成,在散热器尺寸较大的用厚1。01.5的板料。上水箱的高度为60100。散热器要用弹性支承。3.4.1 散热器的正面积根据冷却空气
21、量计算散热芯的正面积:=0.38式中,冷却空气量;散热器正面前的空气流速,取6。在车用发动机中, =0.20.4 m2.3.4。2 散热器的水管数根据冷却水的循环量计算冷却水管数:t =60式中,t冷却水管数;-冷却水循环量;-水在散热器水管中的流速一般在0.60.8m/s范围内,取为0.7 ;-选取水管尺寸为219,求得每根水管的横截面积为3.810 。3。4.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散热器的重要参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散热器的换热效能,其主要受制造散热器的管片材料、焊接工艺、芯部结构、冷却水的流动速度、通过散热片的空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9。由于本次设计中,所选散热器为紫铜管片式,根据散热特性曲线
22、(见图31),选取相应的冷却水流速和空气流速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图3-1 散热特性曲线图3。4.4 散热器的散热表面积=式中,在散热器里的冷却水和冷却空气的平均温差,=。式中,-冷却水平均温度=;-冷却空气平均温度=。式中,散热器进水温度,对开式冷却系统取97; 冷却空气(散热器)的进口温度,一般取40; -冷却水(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度,一般取9; 冷却空气(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度,一般取25。因为经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速不能达到均匀,散热片蒙上尘土时,散热性能要有所降低,实际选取的散热面积要比计算的大一些,通常取:= =15。07式中,储备系数,取=1。1。 3。4.5 散热器芯部厚度=0.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