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北冥有鱼是今年新增加的文言中考必考篇目,以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没学习过。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奇异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知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的是庄子与惠子谈论“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的话题,反映了庄子崇尚自然、与鱼同等的观念,让人叹服。学习时,抓住人物语言的诙谐幽默的特点。 虽有佳肴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
2、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知道自己的缺乏,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觉察自己学问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终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规律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大道之行也本文主旨是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盼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这番言论。 马说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3课。本文选自韩愈文选,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通篇接受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剧烈愤慨。该
3、文是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所作。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文中充溢着挖苦、针砭、控诉、愤懑不平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宏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指成都草堂。此诗表达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苦痛阅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其次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苦痛;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心情含蓄压抑;后一段是志向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心情激越轩昂。前三段
4、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心情变换,完备地表达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学问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照旧普遍为人们了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朗读、翻译的方法已基本驾驭。通过对第三单元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确定的基础。能够有意识的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读文言文,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文言文的实力还不够,多数学生遇到注释不全的句子
5、或者疑难的句子,就简洁依据自己的理解随便表达,动手查、认真思索的实力差。另外,学生在文言文的语感方面还较为欠缺,欣赏文中精彩语句的实力不够。但大部分学生懒散,不记忆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因此在考试中也经常失分。对于特殊文言句式知之甚少,对文本思想意义的理解,方法技巧的驾驭都很浅薄。而且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特殊大。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培育文言语感。 2.留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治 应对策略与方法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6、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驾驭常用的文言词汇。 2、体会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4、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理清文章脉络,领悟“大同社会的实质。 1、尽量摆脱学生对译文的依靠,对语法学问灵敏运用。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词语。 2、每一课力争都在课堂上熟读成诵,将诵读和理解文意相结合。 3、在保证诵读的基础上,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社会思想产生爱好。 4、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1、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潇洒的人生看法,无所待的确定自
7、由的精神境界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育的探究意识,启发人生。 3、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尝作品精致的语言。 1.反复诵读,背诵重点篇目。 2.结合作者生平阅历来诗文的丰富内涵。 3.通过对比分析来品尝精致的语言。 五、课时支配 阅读: 庄子两则3课时 礼记二则2课时 马说2课时 唐诗两首3课时 写作: 古诗改写2课时 六、学问结构 1、语文学问: 1.诵读文章,培育文言文语感。 自主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2.语文实力 1.反复诵读读,培育文言语感。 2.留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治。 七、其它补充 刚好检查背诵,刚好听写、默写,稳固积累。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