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牧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目标,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全面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土地确权颁证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全面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一、主要工作(一)稳粮食促生产,农业生产平稳调优201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57.17万亩,玉米19.
2、95万亩,水稻1.3万亩,小麦8.52万亩,蔬菜23.2万亩,烤烟5.2万亩,改良草地和人工种草1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3万亩),新增水果2.94万亩,果园总面积达11.03万亩,投产果园5.37万亩。2019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8.11万头(匹),同比增长7.40%,其中黄牛存栏15.76万头,同比增长8.22%,生猪存栏56.8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77万头),同比增长7.92%,羊存栏43.38万只,同比增长5.53%,其中山羊存栏39.36万只,同比增长5.82%,绵羊存栏4.02万只,同比增长2.78%,家禽存栏331.62万羽,同比增长16.212%。牛出栏4.9万头,同比增长9.
3、99%,生猪出栏63.68万头,同比增长9.97%,羊出栏25.02万只,同比增长9.98%,家禽出栏320.22万羽,同比增长136.77%。肉类总产量7.68万吨,同比增长14.10%,禽蛋产量2.48万吨,同比增长20.692%。畜牧业增加值占比29.89%,同比增长18.56%。粮食产量23万吨,农业增加值达48.8亿元。(二)转方式调结构,农业供给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坚决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按照“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要求,2019年,全县完成玉米调减替代作物种植16.7万亩,占市下达目标任务16万亩的104.37%。其中,高速公路沿线调减0.64万亩
4、;主要公路沿线调减9.67万亩;旅游景区周边调减0.67万亩;重要水源地调减0.42万亩;其它区域调减5.35万亩。立足抓示范、促带动,建设县乡示范点108个,完成133518.3亩(县级领导示范点建设4个,完成23077.64亩,建设乡级领导示范点104个110460.66亩)。示范点发展苹果、脆红李、蜂糖李、花椒、板栗等经果林产业74232.79万亩,带动贫困户5293户22123人;发展香葱、小红蒜、高山冷凉蔬菜等蔬菜类产业22502.54亩,带动贫困户2831户15394人;发展覆盆子、百合、万寿菊等中药材24618.2亩,带动贫困户1852户7354人;发展华龙菌草等牧草7376.6
5、7亩,带动贫困户747户2925人;新建茶叶基地1500亩,带动贫困户20户60人;建设食用菌基地110亩,带动贫困户10户40人;发展玫瑰、高粱等3178.1亩,带动贫困户189户645人。示范点总带动贫困户10942户48541人。完成“500亩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6个,分别为窝皮寸大坝,面积4124.6亩,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香葱产业,建立香葱基地4124.6亩;野里大坝,面积1600亩,引进贵州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万寿菊产业,建设年加工10万吨加工厂1座;毛姑大坝,面积1262亩,以云上结构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建成大棚556个861亩,种植水果
6、、蔬菜和食用菌等;德卓坝子,面积160亩,已建设大棚216个,种植葡萄160亩;铁柱大坝,面积838.74亩,正在谋划产业;小薯块坝子,面积584.3亩,规划发展中药材产业。(三)抓改革增活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一是“三变”改革成效显著。今年,共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乡镇27个,试点村157个(其中2016年启动实施1个乡镇1个村,2017年累计试点乡镇9个,试点村11个),其中贫困村109个,分别占全县行政村和贫困村总数的34.43%、60.55%。已组织村集体各类资源入股0.4万亩,入股折价200万元;通过各种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其中承包地入股0.8万亩),实现农民变股东1.
7、25万户5.3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变股东0.4万户1.6万人;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试点村“三变”改革资金7979.15万元;承接“三变”改革经营主体179个,实施股份合作项目72个。二是土地确权收官在即。XX县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2831个村民组18.59万户82.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87万人,占总人口的93.69%。国土“二调”面积147.02万亩。我县于2015年5月启动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以来,全县27个乡镇454个村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的外业调查、内业上图入库,一、二榜公示,合同签订、证书颁发、一户一档整理等工作。全县共开展航拍456个村3295.5
8、6平方公里,开展权属调查454个村,完成承包方、承包地块调查摸底151354户,完成率99%。完成权属调查实测面积1402513亩,占国土二调面积的95.4%。进行地籍草图公示签字确认149386户,签字确认率98.7%。签订合同149386份,签订率98.7%。完成一户一档149386户,完成率98.7%,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40147本,占确权农户的94%。三是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自中央、省、市安排部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科学统筹,突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机制建设、政策完善、督查考核,全面拉开了农村集产权制度改革大
9、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作了高速路高杆标牌5幅、永久性固定标语50幅、宣传横幅900幅,共印发工作指导手册600本、学习汇编600本、宣传册6000本、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资料15万份。(四)育品牌拓市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7家(原10家,11月份被省级取消银泉淀粉公司、乌蒙长齐公司、利民公司)、市级23家。根据黔农产办20192号和毕市农产办20191号要求,今年,共组织贵州鲁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优农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毕节柳江畜禽有限公司、XX县山地高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申报贵州省第九批农业
10、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组织贵州鲁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绿源禽蛋有限公司、贵州佳良生态养殖公司、XX县永兴养殖专业合作社、XX县兴发金帛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企业、合作社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待批复。二是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和认证,今年,组织19家企业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25个:其中种植业组织11家企业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17个,完成认定面积28.455万亩,养殖业组织8家企业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8个。组织20家企业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0个,其中种植业组织13家企业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个,养殖业组织7家企业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20家企业完成21个无公害产地复查换证(
11、其中养殖业完成7个;种植业完成14个),完成复查换证率100%。8家企业完成8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完成复查换证率100%。组织绿色食品申报2家,分别为XX县山地高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XX县黔丰荞业有限公司。组织有机农产品申报2家,分别为贵州省云上结构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省万益康微生物自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牢固树立品牌兴业的理念,走生态路、打有机牌,围绕打造“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工程。“XX半夏”、“XX核桃”、“XX樱桃”、“XX黑马羊”、“可乐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牛百味”、“赫之林”、“仁达”、“黔
12、丰(图案)”、“朗都”、“黔玉超”等商标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辣椒、肉羊、生猪、茶叶、核桃、马铃薯等15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赫之林”牌核桃乳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绿色食品A级产品,“仁达”可乐猪获得十大优质特色畜产品,一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聚集在品牌的旗帜下,分工协作,初步建立了从生产基地到收购储藏、加工包装,再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缓解了我县农产品“光着身子(没包装)没有名字(没品牌)没有房子(没冷库)没有车子(没冷链)没有厂子(没加工)”的问题。2019年,黔丰荞业公司“苦荞麦片”,XX县山地高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蒂”牌XX半夏已向省
13、质检局申报贵州名牌产品。四是加强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广州对口帮扶毕节的优势,利用“黔货出山”、电子商务、各种农产品展会等平台,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销配送、连锁经营方式,着力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主流媒体宣传、设置广告宣传牌、参加推介会和交易会等宣传方式,全面展示XX农特产品形象,促进产销衔接。成立XX贵久农特产品公司,负责我县农特产品的销售。先后组织赫之林、绿源、海雀生态养殖合作社、仁达公司、乡里人家、柳江集团、兴发黑山羊饲养合作专业合作等多家企业参加毕节试验区乌蒙山农产品博览会、长沙农产品推介会、重庆招商推介会、广州创业成果交易会的农产品
14、推荐会。赫之林牌核桃乳系例产品市市场反映突出,“闽黔王”牌“东方美人”红茶、乌龙茶拓展到江苏、福建等大中城市市场,盐水松子、可乐猪腊肉、核桃软糖、高山玉米核桃糖等特色农产品在广州番禺专店销售,可乐猪鲜肉产品进驻贵阳大中型超、进驻北-上-广高端市场,开设山里人家、三里粮食专营店,核桃系列产品、苦荞系列产品、可乐猪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成绩较好,利民食品公司生产的“牛百味”和“郎都”牌系列产品进入了沃尔玛超市销售,柳江鸡蛋在贵阳设立专柜销售、在广州开设无人冷藏销售专柜,香葱在广州江南、长沙等市场供不应求。(五)重科技强保障,努力提升农业服务水平一是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15、促进科技服务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培训到人,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4期,培训新型农民448人,组织开展“十万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各类培训100余期(次),培训人数达350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宣传资料2万余份;积极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大提升行动,完成2017年度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109人,2019年度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70人,经营主体培训150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率达100%,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应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高产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以基地示范样板建设,全面提高了马铃薯、
16、小麦综合配套优质高产技术的覆盖面和技术规范化水平,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全县共创办示范点108个,面积133518.3亩(其中县级示范点建设4个,23077.64亩,乡级示范点104个,110460.66亩)。组织实施完成2019年XX县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完成面积10750亩,项目实施地马铃薯亩产为2245.8公斤,比全县马铃薯平均单产1320.00公斤/亩,增产925.8公斤,增产率为70.14%。组织实施完成2019年XX县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完成面积10680亩。项目实施地小麦亩产为203.5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158.2公斤/亩,增产45.3公斤,
17、增产率为28.63%。完成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1个,展示新品种20余个,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各1个,玉米绿色通道引种试验和区试试验各1个,引进玉米新品种26个。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深入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做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四个转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龙头企业、休闲农庄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2019年完成益农信息社站点遴选219个。(六)强监督严管理,确保农业行业安全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县组织27个乡镇(街
18、道)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立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黑名单制度(试行),建立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对全县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经营户进行监管,组织4家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二是日常监督检查强化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例行监测指标稳步向好,各类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投入品监管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六月食品安全宣传月、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活动在夜郎广场、六曲市场、开展农资知识宣传咨询,设立现场宣传咨询点,共发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牧 2019 工作总结 2020 工作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