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论文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大学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交通安全论文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安全论文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大学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结合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找出我国与国外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字: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措施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n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traffic
2、safety in China, find out the gap in traffic safet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gener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traffic accident; Traffic safety measures公路交通受人、车、路、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通事故
3、,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应对交通事故的政策与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宽容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安全、快速和舒适。1 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比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举办的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首次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从
4、而将道路交通安全上升到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层面的高度上来。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 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 万人。而据估计,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 年中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16%。因此,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立足自身实际情况
5、加强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借鉴国外的交通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的情况具有较现实的意义。图11为31个国家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的平均值是53人万辆车,而我国1998年的万车死亡率是178,高于平均水平,更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日本的16倍。而且,其他国家的万车死亡率是相对汽车保有量计算的,若按汽车保有量计算,我国的万车死亡率为585,是发达国家的30倍左右。图1 世界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以上数据说明: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事故率还处于较高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十
6、几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左右,道路交通安全在全国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受到特别关注。2 现阶段我国交通安全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偏高 统计表明,2000年在中国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4.5:1,这个比例在日本2和美国3分别为128:1和76:1。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建立交通事故预警系统,提供驾驶员以充足的反应时间,建立交通事故紧急事件保障系统(Rescue and First-aid Systems ),将对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有积极的意义。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
7、占有较大的比例 2000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因此应该强化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 安全带等的使用状况较差 国内关于事故统计资料中没有关于使用车辆安全设施的统计资料,如安全带佩带、空气气囊作用效果等的使用情况,从国外的统计研究来看,被动安全装置的使用对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4,但国内交通参与者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不容乐观。 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偏高 高速公路在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不应忽视交通安全。无论在TRANBBS设计、建造,还
8、是交通管理方面,高速公路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唯其如此,高速公路的整体安全性能更值得我们担忧。与国外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有较大差距。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处于中间水平。其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80年代中后期在5060件之间,90年代初略有反弹。统计表明,各国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只有一般公路的l/3和l/2。日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普通公路的l/40,负伤人数为1/62,一般公路上每亿车公路交通事故有195起,而在高速公路上只有27起。美国1980年在一般公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115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死亡2.1人(该指标近几年没有变化),
9、而高速公路的死亡人数为4643人,平均每亿车公里仅1人,减少了一半。英国1981年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仅为一般公路的l/10。我国高速公路亿车公里事故率指标与日本相当,与美国、法国仍有差距。但从亿车公里死亡率来看,我国则明显高于日本。从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高速公路亿车公里死亡率均在0.50.8人之间波动,而我国几乎是日本的十倍。我国建成较早的沈大高速公路1993年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8%,而同期202国道的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6%。其主要的交通工程特点表现为 重特大事故比例较大; 事故救援体系不完备等。3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与国外的差距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交通安
10、全的研究程度深、管理水平高,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和机动车辆与国外的差距3.1.1 公路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余年,我国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状况得到改善,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1)公路通车里程少,通达深度不够。到200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403万km,按每百平方公里计算的公路密度为1461km,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大约相当于发展中大国巴西、印度的12和15。我国高速公路为163万km,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道路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表2为我国与部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比较情况。表2 中国与部
11、分国家的公路发展状况对比国别年份总长度/万km公路密度高速公路/万km美国1997634.8267.738.87日本19971115.2304.760.61德国199865.61183.781.14英国199837.16153.550.33法国199889.33161.831.03巴西1996198.0023.17-印度1996331.96111.62-中国2000140.2714.611.63(2)高等级公路数量少。2000年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163万km,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国内公路通车总里程中仅占116,而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则占有很大的比例,到2000年底这部分公路占通车总长度的8
12、55。特别是占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保障安全行车和抗灾能力弱。 (3)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与公路的建设不协调。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重点考虑的是道路及桥梁等主体工程的线形、本身的结构强度、建设的规模等。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一些低等级公路尤其是地形变化较大的山岭地区用于预防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设施”明显设置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仍有部分公路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交叉口、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尽管我国交通部门已进行了“危险路段”的改造工作,但由于经费原因,这一工作还远没有完成。 相比之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针对可
13、能出现的事故类型设置了种类不同、数量繁多的交通工程设施。以日本为例,我国的人均公路长度仅为日本的110,而公路上的交通工程设施比日本更少,如交通标志仅为日本的3,人行横道线为日本的4,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仅为日本的6。3.1.2 机动车辆在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中,安全水平较低的摩托车所占比例最高;为557,汽车所占比例次之,为256;而机械性能差、安全水平低的农用车所占比例几乎接近汽车,为187(均为1999年数据)。我国机动车辆的构成及性能与世界总体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对比情况见表3。表3 我国与世界机动车拥有量的构成(1999年)机动车拥有量/亿辆人均机动车拥有量/%人均汽车拥有量/%总数汽车摩
14、托车农用车世界97.61.20.21512.7中国0.56740.14530.31620.10594.511.15注:本表的中国农用车拥有量中含轮胎式拖拉机和除摩托车外的其他机动车。在我国的汽车构成中,除载客、载货汽车外的其他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所占比例很低,1999年两者合计仅占机动车和汽车总数的063和246,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专用汽车非常普及。 在车辆的检测与维修方面,由于体制原因,我国交通、公安、城建等部门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汽车性能检测站,平均每5000辆汽车1个检测站,远高于国外每1800020000辆汽车1个检测站的水平,并且这些检测站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行驶车辆的综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安全 论文 中外 对比 分析 大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