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解读(精选5篇).docx
《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解读(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解读(精选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企改革方案指导意见解读(精选5篇)国有企业改革 篇一 国有企业改革 经过30年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成绩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 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或国家独资的公司制企业。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 一是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二是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运作基本制度,各专门委员会开始正常运行;三是外部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决策;四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3、为加强企业管理和加快技术进步建立了制度基础 建立现代企
2、业制度为企业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许多国有企业努力实施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4、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一度困难重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5、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有所改善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加大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也有改善。一是国有企业户数大幅减少。二是国有资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三是国有资
3、产进一步向基础性行业集中。目前,国有企业在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民用航空、航运、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性行业的企业户数占全部国有企业户数的28.6%,资产总额占到55.6%,国有资产总量占到61.9%,实现利润占到67.7%。 6、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有人认为,经过改革,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了,现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已经不起主导作用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国有经济整体素质
4、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大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年均减少8%,但户均资产 2.4亿元,比2003年增长22.7%。国有资本向能源、原材料、交通、军工、重大装备制造和冶金行业集中的态势明显。2006年,基础行业的国有资本3.3万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本总量的70.6%,比2003年提高5.4%。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会资本1.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1倍。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着我国几乎
5、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 国有企业改革 1电设备占全国的75%。 国有企业改革是空前艰巨的事业,虽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但是改革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还有很多任务包括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有待完成。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些国有企业尚未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名义上已经建成现代企业制度的,也往往“形似神不似”。
6、由于央企改制大多在子公司层面进行,如果话语权最多的大股东不改制,也难以要求下面改制的企业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行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普遍现象,多数按照公司法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的执行职能事实上合一,与按照企业法注册、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国有独资企业一样,都是“一把手”负责制。其结果是大企业的兴衰成败系于一个人身上,风险极大。 2、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 虽然经过多次调整,国有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还有不少企业盲目扩张,债务风险很大。而且管理层级过多,资本链条过长,许多二三级企业业务重叠交叉,专业化发展能力薄弱
7、,主业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资产不多,却有四级或更多的管理层级,层级过多使有些企业出现失控现象。 3、垄断企业改革任务艰巨 垄断行业是中国国有经济中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国有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大多数是具有一定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如电力、铁路、邮电、民航、电信、邮政、天然气,但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通过管制维持垄断的理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对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行了政企分离、政资分开、业务分离、引入新竞争者等方面的改革,如电力行业实行了“电网分开”,电信行业实施了“成立联通”“移动分家”“南北分
8、析”等改革,改革取得了进展,但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垄断行业改革仍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现有改革偏重现有企业重组、忽视创造公平准入环境和引入新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竞争的市场结构。而且在产权改革和监管改革方面也相对滞后,难以避免垄断行业滥用垄断优势地位。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抑制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使外部资本面临很高的进入成本,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这些行业的低效率。 4、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获得科技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大量的科研人才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过去几年,中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也不断增强。尽管如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低,而且总体上自主
9、创新的活跃程度还不如非国有企业。 5、改革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转换身份的经济补偿标准偏低,有时偏低的补偿标准都得不到严格执行。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企业改制后陷入困境。如有的地方股份合作制不但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再次使企业陷入困难。 6、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资委在角色定位上,依然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对国有企业而言,基本上还是“婆婆”加“老板”的管理方式。第二,国资委在管控模式上,具有太多“淡马锡”的情结,具有把自 身建设成为全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倾向,但是,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中国的大国国情
10、,也不符合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思路。第三,国资委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缺乏战略向导,没有从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的高度去思考国有企业的定位,重点只是关注企业之间的重组。第四,国资委在企业考核上,重视短期利益和对经济业绩的考核,忽略了对社会公共效益的考核,没有在考核上处理好国有企业本身具有双重职能定位的问题。第五,谁来监管国资委的问题? 应该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关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还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出了原则要
11、求。我们一定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这样做,我们一定能胜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的任务。 将进一步深化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成为这方面改革的重点; 国有经济布局将进一步优化,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将对垄断行业改革,禁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时会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并且对垄断企业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将会加强; 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将会日趋完善; 出于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将会大为提高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还远远
12、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以炼油业为例,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央企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08年营业收入总计约3000亿美元),但其规模之和还抵不过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一家(2008年营业收入约3700亿美元)。 国有企业改革系列(一)-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集团管控模式演变 - 20170728-1 篇二 国有企业改革系列 (一) 基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的集团管控模式演变 罗丹 方任飞 一、新一轮政策表明国企改革进入了以国资改革为主题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特殊产物,掌握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直成为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大体
13、经历了放权让利、建立初步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登陆资本市场等阶段。随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国企改革进入了以国资改革为主体的新阶段。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出了国资监管方式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思路,更体现了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视。未来将逐步借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调整以及资本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中提出了四点改革: (一)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国有资产出资人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
14、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 (二)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三)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臵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 (四)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 结合2017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通知不难发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
15、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主旋律。过去管企业的模式将彻底被取代,未来以第三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主要平台的管资本将成为主旋律,这就使得各大央企国企“管资本”定位下的集团管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十分重要。 二、逐步形成总部“管资本”与二级平台“管资产”的管控格局 根据改革的具体思路和要求,出资人权利将从国资委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来直接行使, 在“管资本”的总部定位下,基本形成了总部-二级平台-三级子公司的清晰架构。总部作为资本层,设立资本投资和运营平台,以股权关系为管理纽带对二级平台进行投资和资本管理,行使所有者的职责;二级平台以业务板块划分,作为专业业务管理平台负责业务推进
16、;三级子公司则为具体的经营单位。具体的管理条线上,集团一般采用逐层管控模式,总部仅对二级平台实行管控,不直接管至三级子公司。 为了实现这一具体要求,需要在集团管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总部作为投融资平台“管资本”与二级平台作为经营实体“管资产”的关系,明确总部与二级平台之间的功能定位以及各自应当加强的核心能力建设。 三、在“管资本”新定位下,集团总部应加强具备战略价值的管理职能 随着集团总部定位的逐步明确,总部应在有限的人力及行政资源约束下,充分发挥其职能,承担“管资本”重要使命:借助搭建资本运营平台对资本的高效配臵,达到国资的保值增值、强化产业布局与投资、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并实现对集团整个
17、运营体系的有效把控和监督。总部应着眼于具有战略价值的产业投资管理职能,考虑剥离工作量较大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对工作内容存在协同的职能进行整合,以提升总部的专业化管理能力。通过对国有企业总部管控模式改革的大量实践,我们认为集团总部着重构建以下核心职能: 1.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寻找并为产业发展指引方向,决定了产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因此制定符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战略规划,并稳步推进对集团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强化公司对外部市场分析与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与脉络,统筹制定集团总体战略、指导二级平台制定业务战略及经营目标,并跟踪战略落地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实现战略的闭环管理。加强在集
18、团层面配臵资源相关职能的建设以支持战略落地。 2. 资本运作 集团总部明确“管资本”的功能定位势必要加强专业化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资本平台搭建、股权投资、多元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借助资本杠杆,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臵和保值增值。提升投资项目投融管退全链条管理能力,降低投资风险。同时积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布局国家重点发展行业,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水平。 3. 监督管理 加强对集团各级的监督职能,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切实加强备案管理和事后监督。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涵盖审计、内控、合规、全面风险管理、纪检监察、安环、所属企业监事管理、党群巡视组等多项职能,做到权利“放得下,管得住”。 4
19、. 干部管理 人事权是落实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干部管理职能,确保在放权的过程中保证二级平台经营路线的正确性。对二级平台经理层成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以及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管控,建立后备干部梯队体系,借助多种考核激励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5. 法人治理结构 搭建逐级授权的三级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制度,明确授权事项在企业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落实相应责任,严格责任追究。重点推进董事会及监事会建设,加强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完善专业委员会组织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 四、对二级业务平台授权关键业务环节以及人事、考核等职能 在明确了总部的“管资本”定位后,具体的“管资产”职能下放到二级平台企业。对二级企业进一步独立运营的相应职能要求有所提高。从过去经验来看,集团总部往往在运营层面大量参与对二、三级企业的管理,管控事项过多,造成二级平台作为专业运作平台权责过于局限。但是新定位下对二级企业的授权也并不是无限制的。这需要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契合,选择合适的授权范围和深度,并有效控制风险。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汽车行业产业链庞大,细分产品众多。大多数规模以上整车企业业务涉及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经销等业务环节。集团总部专注于发展战略和资本运作等职能
21、后,相应的业务环节的具体管理必然下沉到二级平台公司,二级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研产供销关键环节的管控。根据各业务的公司的规模、盈利性、战略重要程度、业务相关程度等方面,将所有业务划分业务板块,确定对不同板块二级平台的管理幅度和深度,从而确定对其的授权内容。但是总体来说,二级公司将承担原本属于集团总部的生产管理、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及售后管理等具体业务职能的统筹与资源协调,并对所属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 在二级平台具备相应承接能力的前提下,除了构成价值链关键环节的业务职能以外,还可将人事任免、考核与激励、三级企业资产管理(包括三级企业的并购重组、产权管理)等权限下放至二级平台,并在投融资管理
22、上通过设臵限额进行授权。 五、管控模式的落地要注意分类授权和完善配套 集团企业业务板块多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难以实现授权一步到位。因此对二级平台采取“一刀切”的管控模式可能导致对新业务管控不到位而对成熟业务管控过细。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在逐步放权的过程中采用分类管控模式,核心就在于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不断演化的分类授权机制。以国投为例,其在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相结合的整体定位之下,从外部条件、公司治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竞争力四个维度对二级平台进行系统评价。根据得分水平,国投将二级平台公司划分为充分授权、部分授权、优化管理三类,在明确各个类别的具体管控力度同时,允许在实际操作中基于该分
23、类原则对具体细项和限额额度等进行调整。此外该授权体系应当是动态更新的,集团总部将定期评估二级平台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二级平台的授权。 将总部与二级平台的职权进行再划分是一项牵涉众多业务及职能部门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影响二级平台相关授权职能落地的因素包含: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董事会是否协调运转、经理层是否具有自主经营权、选人用人及薪酬分配等是否合理并与市场接轨,制度流程体系是否完备等。在有效的权责分配和管控体系基础上,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具有活力的独立市场主体。 六、参考借鉴标杆的同时,仍需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淡马锡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国有企业占很大比重的经济体,“淡马锡模式
24、”的成功更是被诸多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借鉴。淡马锡管理着55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化资金,其管理关联公司证券的代管部仅有53名工作人员,每年的经营费用也不到3000万美元。如此高效的核心在于公司总部清晰的职能定位以及内部建立以强大董事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管控治理结构,对旗下企业保持“收放有度”的管控制度。在对旗下企业的管控上,基本原则是只考虑推动企业长期稳健发展,不介入日常经营和商业决策。淡联企业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积极考评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表现,挑选管理层接班人,制定并考核其薪酬。但同时必须及时向淡马锡呈报其董事会会议备忘录,提交定期财务及管理报告以及公司有关投资和贷款方面的计划等,供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企改革 方案 指导 意见 解读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