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1.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一、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如:请你等一下。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
3、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七八个人学校距这里二三里。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领导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
4、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七、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
5、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
6、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八、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
7、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十、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
8、词 2.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
9、“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下册 语文期末 考试 重点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