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docx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第一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高度依靠低本钱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并由于资源和要素的低本钱,使经济增长高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无论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促进经济协调进展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待时。经济增长方式从本质上确定于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增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投融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虽有起伏,但始终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之中。1
2、979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的速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靠低本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 以“十五时期为例,中国能源、电力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都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水泥产量增长79,钢材产量增长187。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其次大国。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到达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
3、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费量到达3.88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消耗的54。由于大量低效消耗资源,污染物的排放日趋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特别严峻。近年来,中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上的投入明显加大,但仍赶不上粗放型增长造成的破坏。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其次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其次,经济增长高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加剧了经济内外失衡即投资与消费失衡和内需与外需失衡。 同样以“十五时期为例,投资增长相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高于“九五时期1倍以上,投资增长明显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4、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1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远远高于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的速度,投资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增加了6.2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持续提高,由2001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1.1。持续的投资高增长,不断转化为生产实力和供应实力,使资本形成率不断提高,而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使最终消费实力相对于生产实力不断萎缩,在国内市场难以消化不
5、断扩张的生产和供应实力的状况下,过大的生产和供应实力通过扩大出口来释放,必定加剧外贸顺差扩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20012006年,中国外贸顺差由225.5亿美元提高到1775亿美元。 总之,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不仅带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外部约束性不断加剧,而且使潜在风险和外部压力也不断加大。 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进展环境看,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正在发生转变,有的正在接近拐点,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推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首先,生产要素低本钱优势起先减弱。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生产要素低本钱优势正在发生重大变更。一是劳动
6、力供需总量和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加之不断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使劳动力社会本钱上升压力加大。根据测算,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可能在2022年从增长变为稳定,然后慢慢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加快,劳动力总量和结构都将发生明显转变。换言之,随着“人口红利慢慢耗竭,劳动力本钱势必会加快上升。二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和矫正土地价格扭曲,土地本钱将趋于上升。三是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加,对国际市场依靠程度提高,将使资源本钱有较大上升。四是用经济手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使外部本钱“内部化,将明显加大环境本钱。因此,我国生产要素低本钱优势正在发生转变,假如不加快转变传统增长方式,并随着生产要
7、素低本钱优势减弱而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难以持续。其次,资源环境承载实力接近极限。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主要矿产资源,我国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较差,主要资源的国内保障实力脆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规模快速扩大,能源资源消耗量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假如说以往缓解资源环境冲突还有较大回旋空间,但进展到今日,一些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实力已逐步逼向极限,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持续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排放增加,就可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实力的极限和边界,引发系统性风险,付出的代价将是难以估量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资
8、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这必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第三,投资持续高增长的冲突越来越尖锐。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必定加剧投资与消费失衡,造成不断扩大的生产和供应实力与最终需求的缺口难以通过最终消费的增长予以消化。投资高增长必定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排放增加。通常状况下,我国每百元投资品中,用在工业设备上的不过32元,而用在土建上的要占60元,而其中相当部分又用于高耗能的水泥、钢材。我国消耗的水泥占全球一半以上,消耗的钢材约占40,与投资的高增长不无关系。投资增长过快,还会使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收益提高,使少数人获益,进而加剧全社会收入差距
9、扩大。 第四,出口过快增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不仅造成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效益下降,也加剧了内需与外需的失衡。虽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过剩的生产实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出路,外需也确实吸纳了中国很大一部分过剩产能,但这只能减缓和拖延我国产能过剩冲突显性化和引发危机的程度和时间。出口过快增长,造成过大的贸易顺差,还会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虽然我国贸易额占世界比重仅为7左右,但对我们的反倾销案件却高达15。我国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在开放环境下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形式之一。持续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国内能源资源无法支撑,而且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难以承受这样大规模、低水平、同
10、质化的出口数量扩张。 综上所述,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条件转变看,再按传统增长方式进展下去,很难持续。假如经济增长不能从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就会逐步枯竭,即使在确定时期仍可以实现高速增长,但终究将难以持续。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引发“高速增长期的终结。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培育市场功能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我们的进展阶段有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是“黄金进展期,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总体上还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型而不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型阶段,往往
11、也是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是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强度最大的时期。我们不能脱离进展阶段探讨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但是,即使与相同进展阶段的国家比,我国增长方式粗放的特征仍更加突出,根本缘由在于体制条件,主要症结是要素市场进展滞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财税、投融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资源配置权过多过大,使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压力在确定程度上被政府层面挡住,没有通过价格信号传递给市 场主体。而在现有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在经济进展上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过度强调“赶超和“跨越式进展,依靠行政力气推动进展,客观上延缓了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靠,主要缘由是资源和要素价格
12、扭曲。长期以来我国水电油等资源性产品和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劳动力相对过剩也使工资水平难以上升。资源和要素价格过低,使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和要素的投入,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缓慢。而在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的状况下,地方政府推动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靠。由于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被人为压低,不仅使投资本钱低、投资需求过热,而且使资源消耗型出口也因本钱低而得以快速扩张,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外汇储备的不断累积和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确定条件下,这必定引发流淌性过剩问题。 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靠,从根本上说也
13、与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有干脆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建设者的角色,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却不到位。这就造成政府新增收入被大量投入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而社会保障、义务教化、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严峻缺乏。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比方2006年财政收入到达3.87万亿元,假如再加上约1.2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1万亿元的收费等预算外收入,实际的政府所得份额可能要占国内生产总值近30,政府所得份额不断增大,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的条件下,必定干脆和间接地推动投资高增长和投资率的攀升。同时,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实惠政策大量招商引资,设立大量以出
14、口为导向的开发区,造成国内资源配置向出口部门倾斜,也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部门的依靠。 因此,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增进市场功能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渐进的市场化过程,也就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企业在市场机制和竞争压力下,逐步加快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设立技术标准等手段,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推动,但这种模式所需时间较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20世纪60年头,前苏联在与美国的抗衡中意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力求在较短时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强
15、制在某些部门推动技术进步,没有从调整体制入手,缺乏制度性约束和动力机制,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动引导作用,但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改革,培育市场机制,增进市场功能,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突破,从根本上取决于体制创新,重点是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一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资源价格偏低,利用资源的“外部性本钱得不到合理补偿,必定误导资源性产业过度进展,致
16、使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压力和动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扭曲,造成对资源过度需求和奢侈,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而资源产权制度缺失,全部者权益得不到表达,是资源价格扭曲的重要制度条件。 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就要使各种资源价格不仅反映稀缺程度,还要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反映生态和环境本钱,打破资源开发垄断和市场分割格局,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中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煤炭、石油、自然气、金属矿、水资源等不同资源的属性,完善煤炭、石油、自然气、金属矿、土地、水资源等各种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收益用于资源节省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对低收入者 的补偿;理顺资源税和
17、资源费的关系,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率,增加对资源开采地区的补偿,在条件成熟时把矿产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整合起来;在部分垄断性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激励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建立健全资源有偿运用制度,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流转、产权爱惜的现代资源产权制度。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短期内会遇到一些阻力,还会带来低收入者承受实力问题,但不下决心推动这项改革,价格扭曲状况便很难扭转,转变增长方式也很难落到实处。 二改革财税体制 现行的财税体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心的收入比重有了较大
18、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没有作相应调整,近年来,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工资上调和社会保障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虽然增长较快,但远不能满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客观上刺激了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进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传统重化工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要求对现有财税体制进行新一轮战略性调整。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合理划分中心和地方权责的基础上,相应提中学央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增值税转型,逐步提高干脆税收的比重,建立干脆税和间接税合理配置的税制结构;改革完善资源税、开征环境税,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税收制度;开征物业税,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
19、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适当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管理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扩大预算管理范围、建立预算编制与执行分别的监督机制,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主动进展,但现行投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与投资体制配套的土地管理和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投资管理责任缺乏约束,政府投资的公共性不强,公共决策机制缺失。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必需加快土地管理、环境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增加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推动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
20、全公共投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约束投资决策中的机构利益行为,逐步变更目前各级政府投资决策机构“权重责少的状况;增加政府投资的公共性,逐步消退城乡间、地区间和不同收入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土地出让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切断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楼堂馆所的主要资金来源;建立公共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加支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力;强化投资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提高投资决策透亮度、增加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增加地方人大对重大项目的监督作用,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
21、放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过去28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各级政府的主动努力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调整功能逐步增加,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方式、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转变和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一个重要缘由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依据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主要任务是,完善中心政府宏观调控体制、机制和方式,提中
22、学央政府宏观调控实力和效率,增加涉外经济管理职能, 保持内外经济协调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调整和明晰地方政府经济调整职能;增加市场监管职能,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更多的力气放在进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协调又适度分别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对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实力。 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是影响政府行为的重要因素。要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重要指标统计考核公布制度,形成政府机构、专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约束性指标行政问责的效力,并逐步将单
23、位生产总值能耗、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环境、耕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中去,增加各级政府节省能源资源、爱惜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五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不志向,除了政府管理、市场体系等因素外,企业制度不健全也是重要缘由。国有企业改革仍未到位,政企不分尚未消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对市场信号不能做出正确反应;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民营企业多数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征。 构建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变 经济 增长 方式 体制 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