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为您带来的9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指定条件的图形。 三、教学准
2、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设计,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2、现在老师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想把它剪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应怎么剪呢?同学们动手试试。 3、出示课题动手做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内探讨剪切的方法。 2、师巡视。 3、小组汇报。 4、课堂内总结: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忆刚才你们是怎样剪平行四边形的,你们剪得边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2、总结: (1)平行四边形:从一组平行边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2)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到对应边
3、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从上底的一点到对边(下底)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巩固练习 1、P21试一试第一题。 学生依次标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再找出它所对应的底。 2、P21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 画出给定底的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从设计上讲,仍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测、推导,从自己的演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画高时,学生们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不会用三角板去画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
4、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5、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 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 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
6、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进
7、行算理探究。 师:出示生自编算式(12)+(14),请大家猜猜看,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几呢?独立尝试,汇报各自的计算过程与结果。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结论1:(12+1416) 结论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结论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讨论验证 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 3、理解算理。 师:刚才有人说结果是(),有人说是(),还有人说是0.75,到底谁对谁错呢?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折一折,一起来验证一下到底谁对谁错。开始。 注意通过
8、展示学生的折纸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通分过程,明确()+()=()=()是错误的,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减呢? 出示小数加法算式“4.21+5.3”,提问:“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 师: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为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2:小数点没对齐。 师:小数点没对齐也就是什么没对齐?数位没对齐 师:数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当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在来看
9、这道分数题,他们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吗?(生:不可以。)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现在大家明白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减的原因了吗? 4、小结算理 谁来说究竟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呢? 生汇报:先要通分,(也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把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1迁移应用,解决减法问题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与,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回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规律,内化提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
10、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加减。(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通分转化同分母分数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 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11、(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
12、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
13、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14、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设计说明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挑战者”号飞机失事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机毁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带来的危害,领悟到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的情境创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2、重视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推理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本设计在教学例1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充分的操
15、作、试验、讨论、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然后引导学生用直观、简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清思路,为后面数量更多的找次品问题做好认知和方法上的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3瓶钙片 学生准备 每人8张圆片学具 每组1张找次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课件播放“挑战者”号飞机失事的录像。 2、引导学生猜测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 3、导入新课。 1、看录像。 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驾驶员操作不当。 生2:飞机故障,零件不合格。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列举生活中质量
16、不合格的产品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0分钟) 1、出示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出示一架天平: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出示3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导学生尝试找出轻的一瓶。 4、引导学生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5、引导梳理、比较:无论是先称哪2瓶,只要称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1、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1)打开瓶子把钙片倒出来数一数。 (2)用手掂一掂。 (3)用秤称一称。 2、认识天平,明确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在天平两端放入质量相同的物体,感受天平平衡的条件。 3、利用学具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3瓶钙片,
17、进行实际操作。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5、汇报:只要称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2、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称,天平两端各放1瓶,至少称()次才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两端各放2瓶,至少称()次才能找出次品。 三、合作交流,发现最优方案。(15分钟) 1、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说一说“至少”的含义。 2、组织小组合作找出次品,填写表格。 3、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组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4、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1)分成的份数、分的方法与找出次品所要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2)怎样分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5、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9个、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
18、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1、读题,说一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合作,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作记录,1名同学填写“找次品记录表”。 3、利用实物和表格汇报: (1)分成8(3,3,2),至少要称2次。 (2)分成8(4,4),至少要称3次。 (3)分成8(2,2,2,2),至少要称4次。 4、讨论、交流,明确:把8分成3份(每份数量尽量相等)去称,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 5、小组合作操作、验证,汇报试验结果。 3、用天平从7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次品轻一些),把7件物品分成()份称较合适。 4、有8瓶水,其中7瓶质量相等,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7瓶水略重
19、一些,至少称()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糖水。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8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2、补充说明: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的数量尽量相等。 1、独立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2、汇报,说明自己的最优方案。 5、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略重),那么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最少而且保证能找出次品?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经过一段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后又将迎来这一学年的总结工作,看着他们这学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获
20、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真的很欣慰,而回顾今学年的教育历程,我们记忆犹新, 幼儿园中班个人总结。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回想着与他们生活的情景,有些依依不舍,忙碌的日子总是那么快却又是那么充实。 带了一学年的中班幼儿,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中班幼儿在各个领域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已了如指掌,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认真地去执行。这学年我们班没有加入新的幼儿,我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给他们相应的锻炼机会,例如:我们班的李岳恒、孙诗凝、郭悦彤等,他们几个人在班上的能力都比较强,我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安排他们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做老师既可以省下时间去观察其他幼儿,又在他们自身的能力上给予了
21、锻炼,我和他们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平时,我能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和心血。我经常和他们谈心,抓住他们的闪点鼓励他们。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一经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性、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 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色彩斑斓地儿童世界里,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拨动一棵棵幼嫩的心弦,弹奏美妙地乐章,用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尊重热爱每一个孩子,不仅要爱那些活泼聪明的孩子,同时也要对那些
22、特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长好、学好、玩好,每人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根据班级情况以“纲要”为准则,制订班级计划、月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在半日活动中不仅以游戏贯穿各科教学,并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使幼儿身心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家园互动,做好家长工作。.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活动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同时,孩子们在学校中碰到了什么难题,我们总是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一致共同教育。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也留下了一些不足:
23、如对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倾听需要还不够,往往找不到孩子们的热点生成需要。同时如何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渗透到一日活动中,也是必须研究的话题。 在这一年中,我很幸运学到了不少东西,在业务上也有欠缺,也需努力做好一点。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在教学活动的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还需进一步努力。 这一学年的工作,忙忙碌碌,感受也很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虽然没有骄人的成绩,但孩子的进步使我得到安慰,也给了我干劲和勇气。我将在新学年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把工作做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
24、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
25、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
26、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大屏幕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 教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合作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1:橡皮泥容易变形,我们可以把橡皮泥压制成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再测量长、宽、高从而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学生2:可以把梨放到装水的量杯里
27、,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排水法”。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许多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3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记录单里。 (2)请小组代表上台重点介绍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3)教师适时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教师: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你还能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4再次实验,深化认识。 实验一:请同学将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观察量杯中的水位发
28、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把一块石头放入装满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完善结论。 V物体=V下降部分; V物体=V溢出部分。 教师:我们现在懂得了利用转化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谁来说一说,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可以利用刚才的方法测出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29、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
30、式计算。267123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
31、面积呢?如何列式呢? 生: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1)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32、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
33、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
34、是怎样计算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
35、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
36、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37、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 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3)同桌讨论怎样列出方程。 (4)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书学生的方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板书: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
38、12 检验:(引导先生口头检验)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5)学生选择其余的方程解答。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块该怎样列方程(课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中的少换成多)让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种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都比较容易。 3,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应用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
39、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x本。 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x只。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x只。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世界上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亚洲的面积比大洋州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km 共有1428个网球,
40、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甲乙两数的和是183,甲数比乙数的2倍还多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
4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
42、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
43、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