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轿车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的设计-毕设论文.doc
《基于can总线的轿车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的设计-毕设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an总线的轿车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的设计-毕设论文.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AN总线的轿车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的设计摘 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汽车电子装置不断增加,汽车综合控制系统中需实时交换的各种控制信息随之越来越多,传统线束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汽车总线控制技术应运而生。本设计主要实现车灯控制系统和雷达系统的智能化。本设计以单片机P87C591为核心构建硬件平台,通过CAN总线模块接收和发送报文、光敏传感器采集光信号和湿度传感器采集湿度信号,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输入给AD转换器,再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汽车车灯的亮灭,雷达系统通过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模块,把信号传给A/D转换器,在由单片机对
2、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控制报警电路报警。在软件设计上,有CAN总线收发系统,灯光系统,雷达系统和测距系统等。本系统实现了汽车车灯控制的智能化和雷达系统的测距功能,再有障碍物靠近车辆时,报警电路能够及时报警,保证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汽车的安全行驶,大大提高了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键词:CAN总线,P87C591,车灯控制,雷达系统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mobile, auto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increases ceaselessly, all sorts of information cont
3、rol will be more and more real-time exchange need comprehensive automobile control system, the traditional wiring technology has far can not meet this demand, vehicle bus control technology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This design is mainly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s and
4、 radar systems.The P87C591 single-chip design as the core of the hardware platform, receiving and sending newspaper, a photosensitive sensor signal collection and humidity sensor and humidity signal through the CAN bus module, signal sensor inputs to the AD converter, and then transmitted to the mic
5、rocontroller, the signal was processed by SCM, the output control signals to control the vehicle lamp light out, radar system by ultrasonic sending and receiving module, sending a signal to the A/D converter, by the microcontroller on the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ontrol alarm circuit alarm.
6、In software design, CAN bus transceiver system, lighting system, radar system and ranging system.This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ranging function of intelligent and radar system of automobile light control, another obstacle to the vehicle, the alarm circuit can alarm in time, ensure the safety of vehic
7、les i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process, greatly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vehicle.Keywords:CAN Bus;P87C591l;Lights Control l;Radar System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CAN总线技术特点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21.2.1 汽车车身电子技术21.2.2 现场总线的意义21.2.3 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利用CAN总线的意义21.3 毕业设计总体内容3第2章 方案设计42.1 方案比较42.2 总体方案13第3章
8、 硬件设计153.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153.2 灯光控制节点MCU163.3 灯光驱动电路173.4 超声发射电路173.5 超声波接收模块设计183.6 显示电路213.7 报警电路213.8 串行通讯接口设计223.9 单片机的拓展电路233.10 光敏传感模块243.11 湿度传感器模块253.12 稳压电路26第4章 软件设计274.1 系统总体软件功能274.2 J1939通讯协议274.3 灯光系统的流程图284.4 节点接收模块304.5 节点发送模块314.6 照明灯软件设计334.7 雾灯软件设计344.8 测距系统35第5章 结论37致谢38参考文献39附录I40附录II
9、43附录III50V第1章 绪 论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CAN总线技术特点 本课题所研究的基于 CAN 总线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简化现代汽车车身中日益复杂的电子控制设备之间的连线。在现代汽车的车身中,电子控制的部件越来越多(例如集控锁、电动车窗、后视镜、厢内照明灯、各种信号灯、座椅控制和汽车声像系统),如果用传统的信号线连接方式会使得连接导线非常复杂和冗长。采用 CAN 总线以后,不管有多少电子部件需要控制,从控制命令发出部件所在位置,到接收部件所在位置的连线只需 2 根,故需要控制的部件越多,从命令发出地点到接收地点的距离越长(如大型车),节约导线的效果就越明显。并且随着导线连接
10、的简化,给汽车制造时的线束布置带来极大方便,另外在功能扩展(如再加入新的电子控制部件)时,无需重新布线,大大方便了升级换代工作。一个常用来说明 CAN 总线优点的例子是:某型汽车原来的连线总长为 500 米,使用 CAN 以后缩短为 50 米,节约导线 10 倍(总重量也会减轻)。不仅如此,CAN 总线能够方便地实现整车数据共享,使汽车的性能全面优化和高水平智能化。 CAN 总线具有卓越的特性、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的设计,因此,已经在汽车工业、航空工业、控制安全防护、嵌入式网络和保安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在欧洲几乎每一辆新客车上均装配有 CAN 局域网。在国外现代轿车的设计中,CAN
11、己经成为必须采用的技术,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雷诺、劳斯莱斯等汽车都将 CAN 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一些汽车专家认为,就像汽车电子技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集成电路、80 年代引入微处理器一样,近 10 年现场总线 CAN 技术的引入也将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国在 CAN 总线研究应用方面起步较晚,工程应用几乎是空白。特别是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说是从近年,才在几个大的汽车研究和生产单位正式启动的,目前都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拿出产品化的成果。由于这些研究刚刚还处于起步阶段,故目前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动力系统(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电机、电池、仪表等)的 CAN 通讯上
12、,还没有精力针对汽车车身的电子控制部件进行 CAN 总线的应用研究。在我国,CAN 总线技术的研究开发还刚刚起步,完全国产化的、应用 CAN 总线控制动力系统的汽车还没有;CAN 总线在车身控制方面的应用还仅限于开关量控制(如车灯、车门等)。本课题所研究的 CAN 总线车身控制系统,可以简洁汽车网络的设计、促进产品的实用化和低成本化。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技术的更新周期也在缩短,汽车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突出,可以说要提高汽车的技术水平,主要靠汽车电子技术来完成。 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子技术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自主技术的汽车电子产品也不过是汽车音响、影
13、音娱乐系统及空调等汽车媒体技术。而控制类汽车电子技术还没有形成产业,国内整车厂现在采用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多为直接引进国外产品或是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组装的产品。 汽车工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型产业,2006 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达到700 万辆,而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很薄弱,特别是汽车电子技术更加落后,已经阻碍了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能否在电子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减轻对国外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依赖,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汽车技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技术水平,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1
14、.2.1 汽车车身电子技术控制类汽车电子产品一般分为动力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两类,在本研究课题中将详细介绍车身控制技术中关于仪表和车灯控制的详细内容。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汽车增加辅助功能,提高驾驶的方便性、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车身控制系统涵盖范围广,包括灯光控制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座椅控制系统,气候(空调)控制系统,防盗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板显示集控等。1.2.2 现场总线的意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 2 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工业控制技术,它的出现引起了传统的 PLC 和 DCS 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的革命性变化。现场总线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控
15、制系统繁琐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布线工作量,使其系统检测和控制单元的分布更趋合理,使原来基于设备来选择控制和通信的方式,转变为基于网络来选择设备。随着 Internet 和 Intranet 的迅猛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传统控制系统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传统机电产品是否具有总线接口已成为能否在市场上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1.2.3 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系统利用CAN总线的意义目前,现场总线有许多种类,几种有影响的总线为:基金会现场总线,LON WORKS,PROFIBUS,CAN, HART 等,由于 CAN 总线(全称为“Controller
16、Area Network)最初是针对汽车提出的,故在汽车领域,可以说 CAN 总线占据着霸权的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汽车上由电子单元控制的部件越来越多,例如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ABS)、安全气囊、电控门 窗、主动悬架、自动变速器、汽车稳定性控制(ESP),混和动力汽车中的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座椅控制之类的舒适系统、汽车声像之类的娱乐系统等等。随着这些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复杂,如果用传统的信号线连接方式来连接各个控制器,不但会使控制器的引脚过多、控制器设计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也会使得连接导线变得非常冗长(如某型汽车原来的
17、连线为 500 米,使用 CAN 以后缩短为 50 米;采用传统连线方式的东风汽车公司的混和动力轿车,仅连接电缆就达 40 公斤),使可靠性大大降低。博世(Bosch)公司推出 CAN 总线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中庞大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问题,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CAN 总线是一种单一的网络总线,其最大的优点是:所有的控制器件都可以挂接在 CAN 总线(只有两根电线)上。现在汽车上的网络连接方式主要采用 2 条 CAN,一条用于驱动系统的高速 CAN,速率达到 500kb/s,一条用于车身系统的低速 CAN,速率是 100kb/s 驱动系统主要连接对象是发动机控制器 ECU、A
18、SR 及 ABS 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器、组合仪表等,它们的基本特征相同,都是控制与汽车行驶直接相关的系统。车身系统 CAN 主要连接对象是4 门以上的集控锁、电动车窗、后视镜和厢内照明灯等。目前,驱动系统 CAN 和车身系统这 2 条独立的总线之间尚没有关系。但人们已在设计“网关”,以实现在各个 CAN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将各个数据总线的信息反馈到仪表板上。驾车者只要看看仪表板,就可以知道各个电控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了。1.3 毕业设计总体内容本次本业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章节构成:第一章 绪论:绪论主要包括CAN总线国内外发展的概况、次设计研究的背景、车车身的电子技术及车灯控制系统及雷达控制系统利用
19、CAN总线的意义。第二章 方案设计:包括了方案的选择及总体框图的设计,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三章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稳压电路、灯光控制节点MCU、超声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灯光驱动电路、单片机的外围系统、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单片机的拓展电路和A/D采样电路。第四章 软件设计: 包含了本设计的主体流程图和汽车灯光控制系统和雷达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子程序流程图及其相对应的子程序,具体阐述了软件系统的设计。第五章 设计总结:总结了本次毕业设计学到知识点和本次设计遇到的难题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受益良多。第2章 方案设计2.1 方案比较 本设计在显示电路、总线的选择、单片机的选择和测距传
20、感器的选择进行方案比较。显示方案一:采用数码管作为显示。根据题目要求至少需要四位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在与单片机的串行连接时需要用到移位寄存器74LS164,比较繁琐麻烦,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并且数码管显示受温度的影响,而是数码管没有良好的均匀度。显示方案二: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因为LCD1602液晶显示屏是个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常用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选择方案二。CAN总线方案一:1. 由于目前 CAN 为愈来愈多的不同领域采用和推广,导致要求不同应用领域通信报文的标准化。为此,1991 年 9 月 Philips Semic
21、onductors 制订并发布了 CAN 技术规范(Version 2.0)。该技术规范包括 A 和 B 两个部分。2.0A 给出了曾在 CAN 技术规范版本 1.2 中定义的 CAN 报文格式,而 2.0B 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报文格式。此后,1993 年 11 月 ISO 正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数字信息交换高速通信控制器局部网(CAN)国际标准(ISO11898),为控制器局部网标准化、规范化、推广铺平了道路。CAN 技术规范 2.0A 和 2.0B 以及 CAN 国际标准 ISO11898 是设计 CAN 应用系统的基本依据,也是应用设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控制器局部网是一种具有很高
22、保密性、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 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在自动化电子领域、发动机控制部件、传感器、抗滑系统等的应用中,CAN 的位速率可高达 1Mbps。同时,它可以廉价地用于交通运载工具电器系统中,例如:灯光聚束、电气窗口等等以代替所需要的硬件连接。CAN 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使任意两个 CAN 执行过程达到兼容。然而,兼容性具有众多的不同方面,例如:电气特性和被传送数据的表示方法。CAN 技术规范版本 2.0 包括两部分内容:版本 2.0A 描述在 CAN 技术规范 1.2 中定义的 CAN 报文格式;版本 2.0B 描述标准和扩展格式两种报文格
23、式。为了同 CAN 技术规范 2.0 兼容,要求 CAN 执行既同版本 2.0A,也同版本 2.0B 兼容。随着串行通信进入更多应用领域,因此,要求各种应用领域通信功能报文标识符标注的标准化,如果原有由 11 个标识符定义地址范围加以扩展,CAN 对于这些应用服务将更加周到,因而,引入了第二种报文格式(扩展格式),它可以提供由 29 位定义的更大地址范围,这将使系统设计者解释除在定义良好结构名称方面的苦恼。需要借助扩展格式提供标识符范围的 CAN 用户可以继续使用方便的 11 位标识符(标准格式)。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使用市场过去推广使用的 CAN,也可以使用两种格式的新型控制其来实现。为了区
24、分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CAN 报文格式中第一个保留位像它在 CAN 技术规范版本 1.2 中定义的一样被使用。由于 CAN 技术规范 1.2 的报文格式等效于标准格式,因而仍然可用,而由于定义了扩展格式,可使标准格式和扩展格式的报文在相同的网络中同时存在。2. CAN总线的四种帧(1) 数据帧 数据帧自一个发送节点携带数据至一个或多个接收节点,数据帧由七种不同的位域组成:帧的起始域;仲裁域;控制域;数据域;CRC 域;应答域;帧的结束域。 帧的起始域:该域表示一个数据帧或远程帧的开始,它由一个显性组成,该显性用于接收状态下的 CAN 控制器的硬同步。仲裁域:由信息标识符及 RTR 位组成,当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an 总线 轿车 车灯 控制系统 雷达 系统 设计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