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常用版).doc
《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常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常用版).doc(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 论 文 摘 要 研究目的 全纳教育自从 1994 年被正式提出后,就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早期干预是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使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的早期养育中的心理与行为干预方法,以期望能丰富全纳教育的理论成果,并对全纳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全纳教育的综述的基础上,参照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的研究成果智力落后与早期干预,选取上海某儿童福利机构的 5名孤残儿童
2、为研究对象,结合儿童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特点,对其实施早期干预。通过个体干预、集体教学和集体活动,对其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适应性行为)、社会行为五个方面进行干预,运用格塞尔 0-3 岁婴幼儿发育检查表、0-3岁儿童发展评估表、他人评价和体质检查结合来评估儿童身体、智商、行为的改变。 研究结果 1.早期干预对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效的。干预要丰富多彩,个体干预、集体教学、集体活动相互补充,注重关系的培养,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发展水平,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2. 早期干预帮助孤残儿童社会融入,提高其社会活动参与程度,从这点来,早期干预不仅有效而且是必要的。关键词:全纳教育 孤残儿童
3、 早期干预 社会融入5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Inclusiv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ince it was formally proposed in 1994. Early intervent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s from Child welfare agencies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to ca
4、rry out early intervention. We want to discover a way for disabled children to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 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activities better. We look forward to enrich theoretical result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to give som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in practiceResearch Met
5、hods Based on summar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the reference to a famous child psychologist Mao Yans research results, Mental Retard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four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s from Child Welfare Agencies in Shanghai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early intervention.We carried out
6、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group teaching and group activities to improve childrens large motors, fine motors, language, cognitive skills adaptive behavior and social behaviorsGesell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ged 0-3 Checklist, results of scale of 0-3 childre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others and Phys
7、ical examination are used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Results 1.Early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 Diversity interven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childrens social
8、development2. Early intervention help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nd improv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from this point,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necessary Key words: inclusive education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 early interventionS
9、ocial inclusion6 目录 第一章 引言8 第二章 综述9 2.1 全纳教育产生的历史进程 9 2.2 全纳教育的发展. 10 2.3 全纳教育的含义.11 2.4 研究意义和思路.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4 3.1 被试 14 3.2 工具 14 3.3 干预内容. 16 第四章 研究结果 23 4.1 格塞尔发展量表. 23 4.2 0-3岁儿童发展评估表. 25 4.3 日常评估. 27 4.4 体质检查. 32 第五章 讨论. 34 5.1 研究的理论来源. 34 5.2 主试与儿童的关系. 34 5.3 关于被试. 35 5.4 量表结果讨论35 5.5全纳教育36
10、第六章 结论. 37 6.1 研究结论. 37 6.2 研究的不足 37 第七章 研究展望 39 参考文献. 40 后记427 第 一 章 引言 孤残儿童即遗弃儿,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没有父母亲人养育支持,另一方面大多患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残疾,如智力落后、肢体残疾、听力障1碍、视觉障碍等 。 孤残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有: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自2我刺激、攻击行为等 。这些行为问题造成其自伤伤人,与同伴社交不良,影响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因此,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需要社会提供关心、支持和教育,需要研究者寻找出一套适合他们发展特点的教养模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11、。 全纳教育,又称融合教育,自从 1994 年被正式提出后,就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它提倡帮助特殊儿童学习并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没有分类、没有歧视的平等教育。本研究力求探索一种使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并参与社会活动的早期养育中的心理与行为干预方法。8 第 二 章 综述 2.1 全 纳 教 育 产 生 的 历史 进程 1945年 6月联合国成立时就将保护人权作为宗旨列入联合国宪章。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第 26条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标在于发展完善的人格。人权,作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为全纳教育的形成提供
12、了理论背景。 3传统的特殊教育有时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有时和普通教育完全分离 。许多国家的特殊教育历史表明,特殊学校经常由宗教或慈善组织建立,常常导致4一个独立、平行的教育系统 。从 18 世纪开始,残疾儿童通常被安置在专门建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受到适合其特点的照顾,但活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与健全学生以及社会的交往较少。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其间,教育系统已经探索出不同的应对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的方法,分别有医学模5式和心理学模式,前者侧重于诊断和治疗,后者侧重于测试和分类 。到了 20世纪中期,一些研究者开始认为这样的隔离教育存在教育质量低,教师缺乏训练,设备不完善等问
13、题。 1960 年第 23 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组织建议,提出国家对残疾儿童要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强调残疾儿童有融入社会正常生活的需要。邓恩在 1968 年曾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特殊班级的教育不一定比普通班级的教育更适合特殊儿童。无论从人权的角度还是从有效性的角度,隔离教育已经受到挑战。 1971年和 1975年,联合国分别通过弱智儿童权利宣言、 残疾人权利宣言:残疾人享有与同龄人一样的平等权利,社会应对他们进行医学和心理的治疗与康复,进行教育和职业训练,以促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1975年美国颂发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开展的“回归主流”运动,又称“一体化”教育,其核
14、心内容是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最大限度的将残疾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1978 年,英国沃诺克报告(Warnock Report)提出一体化教育的三种形式: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安置到普通学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进行社会性的交往;特殊需要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参与共同学习活动。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澳大利亚由此也9 开始了“一体化”教育运动,挪威、瑞典等国家的特殊教育界提出“正常化”,打破隔离的传统。“正常化”就是让特殊儿童的生活尽可能的接近主流社会。 这些国家的行动,集中体现了要打破隔离教育,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教育思想,推动了全纳教育的形成。
15、20世纪 90年代,国际教育界致力于推动全球性的全民教育。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实施全民教育的行动纲领,倡导为特殊儿童创设条件,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哈尔滨通过哈尔滨宣言,对实施全民教育提出初步建议。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6萨拉曼卡宣言,第一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反对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它提倡积极参与和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宣言强调: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有获得可达到并保持其学习水平的机会;每个儿童有独特的个人特点、
16、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学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考虑儿童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校要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以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反对歧视、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及实现全民教育。 7民主的教育是基于三个目标:教育机会均等、包容性和最佳学习环境 。作为社会的成员,孤残儿童有权利享有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机会和经验。归属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他们的归属感来自于他们能与同辈坐在同一个课堂里。全纳教育观念要求保障孤残儿童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使他们感到学校和社会不分类别的欢迎每一个人,使孤残儿童在学校中能够学会生存、积极参与、共同合作。萨拉曼卡
17、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特殊教育经历了隔离时代、一体化时代后,进入了新的全纳时代。 2.2 全 纳 教 育 的 发展 自从全纳教育思想与 1994 年提出后,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8活动 。表现为:美国政府 1975年颁布的所有障碍儿童教育法,有关特殊教育的立法就有 10 多项;英国自 1978年的沃诺克报告到后来的教育法、特殊教育需要实施章程;借鉴英美两国政策,澳大利亚各州支持全纳教育的10 实施;1988年,新加坡残疾人咨询委员会的报告为残疾人提供机会,目的是为了残疾儿童能够接受最适合社会发展的教育环境。1996 年颁
18、布南非学校法9案提出为特殊教育做准备 。 在各国,越来越多的辅助专业人员在全纳学校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与他们的10有效合作成为了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要和能力,一个教育系统的责任是支持所有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无障11碍的环境和准备充足的能够解决所有学生教育需要的教师 。 2021 年 11 月 25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瑞士日内瓦召开了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第 48 届国际教育大会,高度关注残疾人群及特殊人群,提12倡全民教育,所有人都有享受高质量学习的机会的权利 。全纳教育和终身教13育、全民教育一起,成为国际教育思想的发展主流 。 受到国际一
19、体化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实际情14况,我国 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随班就读,为全纳教育打下了基础 。1996年 5月制定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九五”方案,1997年 8月在江西15召开全国特殊教育研讨会 ,2021 年 4 月,首届中国全纳教育大会在山东潍坊召开,提出了中国全纳教育潍坊共识和建议。目前,全纳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研究和实践,其中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社会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和支持还16很少,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全纳教育的推进需要我们17深入开展研究,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健全全纳教育体系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20、下,全纳教育将使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受益。 2.3 全 纳 教 育 的 含义 全纳教育这个概念产生十多年来,以萨拉曼卡宣言为根据,国内外学者因研究背景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内涵。主要有以下观点: 美国国家全纳教育重建中心认为,全纳教育是给所有学生(包括严重残疾学生)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就近的学校中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班级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正18式的社会会成员 。该定义强调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和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入。 澳大利亚学者贝利认为,全纳指的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班级中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全
21、体学生相互接受相互18融合,让残疾学生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学生没有差别 。该定义强调的是社会的11接纳和认同。 托尼?布什教授为代表的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提出,全纳教育要加强特殊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参与的过程,促进他们参与到就近地区的主流学校和社区的文化、19课程和活动,减少特殊学生遭到主流学校和社区的排斥 。该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区联系起来,适用的范围更广。这个概念可以运用到所有学生,而不只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全纳不止是属于特殊教育范畴,而是关注所有的学生。 我国的黄志成等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接纳所有学生,提倡民主平等反对歧视和排斥,加强合作促进
22、积极参20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该定义强调全纳教育的持续性和社会融合。 202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全纳是一个过程,要增强特殊学生在学校和社区文化、教育、训练、培养的参与程度,关注并体现所有学生的不同需要,同18时阻止学生被排斥 。 以上几种概念都强调关注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需要,从而突出了早期干预的21重要性。早期干预是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 。关于早期干预的定义,早期干预研究者茅于燕认为,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提供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五、六岁前(主要是 3岁以前)儿童,以便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
23、力和技能,以便能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为了更好的实现全纳教育,有必要对孤残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尽可能减轻已发生残障的儿童障碍程度,及早发现并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最终能够融入社会。 2.4 研 究 意 义 和 思路 研究选择了 5名 0-3岁智力正常或轻度智力落后的孤残儿童,均来自上海某儿童临时看护福利机构。在一年的研究期间,该机构能够参与训练的儿童仅有 5名。他们刚刚被遗弃,经历了社会遗弃、教育遗弃、家庭遗弃。 因此,我们干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临时看护 2-3个月的时间里,帮助这些孩子尽快从社会遗弃、教育遗弃、家庭遗弃的阴影中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视角 孤残 儿童 早期 干预 常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