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doc
《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 题 报 告 专 业 应用经济学 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 指导老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姓 名 目 录1.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21.1 论文研究的背景21.2 论文研究目的31.3 论文研究意义32. 国内外研究现状42.1 国外研究现状42.2 国内研究现状5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73.论文
2、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73.1 论文研究框架83.2 论文研究方法84.论文的拟创新之处95.论文章节结构96.进度安排117.参考文献11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研究1.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船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船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一国国防体系发展建设的关键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面向高度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船舶产业是一个综合型产业,它将劳动、资金和技术三项要素的密集性综合于一身,是国民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大力发展船舶产业,不但能够从产业链的上游拉动效应与下游推动效应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对国民经济增长产
3、生强大的拉动作用,更能促进外贸行业的发展,增加出口创汇,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多领域、多专业、多学科的研究深入与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同时对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全球船舶产业面临重大调整与转型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益兴盛,国际贸易成交量迅猛增长,海洋运输的繁忙使得世界船舶产业得以在良好的经济大背景下快速成长与发展起来。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船舶产业在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给予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大力扶持以促进船舶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世界工业体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船舶产业也迎来了
4、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心的转移,目前,国际船舶产业的重心正逐渐由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世界造船格局正清晰的呈现出韩、日、中、欧四极格局川,作为四极之一的我国,发展船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迅速崛起的中国船舶产业,在世界船舶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不可否认,与国际造船先进国家相比,在我国船舶产业迅猛发展的良好表观下,仍然存在着船舶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在飞速增长的统计数据背后,船舶产业的整体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船舶产业整体存在结构性矛盾、自主创新水平较低、船型开发和设计能力薄弱、生产效率不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等。因此,我
5、国船舶产业要想在未来的世界造船业中分得一瓢羹,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劣势,努力提升竞争力。1.2 论文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船舶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船舶产业自身特点,基于神经元的实证模型,构建船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从中深入剖析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势,为提升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1.3 论文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船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虽然己有一定基础,但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分析,对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单
6、项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船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与建议。同时,本文构建了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系统的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进行研究,丰富了国内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2)实践意义近年来,在国际船舶市场新一轮兴旺行情的刺激下,我国船舶产业也随之出现爆发式的飞速发展,成功跻身于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了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地位。但是,与国际造船先进国家相比,在我国船舶产业迅猛发展的良好表观下,仍然存在着
7、船舶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在飞速增长的统计数据背后,船舶产业的整体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船舶产业整体存在结构性矛盾、自主创新水平较低、船型开发和设计能力薄弱、生产效率不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等。特别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船舶市场进入了一个低迷时期。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局面也使得我国船舶产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船舶产业在船型开发和设计方面能力薄弱、船舶产能过剩、粗放型增长和生产效率较低的弊端被更为显著地凸现出来。同时,在船舶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国际船舶新标准、新规范不断推出的形势下,船东对船型、船用设备要求更加苛刻。目前,我国船舶产业对科研开发虽已有所重视
8、,但受历史形态、资金投入等因素限制,与世界高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些使得我国船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性能较低,使我国船舶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正确评价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防安全度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特征,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对国际竞争的参与。由于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实力衡量必然需要通过中观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层面来体现,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可以解析为以各个产
9、业为基础而展开的国际竞争。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益重视起来。现阶段国际普通认可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美国人Michael E.Port的竞争力理论及世界竞争力研究理论。前者是波特在其著作Competitive Strategy所提出的重要理论,明确提出了以核心要素、成长要素、发展要素为构成要素的竞争力学说,并对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联及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主要通过成本、创新、目标三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实现企业价值链的系统与完善,从而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能力;后者则是由WEF(世界经济论坛)与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共同提出的理论模型。上
10、述两大组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将国际竞争力的系统性研究作为一项重点研究课题,并以其、等报告为平台,每年定期向其成员发布国际竞争力报告文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广泛、最权威的国际竞争力评估工具,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有效依据。在上述报告中,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通常以其价值创造能力、国民财富增长能力为衡量指标,并具体以约250个分析指标、近百个环境指标为基准,对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综合评估和量化分析,并得到比较客观的竞争力报告。国外对船舶产业的发展整体研究以对船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翔实的统计、在掌握全面的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为主。如日本造船联
11、合会、西欧造船工业联合会都曾基于海运业、石油、铁矿石及煤的海运量、需求等因素,对船舶市场的需求进行过预测,发表过世界新船需求预测报告。此外,Gi-Tae Yeo ( 2009 )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对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集群发展的船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Bjorn T. Asheim, Arne Isaksen ( 2010 )在研究世界船舶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船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集中度与船舶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正向相关的观点,并以挪威的船舶产业为例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Philip C. Koneig ( 2011)对世界船舶市场进
12、行研究,并对日本船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模式加以分析,提出日本船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主要具备两大优势,即对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优势和船舶生产模式高效的优势。Martin ( 2012)分析了世界海运与造船的趋势,提出引入竞争力评价对造船业发展意义重大。James Mc Goldrick(2015)对中国和韩国船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降低费用和改进质量,韩国船舶产业可以在价格、质量和交付期等方面保持对中国的全面竞争优势。2.2 国内研究现状总体来看,国内对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比较晚,大概始于1989年。随着当时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日益壮大,经济市场日益
13、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国内的学者逐渐认识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就此展开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王亚楠、润春、史宝娟(2010)探讨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他们以产业内生竞争力和产业外生竞争力为一级指标,另外还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这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马晶、余稀(2011)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构建了较为客观的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以信息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层,以社会
14、有效需求、基础素质、创新性素质和机制性控制素质为主准则层,以及12个影响主准侧层的具体参数指标为指标层。吴瑞(2012)在对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之上探索性的设计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从管理能力、企业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人力资源和市场控制力等方面入手设置了 21个指标,构成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他还选择了科学的评价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多层次灰色系统评价模型。陈云飞、蔡小勇(2015)构建的产业国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他们将产业国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产业内和产业间两个部分。产业间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为产业潜力、产业实力、成本收益、机会成本,其中产业
15、潜力是用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这两个指标来进行评价,产业实力是用产业权重和市场占有率来进行评价的;产业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为产业策略、资源禀赋、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在关于船舶产业竞争力分析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韩笑(2014)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显性指标、直接影响因素指标和间接影响因素指标三方面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包括我国船舶产业市场占有能力、获利能力、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与成本、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技术水平、环境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评价,得出我国船舶产业在市场占有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表现较为出色,但在生产效率与成本、配套发展发展水平等方面仍有不足的
16、结论。陈美灵、康艺苹(2015)我国船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发展资金和技术水平制约,通过强化生产要素开发与利用、着力增强技术实力与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化造船模式、加强船舶配套业的发展以及加强政策扶持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五个方面可以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何育静,陶永宏(2016)认为产业集聚是船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并从生产能力、科技水平、配套业发展、组织管理和造船周期、人员素质方面分析了长三角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致远(2016)提出,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目前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降
17、成本、补短板,增强船舶工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目前大多数国内研究大多是集中对一些省市地区造船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也有对全国整体性开展的研究。总体来看,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而且未有人研究神经元网络与船舶产业竞争力,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所以,本文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与定量数据分析,对当前我国船舶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3.论文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首先,本文阐明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具体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同时总结梳理当前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研究生 论文 开题 报告 基于 神经元 网络 我国 船舶 产业 竞争力 研究 学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