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七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七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七篇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2.浸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教具准备1.自制两套三层复式投影片。2.投影图片3张。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出示投影一)1.口算: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5个12是多少?(2)3个14是多少?列式:(1)12+12+12+12+12或125(2)14+14+14或143题中的两个式子哪个简便?(125,143)它们各表示什么
2、意思呢?(5个12是多少?3个14是多少?)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乘法适用吗?(二)讲授新课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多少块?(投影)2份。)听回答,老师边重复边投影(三层复式投影片)。把一块蛋糕(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覆盖平均分的9份),取其中2份(覆盖2份是红色的)。(3)根据图意列出算式。问: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相同。)问:为什么?(三个加数相同。)问:这个算式你们学过吗?它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分数乘以整数。)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以整数。(板书课题)师:分数乘以整数表示什么意思
3、呢?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并说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练一练(投影片二)看图写算式。根据意义列式。看算式说意义。2.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1)推导法则。我们了解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你想知道怎样计算吗?导出计算方法。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边加上虚线框。)(2)根据上面方法试算下面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用投影反馈。)归纳法则。通过以上几个式题的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
4、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应用法则计算。有不一样的吗?强调结果化成带分数。还有不同的做法吗?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三)巩固练习1.看图写算式。第3页的第1题,看图写算式。(填书上)行间巡视,注意: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3.看算式,约分计算。4.口算:5.判断:(打手势)(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能约分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堂
5、教学设计说明1.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法则,难点是法则的推导。在设计教案中,以突出重点为中心,教法与内容设计要服务于中心。2.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3.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
6、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在课堂上,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还有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2、会解决实际问题;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教学过程: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猜一猜:老师
7、今年多少岁了?投影老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知识很多,就像刚才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1、集中呈现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视2、逐个梳理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
8、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三、应用、解决问题1、填空
9、题在1-20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3、选择题(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aB)bC)abD)14、判断题(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
10、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21581720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今天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别聪明、好学,老师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好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多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3)最小的自然数;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
11、的数;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11)最大的一位数。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精选篇3)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
12、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
1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新知学习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六年级数学复习总教案(精选篇4)【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14、,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2)汇报交流50c:40=50c:4000c=1:80(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求比例尺。(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先写出图上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