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群塔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1、工程概况31。1 建设概况31。2设备概况41。3群塔与周边环境概况42、编制依据42.1相关技术文件52。2相关部门管理规定52。3现场实际情况63、施工计划6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63。2施工机械计划64、施工工艺技术64.1技术参数74.2工艺流程74。2。1群塔运行的基本原则84.3施工方法8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94。3.2群塔安装高度高差处理114.4检查验收11对群塔施工指挥小组操作层的要求124.4。2群塔施工管理流程125、 各参建方安全管理职责12 5.1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职责12 5。2监理单位
2、安全管理职责13 5。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13 5.4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职责13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46.1组织保障146.1。1群塔施工组织指挥系统146。1。2管理职能分工156。1。3管理制度166.1。4规章制度的建立186.2技术措施186.2.1群塔施工技术保障措施186。2.2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措施196.2。3多塔交叉作业安全保证措施19 6.2。4水平方向低位塔吊起重臂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防碰撞措施20塔吊在垂直方向的防碰撞措施20 6.2。6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防碰撞措施 206.2.7安全技术交底206.2.8静电保护措施216.3应急预案216.3。1指挥机构21
3、6。3。2应急小组名单226.3.3成立防碰撞应急事故救援小组246.4监测监控257、劳动力安排256。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56。2、特种作业人员劳动计划258、相关图纸281、工程概况1。1 建设概况青江苑H1块19#楼工程是由武汉宏润信达联合投资建设的还建房项目.本项目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建群村武金堤东侧、南郊路西侧、丽水路南侧地块,向西距离江边500米左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51563 m2,由1、2、3、4、5#、6、7#、8、9#楼共9栋塔楼组成,其中1#、2、3#楼地上3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99。8m;4、5#、6#楼地上28层,地下1层,建筑
4、高度90。7m;7楼地上2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90。9m、8、9#楼地上28层,建筑高度90。9m其余附属地下室1层。塔楼均为剪力墙结构,附属地下室为框架结构。0。00为23。700m。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武汉宏润信达联合投资,设计单位为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勘察单位为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为浙江新环建筑设计,15#楼施工单位为湖北楚安建筑工程,6#9#楼施工单位为民族建设集团。1楼塔吊为1#塔吊,2楼塔吊为2#塔吊,3#楼塔吊为3塔吊,4、5#楼共用4塔吊,6#楼为5塔吊,7楼为6#塔吊,8#、9楼共用7塔吊。1#、2、3塔吊租赁公司为武汉湖北格泰重工机械设备租赁;4#塔吊租赁公司为武汉
5、顶天柱建筑机械设备;5塔吊租赁公司为武汉达安捷设备租赁;6#、7#塔吊为湖北金榭工程机械设备。1.2设备概况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中钢筋、周转材料、零星砼的运输,结合现场实际,本着经济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塔吊覆盖半径、吊运能力(包括重量、转速)及建筑造型、周边环境等因素,经方案比较、优化后,整个施工场地拟布置1楼布置QTZ80;2#楼布置QTZ63;3#楼布置QTZ63;4、5楼共用一台QTZ80,6楼布置QTZ80;7#楼布置QTZ80;8#、9#楼共用一台QTZ80,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塔机编号塔机型号安装臂长最大自立高度安装高度最大起升高度附着式最大起重量臂端最小起重量标准节尺寸塔吊基础面标
6、高1QTZ8050m40m122m140m6t1.0t1.6m1.6m2.8m4.772QTZ6350m40m115m120m6t1。0t1。6m1.6m2.8m5.53QTZ6350m40m108m120m6t1.0t1。6m1。6m2.8m5.54#QTZ8055m40m100m140m6t1.0t1.6m1。6m3m5.55QTZ8050m40m107m140m6t1。0t1。6m1。6m3m-5.56QTZ8050m40m100m140m6t1。0t1。6m1.6m3m5.57QTZ8055m40m114m140m6t1.0t1。6m1.6m3m5。51.3群塔与周边环境概况项目所在地
7、处于临江郊外区域,1#塔吊回转半径在高压线危险区域,综合考虑,1塔吊需要做限位处理。具体定位情况详见塔吊基础平面定位布置图.2、编制依据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塔机作业,杜绝各种多塔作业时安全事故及隐患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导书。2。1相关技术文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21修正)国务院令第549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GB514420
8、0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2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21);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21】87号)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21)建筑施工塔吊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2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2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21)塔机使用说明书;施工组织设计。2.2相关部门管理规定武汉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办法;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武
9、建2021142号文);2。3现场实际情况现场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现场环境及邻边道路等有关情况:(具体详见下图)青江苑H1块19楼工程实际情况平面示意图3、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阶段时间1#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0月21日1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9月30日2塔吊安装时间2021年10月25月2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10月30日3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1月5日3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11月30日4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0月21日4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9月30日5#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1月5日5#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10月15日6#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1月5日6塔吊拆
10、除时间2015年11月15日7塔吊安装时间2014年11月10日7塔吊拆除时间2015年12月15日1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0月10日2014年12月10日1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4年12月11日2015年6月15日2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1月10日2015年1月10日2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5年1月11日2015年7月15日3#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2月10日2015年2月10日3#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5年2月11日2015年8月15日4、5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2月20日4#、5#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4年12月21日2015年6月25日6#
11、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2月20日6#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4年12月21日2015年6月25日7#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1月20日2015年1月20日7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5年1月21日2015年7月25日8#、9楼基础施工时间2014年12月20日2015年2月12日8、9#楼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15年3月6日2015年8月25日3。2施工机械计划本着经济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塔吊覆盖半径、吊运能力(包括重量、转速)及建筑造型、周边环境等因素,经方案比较、优化后,整个施工场地拟布置7台塔式起重机。4、施工工艺技术4。1技术参数(相对于0.000高度)塔吊编号
12、12345#67型号QTZ80QTZ63TC6013QTZ80QTZ80QTZ80QTZ80初始安装高度(m)35251535251535终止高度(m)12211510810010598112扶墙数6555555最大工作半径(m)47505055505055安装半径(m)50505055505055端部最大起重量(m)6t6t6t6t6t6t6t第一次附墙高度(m)23/2525/附墙后顶升高度(m)45。4/4646/第二次附墙高度(m)39。823/404025/附墙后顶升高度(m)62。245.4/616146/第三次附墙高度(m)56.639。82355554025附墙后顶升高度(m)
13、7962。245.476766146第四次附墙高度(m)73。456。639。870705540附墙后顶升高度(m)937962。291917661第五次附墙高度(m)87。473。456。685857055附墙后顶升高度(m)101。493791001059176第六次附墙高度(m)95。890。273。48570附墙后顶升高度(m)122115939891第七次附墙高度(m)87.485附墙后顶升高度(m)1081124。2工艺流程4。2。1群塔运行的基本原则(1)、单个塔吊在界定的施工区域内规范运行的原则;(2)、塔吊统一由信号工进行施工指挥,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生产经理进行总体
14、协调与调度的原则。(3)、相邻塔吊作业以“轻车让重车,后塔让先塔,动塔让静塔,低塔让高塔,客塔让主塔,同步升降”的运行原则: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低塔让高塔原则:一般高塔均安装在主要位置,工作繁忙,低塔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在进入其它塔机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同步升降原则:所有塔机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升降,以满足群塔立体施工协调方案的要求。根
15、据以上原则,综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本工程确定以1、4、5塔为主塔,2、3、6#、7塔为次主塔。4.3施工方法4。3。1危险源分析及对应安全措施根据项目施工现场较宽敞的实际情况,存在以下几种特殊危险情况可能发生:(1) 、本工程布置了7台塔吊:1塔吊与2#塔吊中心距离85。27m,交叉14.73m;2塔吊与3塔吊中心距离63.35m,交叉36。68m;3塔吊与4#塔吊中心距离94.81m,交叉10.4m,4#塔吊与5塔吊不存在交叉,5#塔吊与6#塔吊中心距离74.57m,交叉25。43m,5塔吊与7塔吊中心距离80。3m,交叉24。7m,6#塔吊与7塔吊中心距离84.73m,交叉20.27m。上
16、述塔吊之间中心距离较近、均存在共同覆盖区域作业,故存在两塔吊同时工作或非工作时被风力推动情况下,起重臂之间、起重臂与平衡臂之间相互碰撞的可能情况发生。 (2)5#、6#、7#塔吊共同覆盖区域作业,若同时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工作时,因出现操作不当、指挥失误及两台塔吊之间协调不当,造成一台塔吊的起重臂与两台塔吊的起重钢丝绳之间,以及吊物之间相互碰撞事故的情况可能发生;(3) 、本工程部分临建设施均在塔吊覆盖范围内,包括钢筋棚、木工加工棚等。塔吊调转物体时可能发生重物未固定牢固、坠下打击临建设施。(4) 1#、2#、3东侧临近高压线,可能发生触电情况。(5) 塔吊顶升加节及顶升方向可能影响周围塔吊的运转
17、.序号危险源危险情形分析主要安全措施1多塔作业1、相邻塔吊起重臂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起重臂相撞1、相邻塔机高度错开;2、避免两塔同时进入交叉区域。2、作业过程两塔吊同时进入交叉区域,起重臂与钢丝绳或吊物相撞1、制定塔机避让规则;2、设置塔机进入交叉区域报警装置;3、加强指挥,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作业过程一塔吊钩未升到安全高度突然失电,风力推动塔机向相邻塔旋转相撞1、配合回转刹车备用电源;2、备用限制回转的木楔;3、实施突然停电时的应急措施;4、非工作状况塔机吊钩未停置在安全范围,风力推动塔机起重臂与钢丝绳相撞1、规定非工作状态吊钩停置位置;2、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3、监督检查;2碰撞相邻建筑
18、物、临时设施上方坠物1、重物未固定牢固,发生坠物打击临建设施1、现场塔吊覆盖区域临建设施设双层硬质防护棚;2、场外临建区域要求塔吊吊装时小车不得进入该区域。2、碰撞在建建筑物1、通过对塔机旋转限位划定工作区域。2、制定塔吊的回转限位范围,兵设地锚。3、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3、吊钩或吊物低于建筑物时向建筑物方向旋转1、设置可视报警系统;2、设置旋转限位;3、向塔吊司机安全交底4、工作过程中突然停电或下班后吊钩高度低于建筑物,风力推动塔机旋转1、配备换转刹车备用电源;2、配置备用木楔;3、停止作业时将吊钩起升到安全高度5、旋转限位失灵,操作失误1、专人定期检查、调试;2、向塔吊司机进行安全交底3
19、高压线1、吊臂或吊钩与高压线触碰或距离太近引起触电1、对1#塔吊臂上安置幅度报警系统,使吊臂朝向东方作业时吊物始终与高压线塔保持安全距离。4顶升作业1、顶升加节过程中时吊臂或吊物碰撞建筑物1、4级风以上严禁顶升作业;2、在塔吊顶升或降塔过程中停止作业,并将吊臂按平面图所示位置固定4.3。2群塔安装高度高差处理4。3。2。1各种安全距离计算群塔机同时作业,既要使塔机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证施工安全,在进行垂直运输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塔机安全高差的控制.安全高差的控制在于保证群塔的安全;高差太小,有可能造成高位塔吊钩与低位塔吊起重臂碰撞;高差过大,由于群塔的连续排序,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20、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塔机的高差须进行合理的计算。在现行规程中,许多规程对塔机的高差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如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中第10。5条规定:“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位(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这是最低的高差要求。新颁布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第4。4.25条规定“当同一施工地点有两台以上塔机时,应保持两塔机间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离不得小于2。5m”.故可以参考以下步骤确定合理的高差值。4、确定高差计算参数及合理的高差数值计算塔机高差常用的参数有:塔基高差Hj
21、;塔机起重截面高度Bh;塔机塔帽高度Tm;高位、低位塔机起重臂到基础顶面高度HG、HD;高、低位塔机起重臂安装高差H。群塔布置竖向设计中,塔机高差参数的合理确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起重臂交叉不大于1/2起重臂长的高差计算:H/=HGHD+HjBh+hf+D=4.5、起重臂交叉大于1/2臂长,且小于3/4起重臂长的情况的高差计算:H/=HG-HD+HjTm=7起重臂交叉大于3/4起重臂长(或覆盖低塔塔身)的高差计算:H/=HGHD+HjTm+2m=91塔吊与2#塔吊属于的重臂交叉不大于1/2臂长的情况,2#塔吊与3#塔属于起重臂交叉大于1/2臂长,且小于3/4臂长的情况,3#塔吊与4塔吊属于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作业 安全 专项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