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四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四篇】“十四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谱写十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切实做好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发20231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函202324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和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实际,特制定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2、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十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放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规划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任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构建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我市建设发展相匹配的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奋力打造“健康十堰”和建设秦巴山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作出新贡献。二、基本思路(一)发展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将由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向不仅注重公平性、可及性,而且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转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从碎片化、阶段化向整合型、连续性、一体化转型;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预防保健和后端康复护理延伸,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二)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十堰”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
4、系的发展主线,立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布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更加有效地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合理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三)编制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健康十堰2030”规划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引领,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实
5、施的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的思维统领规划,注重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硬件建设与软件水平同步提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为长期发展创造条件。3、坚持科学合理。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注重兼顾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性。既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坚持谋划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又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制定与我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既要注重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把握,又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规划实施效果。4、坚持
6、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科学筹划、兼顾各方,既要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既要统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工作整体推进,又要集中研究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有所突破;既要因地制宜,突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又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规划衔接,使各层次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形成合力;统筹兼顾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三、规划编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由相应科室提供基础材料和相关数据:(一)编制背景和现状分析(委规划负责)(二)发展趋势和总
7、体构想(委规划科负责)(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委规划科负责)(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1、医疗资源设置规划(委医政科负责)2、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委规划科负责)3、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委疾控科负责)(五)提升医疗服务能力1、县域医共体发展战略(委医政科负责)2、农村基层卫生发展战略(委基层指导科负责)3、中医中药发展战略(委中医科负责)4、专科和民营医院发展战略(委医政科负责)(六)提升公共卫生能力1、疾病预防控制战略(委疾控科负责)2、妇幼卫生提升战略(委妇幼科负责)3、卫生应急保障战略(委应急办负责)4、行业综合监管战略(委法规科负责)5、健康十堰发展战略(健康十堰办负责)6、健康老龄化战略
8、(委老龄健康科负责)7、爱国卫生发展战略(健康十堰办负责)(七)卫生要素和平台建设1、卫生人才科技发展战略(委人事科)2、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委人口政策科负责)3、卫生法制建设战略(委法规科负责)4、卫生信息化发展战略(委规划科负责)(八)保障措施(委规划科及相关科室负责)四、编制工作进度安排根据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按照市级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的原则。十堰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部署阶段(2023年9月底前)。包括制定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
9、”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健委、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湖北医药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下达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要求等。(二)初稿起草阶段(2023年10月底前)。主要任务是与上级规划部门做好沟通衔接,组织工作专班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情况,针对“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的难点短板重点调研,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十堰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基本思路。(三)征求意见
10、阶段(2023年12月前)。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载体,广泛征求委业务科室、相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对需要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进行充分论证,进一步完善规划文本。(四)衔接论证阶段(2023年3月前)。与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卫生健康领域的专项规划衔接,与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十堰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衔接,完成规划论证工作,提交委主任办公会、党组会研究审议,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市相关部门审查。(五)报送审批阶段(2023年6月前)。按照相关报送程序要求,提请市政府审定发布。五、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四五
11、”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事关未来五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发展大局,任务重、责任大。为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规划科。委各科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把“十四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年度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统筹协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编制工作进度安排,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
12、作任务。(二)增强沟通协作,提高规划质量。委各科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专人配合做好规划的研究制定,建立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形成聚力谋发展、齐心编规划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当地医药高等院校专家技术资源优势,及时聘请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专班开展科学合理的实地调研,对规划目标和重大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要合理安排规划进度,加强与上级卫健部门的沟通对接,吸纳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合理的意见建议,为规划编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三)创新编制方法,强化规划支撑。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坚
13、持开门做规划。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使规划研究和编制过程成为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回应关切、形成共识的过程。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要努力使“规划”成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实施健康十堰发展战略的“路线图”,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任务书”,以及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和提质量的“项目库”。要发挥规划编制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规划研究、编制与实施提供持续长久智力支持。要提高编制科学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深入研究和科学编制提供精准依据。为科学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健康委特约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
14、心专家与相关科室组成调研组,就“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前期调研。调研组深入全市11个旗县市区,听取了卫健委关于“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并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各旗县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相关医疗机构参会人员也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积极献言献策。围绕“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专家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客观评价“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特征明确规划实施重点任务,提出新建议、新思路;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
15、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谋划编制好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谱写十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切实做好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发20231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十政办函202324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和我市卫生健康
16、工作实际,特制定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十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放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规划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任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17、和水平,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构建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我市建设发展相匹配的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奋力打造“健康十堰”和建设秦巴山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作出新贡献。二、基本思路(一)发展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将由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向不仅注重公平性、可及性,而且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转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从碎片化、阶段化向整合型、连续性、一体化转型;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预防保健和后端康复护理延伸,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二)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推
18、进“健康十堰”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主线,立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布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更加有效地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合理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三)编制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健康十堰2030”规划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
19、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引领,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的思维统领规划,注重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硬件建设与软件水平同步提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为长期发展创造条件。3、坚持科学合理。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注重兼顾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性。既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坚持谋划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又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制定与我市经济社会同步
20、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既要注重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把握,又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规划实施效果。4、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科学筹划、兼顾各方,既要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既要统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工作整体推进,又要集中研究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有所突破;既要因地制宜,突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又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规划衔接,使各层次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形成合力;统筹兼顾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三、规划编制主要
21、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由相应科室提供基础材料和相关数据:(一)编制背景和现状分析(委规划负责)(二)发展趋势和总体构想(委规划科负责)(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委规划科负责)(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1、医疗资源设置规划(委医政科负责)2、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委规划科负责)3、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委疾控科负责)(五)提升医疗服务能力1、县域医共体发展战略(委医政科负责)2、农村基层卫生发展战略(委基层指导科负责)3、中医中药发展战略(委中医科负责)4、专科和民营医院发展战略(委医政科负责)(六)提升公共卫生能力1、疾病预防控制战略(委疾控科负责)2、妇幼卫生提升战略(委妇幼科负责)3、
22、卫生应急保障战略(委应急办负责)4、行业综合监管战略(委法规科负责)5、健康十堰发展战略(健康十堰办负责)6、健康老龄化战略(委老龄健康科负责)7、爱国卫生发展战略(健康十堰办负责)(七)卫生要素和平台建设1、卫生人才科技发展战略(委人事科)2、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委人口政策科负责)3、卫生法制建设战略(委法规科负责)4、卫生信息化发展战略(委规划科负责)(八)保障措施(委规划科及相关科室负责)四、编制工作进度安排根据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按照市级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的原则。十堰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一)准备
23、部署阶段(2023年9月底前)。包括制定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健委、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湖北医药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下达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要求等。(二)初稿起草阶段(2023年10月底前)。主要任务是与上级规划部门做好沟通衔接,组织工作专班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情况,针对“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的难点短板重点调研,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十四五”期间卫生健
24、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十堰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基本思路。(三)征求意见阶段(2023年12月前)。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载体,广泛征求委业务科室、相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对需要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进行充分论证,进一步完善规划文本。(四)衔接论证阶段(2023年3月前)。与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卫生健康领域的专项规划衔接,与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十堰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衔接,完成规划论证工作,提交委主任办公会、党组会研究审议,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市相关部门审查。(五)报送审批阶
25、段(2023年6月前)。按照相关报送程序要求,提请市政府审定发布。五、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事关未来五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发展大局,任务重、责任大。为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规划科。委各科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把“十四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年度重点工
26、作和日常工作统筹协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编制工作进度安排,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增强沟通协作,提高规划质量。委各科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专人配合做好规划的研究制定,建立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形成聚力谋发展、齐心编规划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当地医药高等院校专家技术资源优势,及时聘请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专班开展科学合理的实地调研,对规划目标和重大措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要合理安排规划进度,加强与上级卫健部门的沟通对接,吸纳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合理的意见建议,为规划编制提供全方
27、位的保障。(三)创新编制方法,强化规划支撑。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坚持开门做规划。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使规划研究和编制过程成为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回应关切、形成共识的过程。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要努力使“规划”成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实施健康十堰发展战略的“路线图”,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任务书”,以及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和提质量的“项目库”。要发挥规划编制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规划研究、编制与实施提供持续长久智力支持。要提高编制科学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
28、信息技术手段,为深入研究和科学编制提供精准依据。“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相关政策和安排相关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为有效推进健康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制定本发展规划。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统筹推进健康行动和深化医改各项任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为决胜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共绘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29、共建共享原则。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医疗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人人享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人民群众享有服务的感受和实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原则。优化突出资源配置优化和分级诊疗,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注重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病防控,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
30、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多元化办医格局。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促进公平公正。3.规划目标到2025年,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显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展格局更加广泛,健康城市、健康城镇、健康乡村和健康细胞创建有序推进,人民群众自主健康的防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全面开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等技术充分利用,争取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与服务模式有较大转变。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身体素质进一
31、步增强。人均预期寿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千人口床位数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婴儿死亡率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5,孕产妇死亡率18/10万。二、主要任务(一)积极推进健康建设1.实施健康行动。坚持全民参与,推进社会共建共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中医药健康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16个具体行动,健全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制
32、度体系。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2.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建立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加强健康教育队伍服务能力,完善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评价体系。创新健康教育新方式,科学普及健康知识,做好健康信息发布,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3、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争取创建3个以上国家卫生城市,3个以上卫生镇。深入做好农村改厕工作。4.健全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
33、力建设,做好重点专项实验室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食品安全标准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境卫生监测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饮水监测,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深入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防护农用地土壤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调查等工作。(二)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与持续投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建设,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预警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重
34、点实验室建设,积极落实寄生虫病诊断实验室网络建设,健全寄生虫病监测系统。2.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革除贫困代际传输。进一步完善“两检同做,两证同登三中心合一”服务模式,持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进一步提升县级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服务能力。3.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快发展老年医院、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医
35、疗机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科室设置,着力增强老年健康服务能力。4.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树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底线思维,坚持卫生应急“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5.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强化院前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管理,推进院前院内服务一体化管理。提升120急救指挥中心能力,完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急救站服务能力,确保院前医疗急救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基本健全。(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1.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卒中、创伤急救、
36、胸痛等中心建设,重点提升儿童、重症医学、母婴危重救治、康复、精神病等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全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优质服务,大力提升基层门诊、急诊急救、住院、检查检验、中医药、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要求。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常住人口超过800人的行政村卫生室均达到建设标准要求。优先支持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乡镇卫生院装备或更新DR、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等设备;为产权公有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诊疗
37、设备。扶持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在乡镇卫生院选择一些符合政策要求、医疗风险较低、服务人群较大、易推广高效益的特色科室重点建设。争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连续三年,每年争取扶持1至2所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职工周转房、食堂、体育设施等生活配套设施条件。3.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预约诊疗、优化流程、付费结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实施日间手术、临床药事服务、志愿服务等便民利民的措施。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全市临床实践和护理技能大比武,强化三基培训和远程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大力推行医疗机构检查
38、、检验结果互认。规范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4、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及精神卫生防治。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规范化管理和科普教育。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强化重性精神疾病救治管理报告。(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1.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强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做好重大疾病的监测检测工作,提高重大疾病筛查率和规范治疗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进一步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加强艾滋病防治,做好国家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落实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寄生
39、虫病防治,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口腔卫生工作。2.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覆盖率,保持婚检率稳定,努力提高婚检质量,落实母婴安全工作措施,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5以下。全面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3.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及以上,接
40、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及以上;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5%及以上。做好尘肺病患者分类救治工作,对加入工伤保险的尘肺病患者,加大保障力度;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按规定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其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五)大病救治健康扶贫工程。继续为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严重精神病、妇女“两癌”等重大疾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政策。(六)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一体两翼五支撑”(既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医保支付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投入等政策措施)的总体思路,构建更加成熟
41、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等衔接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网。深化药品全流程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推进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行规范、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围绕实施中医药
42、强市战略,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争取将我市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实施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支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逐步将中医“治未病”纳入社区健康医疗服务范围。(八)加强发展支撑保障1.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为手段支撑、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前行,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普及应用电子健康码,推广应用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加快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健全全市职业病防治体
43、系信息化建设。信息平台融入全市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数据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间的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大力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2.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制度,大力培养培训全科、卫生应急、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儿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改革卫生健康人才评价机制,梳理以品德、业绩、能力为重点的评价方向。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和政策支
44、持,进一步完善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推进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工程。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三级以上医院的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建立基层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选拔工作,“十四五”期间,每年选拔出1至2名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国家财政连续五年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定额奖励,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岗位吸引力。3.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计划项目为依托,组织全省卫生科技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加强临床重点
45、专科建设和医学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构建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卫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4.提升人口服务水平。加强人口监测预警,做好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建立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婴幼儿社会化照护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九)大力发展健康多元化服务1.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差异化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提供儿科、康复、老年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投资发展相对薄弱且需求潜力大的专科机构。推进社会资本发展多样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2.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健康养
46、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一切有损于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九不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实行“一岗双责”,坚持“一案双查”。要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完善内部监察和社会监督制度,坚决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要
47、不断规范医疗服务从业行为,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制度,继续完善住院费用清单制,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医疗服务费用查询等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严格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要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品费用。要加大查处力度,对被举报在医疗服务中滥检查、乱收费、不合理用药以及拿回扣、收“红包”的人员及时查处。三、政策保障与组织实施(一)强化卫生健康法治与监管机制建设1.坚持科学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梳理、编制和公布行政权责情况,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政务公开,2.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卫生健康系统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切实转变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3.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综合监督执法,打击非法行医,建立完备的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办案力度,继续开展双随机监督抽查。加强全行业普法教育培训,切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二)组织实施1.完善投入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2.加强监测评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建立目标责任考评机制,制定考核评估工作办法。积极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及时提出评估检测报告和对策措施,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