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优秀教案【9篇】.docx
《向心力优秀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心力优秀教案【9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向心力优秀教案【9篇】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向心力优秀教案【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2、,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
3、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4、。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
5、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向心力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
6、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
7、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篇三 一、说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第六节,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
8、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三、说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克服以往“重知能、轻情感”的缺点,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所有目标都较为具体,这样做是为了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 四、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学生对两个公式的建立过程有深刻的认识;通过例题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教学难点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运用具体实例,使学生对匀变速
9、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有较多的感性认识,Flash课件辅助,使学生理解可以由v-t图象导出位移公式,再回头印证前面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 五、说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让学生先认识再探究进而掌握运动的规律;勤动手、善用脑进行再创造,使能力获得全面培养。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Flash课件,动画展示v-t图象推导位移过程中2等分时面积差异大,4等分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无穷时没分别,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方法,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学案的设计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探究规律部分有提示,给学生以引导作用;课堂练习部分选用了与课本例题相似的
10、题目,在题目之前有特别提醒,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后练习选用课本上的例题,题目之后有提示,提醒学生完成后与课本例题对比,寻找不足,规范解答,充分利用课本例题的示范作用。最后的阅读题利用课本阅读材料上一个小小的印刷错误设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语气词,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板书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层次分明,对学生归纳总结起到示范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实例引入让学生观看“神六”起飞、汽车刹车体会什么样 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1、,丰富感性认识。 第二环节由汽车加速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两种推导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环节用同样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里方法一因为平均速度是难点,所以教师要用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刚刚所学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导出位移公式。对于方法二用v-t图象推位移公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出关键词组提示学生,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的基础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图象上图线下方围成的面积计算位移的数值,由学生自己
12、计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环节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点评。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本环节给出两个例题(例题2为备用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点评,提醒学生解答这类题必须先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公式求解;解答过程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复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分;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正确区分各种功率(电功率、热功率、机械功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公式,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对本章的考查,多以选择题
13、和实验题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实验的考查灵活多变,包括仪器的选取、读数,器材的连接,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此,对电学中实验的复习,要抓住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与限流接法的选取以及电路故障分析等重点,还要加深和巩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总是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对本章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比较弱,对实验题中器材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选取、电路故障的分析等都比较薄弱。因此在复习时,要加强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并特别加强对实验部分的复习。 三、教学目标
14、: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并会运用电阻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2、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掌握电功率、热功率及机械功率的区别与计算;焦耳定律及其运用 4、本章四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器材选择、接法选取等;电路故障的分析 (电学实验另设专题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识点 2、利用学案导学,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解各实验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严谨性,培养认真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典型计算题及相应实验的计算与分析,让学生体会电路规律的实用性与利用学到的规律解
15、决实际问题成就感,从而加深对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电功率、热功率及机械功率的区别与计算 3)本章四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器材选择、接法选取等;电路故障的分析 五、教学策略:对重要知识点建立框图,力求简明扼要;对电学中实验的复习,要抓住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与限流接法的选取以及电路故障分析等重点;利用学案导学,在复习中注意讲练结合。 向心力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
16、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17、.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18、.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思维对话 课前活动 学生实验: 以电动玩具赛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在地上画出
19、一圆周作为赛车的轨道。将绳子穿过一个空心笔杆,绳子的一端系玩具赛车,另一端系一个弹簧测力计。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相互合作 观察现象 现象: 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不变。 知 识 回 顾 问题1:回顾: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 问题2:回顾: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向及大小。 问题3: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查看前面笔记回顾所学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不变)。 2.物理意义: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方向:时刻指向圆心。 大小: 3.内容:物体
20、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ma 情景引入 1.感知向心力 问题1:在课前实验活动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准备好的一端系着小橡皮的绳子,让它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安全),说出你感觉到了什么? 过渡语:由此可看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存在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力。 学生自己活动体验 1.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不变。 2.感觉到绳子对手有力的作用 寻找向心力 问题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1)、地球绕太阳近似做什么运动?(2)、为什么地球绕太阳
21、做这种运动? 问题2:对上面的问题2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且求出合力? 问题3:请同学思考如何让带细绳的小橡皮做不同于问题2的匀速圆周运动?建立物理模型且分析其受力情况,求出合力? 问题4:通过上面例子,总结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过渡语:前面我们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中方向始终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独立思考,完成受力分析图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1.(1).地球绕太阳近似做圆周运动并且是匀速圆周运动。 (2)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 2.=F 3.(1)=T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22、 1.可受一个力或多个力 2.合力指向圆心 3.合力可以是弹力、引力、摩擦力等性质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合力或分力。 3.认识向心力 问题1:请同学们在总结归纳上面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向心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特点及作用效果。 问题2:对于向心力大小的表达,有的同学认为是:=;而有的同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认为是: 两个式子你认为哪个正确?如果都正确请说出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建立? 过渡语:对于这两个式子是否能够相等?提供的合力是否就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需要实验来验证。 总结归纳,交流评价,记录笔记 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向心力教案 篇六 【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篇 向心力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