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管理学原理全章节重点整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自考管理学原理全章节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考管理学原理全章节重点整理.doc(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考管理学原理全章节重点整理(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管理学原理00054管理的产生(1P36)(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作业活动为使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管理活动。试述管理的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2、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的特性(1P40)(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教训总结等(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管理的职能(1P41)(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3)
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和效果(目标达成度)来衡量的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的分类(1P42)(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分公司经理);基层管理者(生产车间工作小组主管人员、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等)(2)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亨利明茨伯格,管理
4、者10种角色,组合成三大类(1)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方面(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1P44) 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基层.(2)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中层。(3)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高层。美国弗雷德卢森斯,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者四种活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
5、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特点(1P47)(1)综合性 (2)不精确性 (3)实践性 (4)历史性 (5)发展性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发表国富论,提出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概念经济人观点查尔斯巴贝奇,1832,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观点:深化劳动分工原理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提出管理的机械原则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驱,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2P58) 泰勒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
6、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一般管理理论(经营组织理论),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1916年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特点: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等问题企业经营活动概括为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要公正、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
7、韦伯,德国,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最不稳固;传统权力(传统或继承沿袭)-传统组织,效率最差;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最有效,理想组织形态。韦伯把组织结构分为三层次: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中层管理者)、一般工作人员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2P62)(1)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3)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19241927照明试验;1927193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81931访问职工试验;19311932布线观察室试验霍桑试验结论(2P65)(1)工人是社会人,而
8、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对领导能力提出新要求1949年正式提出行为科学名称,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2P66)(1)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理论核心(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双因素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论,斯金纳强化理论和弗鲁姆期望理论等)(2)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及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的超Y理论等)(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列克特支持关系理论,斯托格第和沙特尔等双因素模式,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等)(4)
9、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重视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卢因团体力学理论,莱维特和利克特等意见沟通理论,布雷福德敏感性训练,勃朗群体冲突理论等)1961年,美国哈罗德孔茨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现代管理理论的各学派(2P67)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特点:管理的过程就是管理的各种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2、社会系统学派的观点,美国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1)协作系统的性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2)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3)效力与效率(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5)经理人员的职能:1。建立
10、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制定和规定组织目标。3、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西蒙、詹姆士马奇(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2)提出了决策的标准,令人满意取代最优(3)明确了决策的程序:搜集情报、拟定方案、选择方案、评价选定方案(4)决策的技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4、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作:美国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合著系统理论与管理,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1)企业是开放系统,同外部环境动态相互作用,以适应环境和企业的需要(2)企业内部包括各种子系统(3)从系统的观点考察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5
11、、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美国特里司特,应把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美国煤矿6、经验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提出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观点.彼得德鲁克、艾尔弗雷德斯隆、亨利福特等.7、权变理论学派的内容,创始人,美国劳伦斯和洛希,二人合著组织和环境。卢桑斯和赫尔瑞格,1973,管理导论-权变学派和管理学权变学派。三部著作标志权变理论学派的正式产生8、经理角色学派,亨利明茨伯格,1973,经理工作的性质9、管理科学学派(数学学派) 创始人,英国布莱克特,代表人物有美国伯法、莫尔斯和金希尔等。特点:形成以运筹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体的管理定量方法当
12、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P71)1、战略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2、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90年代初于美国,创始人,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3、学习型组织,核心是对知识的管理,创始人,彼得圣吉,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大师。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1)人本管理趋势(2)跨文化管理(3)参与管理趋势(2P72)组织环境: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3P77)重要性:(1)组织环境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着组织活动的内容和进行(2)组织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和方法等随之调整,以利用机会,趋利避害,更好地实施管理组织环境的分类(
13、3P78)(1)外部环境,指存在于组织周边、影响组织经营行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组合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大环境,是指可能对所有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具体包括: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也称宏观环境具体环境(特殊环境),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2)内部环境(竞争取胜的根本)组织环境的特点(1)客观性(2)复杂性(3)关联性(4)不确定性(5)层次性组织环境的四种形式(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标准挂衣架制造商、容器制造商、啤酒经销商(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唱片公司、
14、玩具制造商、时装加工厂(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组织与环境的关系(3P80)(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2)组织对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影响环境 选择新环境一般环境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这种分析通常称为PEST分析法(1)政治因素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2)经济因素又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因素。宏观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微观因素主
15、要指组织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组织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规模与结构。(3)社会因素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4)技术因素: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具体环境分析(3P82)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它们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利润水平(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3)替代品的威胁(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5)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买主数
16、量、购买量、可替代产品的数量、买方选择替代产品的成本等)内部环境:指组织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组织能力、组织文化等因素,也称组织内部条件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组织历史和目前的状况,明确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3P83)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法SWOT分析法的步骤(3P84)SWOT分析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1)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既可以相对组织目标而言,也可以相对竞争对手而言(2)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于与竞争无关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于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变化
17、,或二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应予以确认(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组织发展战略四种类型组合:优势机会SO;弱点机会WO;优势威胁ST;弱点威胁WT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孕育于日本,于1980年在美国商业周刊中首次出现。(3P86)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构成(1)理念层(精神层),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制度与行为层,
18、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的部分,规定组织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即行为准则.(3)象征层(物质层),是精神层的载体,是组织的思想、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组织文化的特征(1)客观性 (2)独特性 (3)相对稳定性 (4)继承融合性 (5)发展性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3P87)(1)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 (2)企业使命(3)企业精神(4)企业道德(5)团体意识(6)企业制度(7)行为规范(8)企业形象组织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适功能 (5)辐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3P90)(1)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2)选
19、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3)强化员工的认同感(4)建立符合组织文化的要求的奖励系统(5)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管理道德: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管理道德的特征(4P95)(1)普遍性 (2)特殊性 (3)非强制性(4)变动性(5)社会教化性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4P96)(1)道德的发展阶段1.前惯例层次:受个人利益支配,最低层次2。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3.原则层次:强调个性,个人英雄主义,最高层次(2)个人特征(影响个人行为的两个因素: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3)组织结构变量(管理者的行为符合道德或不符合道德对员工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20、)(4)组织文化(进取心和创新精神)(5)问题强度(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4P98)(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2)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3)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5)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4P100)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古典观:企业只应该对股东负责,纯经济观核心思想:利益最大化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社会经济观:赚取利益外还应为相关利益群体负责。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4P102)(1)对雇员的责任(2)对顾客的责任(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4)对环境的责任(5)对
21、社会发展的责任决策的类型(5P110)人们在行动之前,做出决定的意思(1)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分为战略决策(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2)按照决策活动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特点(5P111)(1)能在大范围内汇总信息(2)能更多的备选方案(3)能得到更多的认同(4)能更好的沟通(5)能做出更好的决策(6)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相互推诿、责任不清晰决策的基本原则(5P112)(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原则(
22、5)对比择优原则(6)反馈原则决策标准的三种代表性观点(1)泰勒提出的最优标准(2)西蒙提出的满意标准(现实情况不可能完全满足)需要同时具备条件:能够获得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能够判断所有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能够准确预测每一种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孔茨的合理性标准(实质强调各决策阶段的效果与工作质量)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2)组织文化(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4)时间因素(5)过去的决策决策的程序(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2)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3)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4)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5)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6)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自考 管理学 原理 章节 重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