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篇一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5分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
3、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教师接着提示: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 板书: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实验探究 讲解新课(35分钟) 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 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
4、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考: 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1分钟):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
5、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2分钟):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注意: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1分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早期
6、机械唱盘表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2、通过类比引出声波的概念(2分钟) 教师重复刚才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水滴使平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考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 板书:2.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7、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5分钟)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4分钟) 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怎样防御声波枪。假如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保护起来呢?注意: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动员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御声波枪? 学生可能提出的办法有: 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师评议:声波枪所发出的次声波很特殊,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损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难吸收,到现在还没有攻克。) 将声波枪发出的声波反射回去(教师评议:把次声波反射回去或想办法
8、对它进行干扰,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这些中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去进行研究。) 潜入水中,用水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进入真空,用真空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用固体物质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加以分类,区别对待(前两种方法尽管偏离了我们的课堂研究方向,教师也要向学生简要解答一下,并予以鼓励,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假设: 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
9、(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教师提示: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实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固体、气体对我们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5分钟)
10、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办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 学生代表交流验证过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板书: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联系生活,巩固新知(5分钟)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和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动物大多数都具有听觉。而
11、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就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在河边钓鱼的人最怕别人在旁边追逐打闹,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纶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一个小孩儿学大人们钓鱼,侧着身子坐在水边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手,因为害怕惊跑了鱼而不敢回答。 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据说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30多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耳疾,听力完全丧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将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键盘上感受旋律,继续自己的创作。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美妙
12、的旋律。 现在同学们听到的田园交响曲就是贝多芬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表达了作者丧失听力以后对大自然深沉的眷恋之情,与命运交响曲一起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交响曲之一。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经历种种挫折和不幸,但是,只要我们能像贝多芬那样,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师指出:虽然我们刚才的假设都是错误的,但我们却通过 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找到材料来阻断次声波的。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防御声波枪呢? 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3分钟):有空气时,发声体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13、当用抽气筒抽出部分气体以后,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变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推导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板书: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提出问题:假如现在有人要用声波枪向我们袭击,我们该怎样防御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在我们周围设立一道真空。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1995年,美国士兵在索马里使用了一种高粘度的泡沫,企图将示威的群众粘在地上,但是聪明的索马里人却很快地发现,只要在地上铺上报纸,人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让花费了巨资来研制泡沫的美国人无可奈何。现在,美国人又研制出了新式武器声波枪,但是,我们这些只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仅仅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就想出了防御的办
14、法,不知那些美国人听到这些消息后,会做何感想?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哪?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声速(2分钟)。 创设情境:有时候会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画面,演员的口型与我们听到的话不同步,我们听到的声音比演员的口型慢了半拍。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声音在每秒种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表。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思考: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
15、军宿营时,让士兵头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觉,可以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则记载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 三、回顾总结、重温要点(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象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探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帮助我们解决了很重要的实际问题。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有成为科学家的可能,假如我们从现在开始,能始终保持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激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牛顿、伽利略和钱学森将会在我们当中再次出现! 四、想想议议、活
16、跃思维(2分钟) 1、敲打桌子时,听到了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2、通过查阅教材中的声速表我们可以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但是同学们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来测量一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难度: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探索: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测量这些量?测量这些量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同学们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要适当,不宜过近。测量时间的工具也要尽可能地精确。每个小组认真讨论后,共同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下节课我们共同
17、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办法最好。 五、布置作业、巩固升华(1分钟) 作业:教材p16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猜你感兴趣: 1、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2、教研组发言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案例反思 4、模板。设计与反思 5、物理案例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
18、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
19、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 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20、(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1、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7篇 声音 产生 传播 物理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