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综合能力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综合能力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综合能力调研语 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2、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际传播是指由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具有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目的的跨越国境的传播活动。“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所谓“中国内容”,是指中国国际传播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教、军事、体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不断增加中外交流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的内容。在具体报道中更加注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内外事务的立场、观点和
3、态度。所谓“国际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形式;二是尽可能地通过国际人士、传播对象、国家人士的视角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三是借用国际惯例和规则等对中国事务和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和展会上,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的报道中,中国媒体也能很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发出中国声音。当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国际传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在内容上仍是着重向世界介绍中国事
4、务与立场、在表达上有时难免陷入以西方为主的思维范式。为了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误解,一些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中过分迁就和迎合西方价值标准,过于强调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体地位。在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努力改变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边缘化现象,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高层次发展。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已由国内转移到海外。如何在传播中国事务之外,在对全球各类事务的传播中体现中国价值,就成为中国国际传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国际传播竞
5、争力和影响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而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是核心价值。中国国际传播要在国际舆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突出中国价值。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应限于中国事务,而应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进一步放眼全球,用中国价值来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全球事务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传播理念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全球利益共享与合作,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视野强调开放与包容,通过更高层面的议程设置与角度选择,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报道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既取决于强大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强大的软
6、实力。中国要走向强盛,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产品,更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认同并推崇中国价值。(摘编自人民日报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在多数国家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可能对社会主义存在较深误解的世界上,怎样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故事,让其听得进听得懂,可接受能认同。一是在落实“真实立体全面”上创新理念实践。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立体全面”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隐含着新的时代内涵。在“自塑”与“他塑”的关系层面,这首先是针对西方
7、舆论场中“镜像中国”与立于东方大地上的“真实中国”之间的偏差和反差。更充分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是把中华民族昂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崭新姿态完整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相对于“没有发展起来”的过去,在“做好了中国事情”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更具坚持实事求是的底气。“真实立体全面”的多维空间里包含着中国发展独有的高度复杂性。这个“复杂性”正是“中国故事”的“戏剧性”所在。二是在讲好“制度故事”上下功夫见实效。“中国故事”是一个快速发展、迅速崛起,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而走在一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上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奇迹”概括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
8、期稳定”。这“两大奇迹”是中国故事的主体,而对世界来说,关注点在于“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显示,直到最近,西方关于中国的舆论轨迹基本表现为“垮台论”与“威胁论”的交替循环。但过去他们讲“垮台”很大程度是当真的,就是真认为中国会垮台;讲“威胁”比较牵强,心里未必真有多害怕。现在不同了,讲“垮台”讲不起来的,但讲“威胁”很焦虑。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默认。这样的背景,为我们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我们既要讲清楚中国制度与中国奇迹的关系,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源于政治制度的成功,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集中地体现在制度优势和制度竞争力上;
9、又要讲清楚中国制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也就是“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的关系。(摘编自对外传播周树春自觉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特征规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以国外受众易接受的传播形式,用受众视角、国际惯例和规则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B.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价值和主体地位,且西方国家掌控着国际舆论话语权。C.中国国际传播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就是要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在报道全球事务中传递中国价值。D.西方对中国的舆论由之前“垮台论”转为如今“威胁论”,是对中国制度优越性、道路有效性的一种无奈默认。2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格局,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中国自身在国际传播中重“自塑”、轻“他塑”的原因。B.中国媒体正通过对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报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和观点,传递中国价值、重塑大国形象。C.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导致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要抢占有利的国际舆论地位,就必须突出中国价值。D.西方舆论场“镜像中国”与“真实中国”存在较大偏差和反差的原因,是所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立场不公正、不客观。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20
11、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C.记录中国乡村生活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收获全球亿万粉丝。D.中国在2021年2月25日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的联系。5.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你对“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如何理解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年会邀请你作交流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纲要。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国际青年领域的务实合作,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创新等领域,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青年动力。(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12、9题。与落花一同漂去梅 寒1904年道院,飞花漫天,一名道台和一名盐运使面对他们即将临盆的妻子立下了生死契约:若生女,此生为姐妹;若生男,此生做兄弟;若是一男一女,此生就是夫妻。他们是至交好友,希望那样的友谊能在子孙间世代传袭下去。那一年,他和她呱呱坠地。男孩取名朱湘,女孩取名刘彩云。一对不谙世事的小人儿,还没来得及睁开好奇的眼睛打量一眼这个世界,爱情的命运已被双方的父母框定。16岁,朱湘辞家北上,考入清华学堂,只为逃避那一段束缚他的姻缘,躲开那一个他厌恶至深的女子。清华校园里,朱湘读书,写诗,诗人的浪漫天性与遮不住的才情渐渐显露。他的视线也越过家乡小镇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努力读书,取得公费赴美
13、留学的名额,然后远渡重洋,永远脱离那桩婚姻的羁绊,找一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携手度过一生那年冬天,大哥来到北京,山水迢迢,带着朱湘最不愿意见面的女子。那时,朱湘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大哥此行,是以家长的身份让朱湘回家与刘彩云结婚的。在一间很窄小的旅馆里,朱湘与刘彩云以一种很尴尬的方式见面了。她很热烈地谈论着他的新诗,言语之间是压抑不住的崇拜与爱慕,他则始终冷若冰霜。她说,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他闻听此言愤然拂袖而去,丝毫不顾及大哥在场,不顾及那个青春女子的尊严。屋里,留下刘采云独自伤心哭泣。最终,大哥无奈地带着刘彩云返回故乡。面对固执的小弟,这个年长他很多的哥哥也有些束
14、手无策。朱湘有很多事要忙,他参加学校里的文学社,与校园里几位同学兴致勃勃地写新诗,期待着半年之后的赴美留学。那时,他甚至已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叫刘彩云的未婚妻。可就在大哥他们离开北京不久,清华学堂的一纸布告让朱湘傻了眼他被学校开除了。因为在学校斋务处的饭前点名中,他已经超过27次不到场他公然与自己不喜欢的形式主义抗争。赴美不成,连书也读不成了,同学们替朱湘惋惜,纷纷去向学校求情。鉴于朱湘平时优异的成绩,学校最终同意解除对他的开除处分,允许他继续留在学校读书。但朱湘却在那个冬天选择了离开。几年后,在给同窗好友的信中,他这样解释自己当初的举动:“你问我为何要离开清华,我可以简单回答一句,清华的生活是非
15、人的。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有隔靴搔痒。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脱一个假:矫揉!”1923年冬,朱湘拎着简单的行李,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初到上海,茫然四顾,没有亲朋的资助,没有工作,所有的收入来源就是他呕心沥血写就的诗稿。那点微薄的稿酬,有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一首诗换不回半袋充饥的米。然而他拒绝那些善意的资助,坚持卖文为生。诗歌,文学评论,诗人的胃饥饿难当,诗情却呈喷涌状。当时的上海名刊文学周刊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朱湘”这个名字,他的收入也开始慢慢变得丰盈。朱湘想不到自己能在那里再次见到刘彩云,更想不到彼
16、时的刘彩云处境竟是如此艰难:父亲去世,所有家产被兄长独吞,一个青春弱女子,背井离乡到上海一家小纱厂里做洗衣工。朱湘按大哥告诉的地址,在那间雾气腾腾的洗衣房里找到了刘采云。粗布衣,被水泡得肿胀发白的双手,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女子哪里还有当初北京小旅馆里的模样?朱湘心里有隐隐的痛与内疚。刘采云也沉默着,用自己的倔强挡回朱湘眼里的同情。当刘彩云转身,慢慢消失在雾气腾腾的小院深处,朱湘第一次因为这个女子感觉到心痛。此后不久,当朱湘第二次踏进刘彩云工作的洗衣厂时,刘彩云正病倒在床上。潮湿发霉的小屋里,刘采云烧得满脸通红。他轻轻伸出手,替她抹去腮边的泪。他对她说,我们结婚。由讨厌到同情,由同情到爱情,由爱情
17、到挚爱。那一段路,他们走了太久,又似乎只在一夕间抵达。结婚了,一个人的日子变成了两个人的日子,此后变成了三个人,四个人曾经让朱湘深深厌恶的包办婚姻成了他生命中一段最美丽的风景。与刘彩云结婚第二年,机缘凑巧,朱湘重新回到清华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幸运地获得公费赴美留学的名额。天各一方的日子,一百多封家信见证了朱湘对刘采云那份热烈的爱:“霓君,我如今凭了最深的良心告诉你,你有爱情,你对我有最深最厚的爱情,这爱情就是无价之宝。”他不再叫她彩云,而呼她霓君,因为在他的心里,她堪比最美丽多彩的虹。朱湘写给霓君的一百多封书信,后来结集为海外寄霓君出版,成为与鲁迅的两地书齐名的作家书信集之一。漂泊海外的三
18、年,是朱湘与他的霓君爱情花开最盛的三年,但朱湘的留学生涯却并不顺利。因为无法忍受同学对中国人的歧视,朱湘频频转学,曾经在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最终又因经济拮据不得不中止未完成的学业。他于1928年秋天回国。回国之后的日子仍然艰难。最初,朱湘去安徽大学任职,但由于校方将他主持的“英文文学系”更名为“英文学系”,他便发誓再也不教书了。此后,朱湘多次在上海、北平、长沙等各大城市间辗转求职,因为性格孤傲,屡屡得罪人,求职四处碰壁,最后只好退回上海,仍然靠写诗为文维持一家的生计。彼时,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9、在清华校园里的学习使朱湘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不愿拘束于父母辈的约定。B.出自人性的同情与善良,朱湘改变了对刘彩云的看法,从同情发展为爱情,答应与刘彩云结婚。C.朱湘的人生命运坎坷,从包办婚姻、被校开除到留学不顺,再到求职碰壁,令人惋惜。D.朱湘的性格古怪,他对形式主义的反抗与对个人性格的孤傲是他命运悲惨的根本原因。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线索明确,以时间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简述了朱湘的一生,层次分明,结构严禁。B.文本开头的事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1923年冬天的事件体现了朱湘对面子的看重,为文末其回
20、国后日子艰难铺垫。D.刘彩云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但改变了朱湘部分性格,也推动了情节发展。8.文本题目“与落花一同漂去”具有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9.在现实中朱湘最后的结局是“由于饥困朱湘最终决定与这个世界决裂。1933年12月5日朱湘在前往南京的渡轮上,他口中念着那些大放异彩的诗纵身跳江自尽。而在他离开人世后不久,他的妻子也削发为尼。”但文本却将这个结局删去,请你据此为文本补充一个结尾。(要求:照应题目、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文学色彩丰富)(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
21、。熙宁初,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黎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驶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它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
22、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材料二: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
23、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节选自鹤林玉露)【注】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魏,即大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A以B至C公D之E道F荐G人H而I不J求K人L知M以N至O公P之Q道R责S人T而U不V避W人X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瞻”指景仰,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的“瞻”字意思相同。B.“洎”指等到,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字意思相同。C.“济”指成功,与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字意
24、思不相同。D.“攻”指抨击,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魏公接受藜挺的建议,发动所部士兵人伕兴建城池,而敌人兵马已至边塞附近,朝廷责备韩魏公修城时机不当,他却不加分辩。B.韩魏公病中处理事务不辍,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把事情交给属下处理,他认为决断生死、予夺的事不可交付他人,婉言拒绝。C.韩魏公为相十余载,辅佐三代君主,无论入朝在台省任职,还是手握军权镇守一方,都能以无愧天地、不存私心的态度对待人才。D.辽使写信给韩魏公,都写上自己姓名以示敬畏;宋使至辽,辽人必问候韩魏公;辽国君主仰慕韩魏公,命人依其子韩忠彦图画样貌。
25、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4分)(2)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4分)14韩琦为人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雨霖铃寒蝉凄切(节选)(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农历七月这天,暴雨刚停歇,词人看着一对恋人践行的依依不舍而感到离愁。B.词人起首三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
26、季节、时间与地点,营造环境氛围。C.这首词节选部分通过前面三句对景色的描写,为后面的“无序”、“催发”埋下伏笔。D.这首词节选部分将描写、抒情与作者内心独白结合,感情真挚。16.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请你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_”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_”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闭的宁静生活。(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
27、因,从而指出“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刚参加工作时,需要挨家挨户手工抄电表”;后来有了智能电表,“在办公室就能看到数据”;如今,“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用电量变化”。在谈到非凡十年成就时,85后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职工徐川子代表以小小电表为例,展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了历史巨变,让她坚定信心,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干担当,带动更多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这十年,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社会服务各领域,处处都有青年的身影,处处都有青春的担
28、当。“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年轻航天人抒发的豪情壮志;“()”,这是年轻学子立下的铿锵誓言;“()”,这是年轻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广大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勇立潮头、奋勇搏击,青年一代必将收获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必能让青春绽放更为绚丽的光芒。18.请在文中横
29、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0.上述文本摘自人民日报,请你从文本中摘取一句话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之为“植物的感夜性”。叶片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规律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学界至今对植物“睡觉”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知之甚少。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从距今2.5亿年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上,首次证实了()。该化石在云南曲靖出土。团
30、队观察到,在植物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从形态与大小看,叶片中脉一侧的咬痕总与另一侧的咬痕存在略微差异,而离中脉越近或离叶片基部越近时,两侧的咬痕差异越明显。(),团队发现,这些化石上的“虫眼”结构竟然与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昆虫取食留下的结构一致。因此他们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这一发现,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21.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虫眼”指的是果肉、种子、树木、木器等上面虫蛀的小孔
31、。那么,“虫牙”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述“虫牙”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朱光潜的谈美中提到三类不同的人对一颗古树的不同看法。如果是商人,会注重古树的价格与所能获取的利益;如果是植物学家,会测量古树的各种数值,得出标准结论;但如果是艺术家,则会心无旁骛地欣赏其艺术性。三种态度体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商人看重的是实用,植物学家注重科学,艺术家则更看重审美。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振华中学将举办以“思维审美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32、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综合能力调研语文简版参考答案(终模)一、(35分)(一)(17分)1.B2.B3.D4.论题一致。两则材料都是阐述“中国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论题相同。内容互补。材料一侧重论证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二者内容互补。5.坚持道路自信,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落实“真实立体全面”理念。坚持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二)(18分)6.C(
33、3分)7.D(3分)8.落花飘零是指花下落后飘向远方,预示朱湘悲惨命运。落花飘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朱湘命运的悲惨很大程度上是其性格的缺陷造成的。暗含文章中心,在挫折与不满的时候应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敢于接纳包容,对现代人具有启示意义。9.故事的最后,道院的花终究还是下落了,朱湘投江自溺而亡。而在那落花下,他的霓君修身入佛,逃避失去他的悲痛。唉!风又吹来了,落花乘风而起飘向远方,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二、(35分)(一)(20分)10.HMT11.A12.B13(1)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2)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14不计前嫌,称
34、赞他人功绩;荐拔人才,不求知恩感义;宽容大度,人己一视同仁。(二)(9分)15.A(3分)16.该句的大意是你我双目流泪,相爱却无法相守。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而在文词中提及词人与自己恋人依依惜别之景与题诗之景相似。都体现了与恋人深厚的情感,也都表达了与恋人辞别的悲痛。(三)(6分)17.(1)恐年岁之不吾与朝如青丝暮成雪(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三、(20分)(一)(11分)20.拼搏进取堪当大任生逢其时21.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2.选择: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具有概括性与启示性。
35、直接表明主题,浅显易懂,符合报道对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二)(9分)21.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远古时期的植物也有感夜性与大量现生植物进行对比研究后22.虫牙是细菌感染到牙体的组织,引起牙体硬组织腐败、崩解的疾病。因为人们把细菌认为是肉眼看不到的虫子,认为是虫子侵蚀坏了牙齿,所以叫虫牙。四、(60分)23.(60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等级一等(20分16分)二等(15分11分)三等(10分6分)四等(5分0分)基础等级内容分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充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充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
36、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句子较精彩个别地方有创意补充评分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
37、“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见解新顾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道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国公韩琦有大功旧德,夷夏之人都景仰他。熙宁初年,韩魏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黎挺建议,想要在白塔建城,公答应了他,等到
38、本路兵马夫丁已经准备好,敌军骑兵也到了塞下,黎挺担心军队到来后事情不能成功,并且让自己担任罪责,于是跑到京城,详细地上奏形势如此,以及战事值得担忧的的情况,向朝廷请命。朝廷只责备韩琦不应当增修城池,致使这一个地区的城池陷于奔驰的状态,却不知道最初建议谋划的是黎挺。韩琦也不为自己辩白,等到城池建成,没有战事,韩琦又上奏黎挺的功劳,朝廷下谕褒奖他。韩琦镇守大名,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即使生病不能出来,也允许通报消息请求命令,然后他在卧室内判决,有人认为韩琦担任的事务过多,请他不要再自己审核,将事务委托给助理官员和下属,从而让自己稍稍便利安适。韩琦说:“讼词在官府,人
39、的大事或者生或者死,或者给予,或者夺取,我怎么敢简略呢?我担心自己做的不够,不曾敢有所简略。更何况是委托给他人呢?”韩公掌权十几年,辅佐三朝,罢黜升迁群臣,他在朝廷内管理尚书台,在朝廷外,总管藩镇,出自他门下的官吏超过了朝廷官吏的一半。然而这些人知道感念韩公恩义的很少,有人以此议论,韩公说:“我按照最公正的道来推荐人,因而不求别人知道,最公正的道,责备人而不逃避别人的怨恨。只求无愧于田地,怎么能再要求人心呢?” 熙宁年间,韩公留下镇守北都,辽国的使者每每经过边境,一定先告诫他的属下说:“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 辽国的使者给京兆尹写信,按照旧例,在信纸的结尾签字,到现在,写上全名,他被辽人敬重畏惧到这种地步。每每有使者到国度,一定会询问侍中是否安康。后来,韩公的儿子韩忠彦奉命出使辽国,辽国君主曾经问中原的使者说:“前来的使者与丞相一样吗?”有人说:“相似。”就命画工画下他的画像。材料二:韩公掌权时,最被司马温公刺激而恼怒,然而韩公包容听从接受,几乎不表现在脸色上。常朝之日一旦不领班,王陶至就指责他跋扈,而韩公也没有怨怒的神色。大概是自己担任侍从台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自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侍从台谏的指责。这正是没有意念没有自我、为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的道,实在是贤人君子的美好品德,也是国家的没事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