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三篇】.docx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三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三篇】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45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由马青林副主任任组长的调研组,先后赴陇南、平凉、庆阳3个市、6个县(区)、20个乡(镇)的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和村社农户,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委托其他市(州)人大常委会在本辖区内开展了调研,并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省级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
2、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注重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比较明显。(一)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省上制定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省级财政筹措155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注资37亿元支持省金控集团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累计发放农业特色产业贷款943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2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各地也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肉牛、肉羊、高原夏菜、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
3、面积达到3100多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93个,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23年中国农业品牌。礼县建成国家级大黄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榆中县已成为全国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三)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330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接近30%,规模化生猪存栏占比接近70%,规模化家禽存栏占比接近80%。探索推广了“德清源模式”“蓝天模式”“中盛模式”“庄浪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68个,家庭农场近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个。敦煌种业、金源种业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会
4、宁县应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入围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科技推广应用得到加强。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创建了宁县、临洮县、安定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60个。设施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等加快推广,张掖海升集团20万平方米玻璃温室亩均收入达80万元。组建科技创新联盟,正在全力打造“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自主肉牛品牌。(五)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432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9
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人口占当年脱贫总人口的71%。陇南市武都区发展花椒100万亩,总产值42亿元以上。庆阳肉羊产业扶贫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扶贫先进模式。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形势分析这些年,全省立足省情实际,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百合、花椒、油橄榄、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探索发展定制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从工作机制看,坚持一个产业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制订一个专项规划,出台一个扶持办法,筹措一批专项资金,紧扣良种繁育、加工流通、技术支撑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关
6、,打造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创造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从发展成效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蔬菜和花卉制种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高原夏菜生产集散基地和重要的牛羊肉、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市场空间看,积极对接各大终端市场和周边大市场,积极举办各类农业展会,我省大宗特色农产品外销量明显增加。高原夏菜占广州江南市场20%的蔬菜市场份额,玉米种子产量占全国的51%,全省80%的中药材销往全国和东南亚市场。从发展前景看,目前我省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7、恰逢其时。同时,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品种、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明显的互补性,有利于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从产业体系看,一些地方农业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同质化明显,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融合度不高。特色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较少。农产品加工产能明显偏小,加工转化率不到55%,精深加工比重更低。从经营体系看,全省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9家,相当一部分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差、竞争能力弱,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不少合作社盈利能力弱、运行不规范,带动
8、能力不强。从技术体系看,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建立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特别是产前信息技术服务、产中新型种养技术服务、产后加工贮藏技术服务等明显不到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服务人才短缺,“土专家”“田秀才”严重缺乏。从营销体系看,特色优势农产品分等分级、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产地市场和新型经营主体与超市、社区、学校等消费端的对接不紧密。农业品牌创建明显滞后,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金整合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我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产业扶贫。但由于一些地方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
9、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部分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下降,特别是扶持加工贮藏、市场营销、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资金缺乏保障。2023年预算安排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仅2500万元,农业科研经费总量不足。(二)一些扶持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各地普遍反映,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具体,缺乏操作性。不少企业反映,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指标少、审批难,有一家企业申请40亩建设用地历时3年仍未落实。有的地方耕地占用税税额标准偏高,有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部分农
10、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据企业反映,目前农业贷款普遍期限短、利率高、额度小。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抵押物,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没有明显缓解,大部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一些企业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农业设施、农村土地经营权等抵押后难以变现,农业企业通过资产权益抵押融资存在较大困难。(四)基层政务服务存在弱项短板。由于农业产业政策比较多,加之地方政府政策宣传和解读没有跟上,企业不了解政策、不会对接政策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在当地投资建场门槛高、流程长、手续杂,项目难以落地。有的地方“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现象。四
11、、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投入力度。把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作为公共财政优先保障对象,积极推进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改革,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不断健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研究政府债券倾斜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产业开发的比例。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尽快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认真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套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允许将耕地作为农业设施用地,尽快研究落实省级和县乡级农业建设用地硬性指标,
1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余部分优先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重点落实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尽快研究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稳定农产品加工产能。(三)进一步改进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分类管理,加快构建“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成长性好、风险可控、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给予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支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农业企业,通过续贷、
13、转贷等方式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出台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政策,增强农业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四)进一步优化农业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农业企业项目审批、事务办理减环节、简流程、提效率,积极探索“不见面审批”服务。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部门要有甘当“店小二”的品格,及时倾听企业呼声、回应企业诉求,做到“平时不打扰、有事就给办”。及时梳理农业产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对接落实政策。以上报告,请予审议。根据常委会的年度工作安排,4月下旬,在常委会的领导下,我
14、委对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为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情况,我委组织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场监督局等职能部门与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马集镇、大仪镇负责人、部分农业园区经营者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讨论交流,实地考察了苏胜现代农业园区、扬州嘉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清餐饮加工有限公司等农业园区和企业的经营情况,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不足。综合报告调查情况如下。一、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基本情况仪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平原、丘陵、岗地3个地貌区,特色农业主要以林、果、茶、蔬等为主。从种植面积来看,目前全市共有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面积约为70.1万亩,其中主要
15、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为10.9万亩左右,约占15.5%。从经济效益来看,202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47.2亿元,其中主要农业特色产业产值为10.8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约为22.9%。表一:全市主要农业特色产业相关情况表一:全市主要农业特色产业相关情况产品名称种植面积(亩)2023年产量(吨)2023年产值(万元)苗木2500033135花卉3000251茶叶3300052518000果品1500087542970蔬菜3000025890041038食用菌25501000013000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主要措施及成效近年来,市政府及涉农部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方针政
16、策,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特色日益显现。围绕仪征比较优势,充分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林果茶蔬等产业,先后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了基础,比如枣林湾芍药园、新城三茅优质蔬果产业基地、刘集棚架优质梨园等。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稳步推进黑莓、蓝莓、樱桃、甜叶菊、瓜篓等新品种种植,区域产业特色初步显现。发展质态逐步提升。注重培育经营主体,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实现种养殖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
17、725个,登记家庭农场108户,并在扬州地区率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注重品牌建设,创立“绿杨春”茶叶、“绿篱”无公害蔬菜等品牌,逐步提升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常态化组织科技指导员下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科技兴农步伐日益加快。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大棚房整治,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治57.13亩,有效规范了农用地使用管理工作,为特色农业后续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强化招商引资,组织参加“农洽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活动,展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吸引资本投入建设。注重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农业博览
18、会等,扩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不够强。数量方面。全市农业企业总体以小散户为主,目前,共有农业龙头企业83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31家,县级46家(近三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净增仅为1家);而与周边部分县市区相比,无论是总数还是质态均不占优势,龙头企业创建工作有待加强。效益方面。由于农业企业普遍投入大、见效慢,不少企业运营效益不够理想。以市级龙头企业扬州嘉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前后八年时间共投资八千多万,直到现
19、在还未实现收支平衡。龙头企业运营尚且不易,很多小微企业更加困难。利益联结方面。目前,大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据了解,全市只有马集惠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刚与农户之间开始订单谋划,具体由农户种植采摘,企业负责收购包销,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余企业除了提供就业外,在行业订单上与农户之间均挂钩不紧密或无挂钩,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显著。2、特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一是规划缺失。全市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各个镇、园区该发展什么、突出什么,定位还不够清晰,“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优势未能充分显现。二是人才技术匮乏。科技带动能力相对不足,2023
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6.6%,未达省均水平(68%)。同时,农业劳动力基本为农村“3860”人员,多数未接受过专业技术系统培训,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不够,与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新型农民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农业企业普遍缺少资产抵押物,较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够健全。据财政局相关口径统计,近三年财政投入农业特色产业资金分别为1165万元、1277万元、1060万元,资金投入增长不明显。与此同时,涉农资金较为分散,以前农开、水利、发改等项目资金并没有统筹向特色园区集中,资金整合力度还需加强。3、农业园建设水平有待
21、提高。一是布局较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备案的农业园294个,其中千亩以上33个,多数镇还没有规划形成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园区,不少农业园四处分散,未能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二是效益不高。据了解,全市农业园整体发展质态不够理想,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较低,且往往什么都种养、但什么都不精,效益普遍不高。此外,部分农业园存在圈地现象,很多土地流转多年却一直未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企业,农用地亩均效益亟待提高。三是受限颇多。特色产业发展对气候、市场等因素依赖偏大,而自身抗风险能力又相对较差,受灾后常常难以为继。比如,2023年春节一场大雪,致使大仪不少农业生态园关停转行;又如,近年来食用菌
22、市场饱和,刘集君祥等食用菌园区连年呈现亏损状态。4、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品牌建设意识有待加强。据了解,2023年底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比率为42%,省农业农村厅规定此项指标明年需达到60%,完成压力偏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定比率不够高,致使部分农产品面向的消费层次偏低,真正拿得出手、叫得响的品牌较少。再以全市唯一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绿杨春茶”为例,仅月塘一地就有21家茶叶加工企业、11家小作坊使用该品牌,茶叶种植经营相对零散,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较少;同时,全市没有统一的品牌管理标准,市场上各类茶叶鱼龙混杂,优质茶叶也卖不上好价钱,一定程度影响了仪征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篇 关于 农业 特色产业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