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
2、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
3、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
4、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
5、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6、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
7、.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篇二 课 题 第二节 日 期 教学目标1.学会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传播的快慢。 2.会学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会综合分析声音与光传播的异同;会把学到的知识解释各现象。 3.爱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逐步提高到主动学习。 重点 难点 分析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如何传播。 难点: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
8、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 (一)导入新课: 1.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2.我讲的话同学们都听到了吧?这些都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声音。 3.请学生翻开课本,老师板书第二章 声现象接着请学生看第一段书,以了解本章学习的内容。 4.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先讲解第二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板书) (二)新授:第一层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 1.老师先演示实验:(1)重新用收音机播放音乐,大家听到了声音,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机身及扬声器在振动。(2)拨动胡琴琴弦,听到声音,看到琴弦在振动。(3)敲击锣时,听到声音,看到锣上放的
9、纸片在振动。(4)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将它放在水中溅起水花音叉振动。(5)请学生高声朗读“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摸住喉头,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2.总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板书) 3.再请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4.老师在总结的基础上讲:“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请学生回答刚才的观察与实验中哪些物体是声源。 第二层次:“声音的传播” 1.那末声源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人耳的呢?板书:“声音的传播”。 2.先研究扬声器的振动是如何传入我们耳朵:(1)请学生看课本及一段文字解释,并请学生说明: 扬声器纸盆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波
10、动向远处传播。(2)老师解释:这好像铅笔敲击水面振动形成一串水波向外传播。(板书:传递声音的波叫声波)(3)老师讲解:我讲的话是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疏密变化,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听到声音(4)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 3.声音可否在水中传播呢? 请学生解释:(1)潜水员在水中可听见岸上人讲话;(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 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板书) 4.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呢?(1)老师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2)请学生做几个实验:将机械手表放在桌子一端,另一端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11、一下有什么感受,说明什么?展示“土电话”,请几位学生演示,有什么感受,说明什么?看课本贝多芬听音乐的办法。(3)学生小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板书) 从以上事例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物质(板书) 5.问: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演示:“真空铃”实验:请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小结:真空中不能传声(板书) 第三层次:声音传播的快慢(板书) 1.老师先提二个问题:(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谁先让人们感受到?(2)百米赛跑时以枪声还是冒的烟作起跑标准? (学生解答中可能正确,可能不全面) 2.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解释这里有一个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问题,因此我们一起来
12、讨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异与同,请学生可以看书(特别是前一章光的传播),让学生发表各人的看法,老师适当点拨。 3.打出幻灯片,列出它们传播情况的异同: 从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快得多,因而可以解释清楚以上二个问题(请二位学生再完整的解释一下)。 4.再请学生看书,弄清在气体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声速增大,并且大约是每升高1,声音每秒钟传播距离增加0.6米。 第四层次 运用本节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老师提出二个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在一根长的钢铁管子中放满水,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话? 让学生们尽量发表各自的见解。 2.老师在总
13、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传播情况如何?声音传播与光的传播情况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1.看书;2.做练习册中同步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4章 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3)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空气中(15)每秒钟传播距离约为340米 轶事 记录本节是初二物理“现象篇”的第二章(前一章“光”)。从知识上应该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和声音的传播快慢三个
14、问题。 但我认为教学不是为做题、解题,还必须使学生会学物理。为此我设计了综合分析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在现象上的异同(不涉及本质),让学生翻书、对比、思考,动脑得出规律。在讲清声音传播需要物质一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要从气体、液体、固体中全面考虑,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学完“三态”中都会传播后,学生自然想到“真空中”呢?(因为光传播中已经学到真空)。为此我把在真空中传播情况放到最后,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学习中,我安排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最后我又设计安排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从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是我安排的第二个
15、教学目的。 课后 反思我安排的第三个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爱学物理。即从新课引入的放音兴趣又点明主题。教学中间的设疑、讲故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放幻灯片等,结尾时的二个兴趣题,特别是在月球上如何通话一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爱学习物理。 另外我在整堂课的安排中,处处让学生思考、实验、复述、解释、小结、总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篇三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 目标 知识 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 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16、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学习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难点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具与 媒体 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
17、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教 学 程 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依据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依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总结出4个,然后逐个进行探究。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发声的物体在振
18、动 1、先观看有关的视频(什么是声现象)。 2、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19、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观看视频资料(奇妙的现象) 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 1、提出问题:我的讲课声是怎样传到你的耳朵的? 2、空气是气体,那么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3、固体是不是也能传播声音呢? 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或把一个正在广播的收音机用塑料袋装起来,用细线吊着放入水的水槽中,照样也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 桌子的传声实验:将
20、耳朵紧贴桌面,另一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或摩擦,会听到清晰的声音。 5、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 声波:声音向外传播时形成的波(与水波相似) 6、真空能是能传播声音呢?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思考问题: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 (三)声速 1、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2、生活实例:距离不同的两个喇叭,我们听起来的声音是不同的,总感觉近处发声早。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找出传播最快的、最慢的传声介质,并总结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声速小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小于固体的声速。 4、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测声速 我们利用声音在
21、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测出其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这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了。 能听出。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学生动手做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 让学生回答感受 观看视频 通过空气 让学生举一些固体、液体能传声的生活实例 学生活动 不能 利用无线电信号 有的认为很快,不需要时间,有的认为需要时间 通过直观感受,提高兴趣,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亲自经历,感受才最深刻 资源的不断渗透,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事物观察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通过活动培养出来的 该实验不容易成功,我们
22、用视频取代,效果也很好 速度的单位可以稍做介绍因为小学已经接触过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靠介质传播的,空气、液体、固体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真空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小于液体中的速度,更小于中的速度。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声音的发声和传播 一、声音的发生: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 产生 传播 物理教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