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_1.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_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3、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4、: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乡村田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
5、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niu 。 2、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4、认识生字生词,按课标要求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积累词句,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培养通
7、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5、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6、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2、精读课文45课时 3、略读课文24课时 4、口语交际1课时 5、习作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
8、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
9、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并归纳: 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
10、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
11、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4、春雨有什么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3至5自然段。 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 4、讲解“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 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 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 “可
12、”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 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 “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
13、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课下练笔 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
14、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15、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
16、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篇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