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全案本科学位论文.doc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全案本科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全案本科学位论文.doc(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小教师集体备课单元分析科目: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备 注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
2、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 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课题师恩难忘第 课时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二、初读全文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
4、,相机正音。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1、学生通读课文。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四、理清课文脉络。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一( 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个性补充(课前完成)教学过程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五、分段读课文。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1、2、3。2、认真诵读课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
5、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指名朗读。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五、朗读全文。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板书:师恩难忘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教学反思(课后完成
6、)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 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课题陶校长的演讲第 课时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7、”。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正音。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个性补充(课前完成)教学过程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51. 默读
8、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2. 集体交流:a. 指名回答。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e. 朗读体会。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5.齐读本段。四、课堂练习1. 熟读课文。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二、教学第一问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3、再读
9、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板书设计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教学反思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课题古诗两首第 课时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
10、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
11、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个性补充(课前完成)教学
12、过程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13、?(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完成)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课题古诗两首第 课时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
1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
15、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
16、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 个性补充(课前完成)教学过程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
17、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大
18、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小教师集体备课单元分析科目:语文 册次: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第二组课文可备 注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例子:法布尔的故事;变色
19、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诗歌语言欢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但是,作品中将父母作为与法布尔相对立的角色描写我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法布尔的父母真的是这样?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金蝉脱壳一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现在语文教学过多的是对教材人文体验,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习的根。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看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语文 集体 备课 教案 本科 学位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