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9篇.docx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9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9篇品三国读后感第一篇昨天夜里,我在床上,我翻过了品三国的最后一页,之后带着满足的微笑合上了这本书。品三国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着。众所周知,这易中天教授曾在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上品过三国,而我也是在看了一集之后,就懒得再每天按时的一集一集的收看,便买来了书。平心而论,作为女孩子,终究不是那么热爱历史的,而像三国志这些正史看起来自是没有三国演义这种野史有趣儿,所以我初时了解的曹孟德,是惨无人性的,小肚鸡肠的,忘恩负义的,风流花心的。像杀他的大恩人许攸,还有那句超经典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还有纳张绣的婶婶为妾,逼得张绣不得不造反。又把那些当时唾弃他是官宦家庭的
2、所谓文人墨客封杀得一干二净。天啊,照曹雪芹老爷爷的话说,曹操真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以前对曹操是真正的生恶痛绝。看完品三国后,我又参考了一下三国志,才知道野史给曹操扣得大破帽子实在是有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曹操作为一名乱世枭雄,怎可能一无是处?若是他真的如三国里所述的那样不堪,那又怎么可能会有百十来个谋士跟着他一起共创大业?毕竟人家也需要选老板,跟着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拯救苍生,统一大业?这些可是古代谋士们的心中大业。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一无是处。之后参照很多史料,才发现,很多三国演义里所述并非实情。首先,曹操在误杀人之后,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冒出那么一句,而是挺愧疚的小声说道:宁愿
3、我负人,勿让人负我。而曹爷爷羊毫小笔一握,便轻而易举的把他变成了人人为之愤恨的大魔头。其二,曹操虽然妾姬成群,却也是重感情之人。由于夫妻口角,曹操正室定夫人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接,这对曹操而讲,实为不易。还有他杀害许攸和那些文人,都是有原因的。我记得挺深的就是当时买书的那位小姐对我说:回家好好看看,曹操总算像人了。“当时觉得她说得挺粗俗的,现在终于了然。在此之前曹操一直冷血的,现在终于发现,他也会笑,会哭,会同情,会狠心,会大度,也会小气。这样活生生的性格也许才是个真正的人,也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曹孟德,有着大将风范,却又不失奸雄本性。品三国读后感第二篇寒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
4、多。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研究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易中天教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教师的评价很客观。可易中天教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教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教师是不是搞错了。经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明白原先三国演义里的很
5、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教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诸葛亮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可是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这个原因,经过易中天教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原先关羽也有缺点。我以前一向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
6、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最终,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齐被孙权所杀。分析关羽这个杯具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教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我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样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并且他文武双全,工作本事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经过这三个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围绕这个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实,三国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品三国里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7、面,确实是一本好书。品三国读后感第三篇走出三国的情感篇章,去读读一些人也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三国演义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个人特点鲜明,总是令我这种三国迷再三回味。先说说诸葛亮吧,作为一个时常羽扇纶巾笑谈间的智者。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许杀气与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摆空城计的沉稳。正如他的名号卧龙一般,虽是卧榻之龙,但毕竟是龙。他与蜀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智慧与谋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壮坚实的木头撑起了蜀国与魏吴两国相抗衡的蓝天白云。但伴随着刘备的死去,众多蜀国名将的生老病死。诸葛亮在偌大的蜀国显得有些孤掌难鸣,蜀国好像诸葛亮的白发一样,显得不再有生机。终于
8、,伴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蜀国在阿斗的欢笑声中退出历史的舞台。从一方面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文武全才。从曹操的诗中,到处都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仑,这两人的经历真的有点相似。起初出身并不优越,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最后陨落天际。三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去赏。虽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样,但我们也应明白这一段历史。它里面有着人间最真实的东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满腹离骚,忠肝义胆者的死心塌地,奸恶小人的长于应变。还有许多东西,是几行字能表达的清的,回到书中,或许你还能找到迷失的自己。品三国读后感第四篇经常好奇,为什么经常同一个故事,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后来,
9、学习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懵懵懂懂的了解一些。后来,读完了品三国,我才知道,原来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我的疑惑非但没有解开,却更深了一个层次:为什么现代人对事物的看法初期的一致呢?历史是客观的,然现代人的思维却已成了一个定式:曹操就是一个奸雄,刘备就是一个好人,等等。千篇一律的说辞,让人不免有些许疑惑:真正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易教授却有着一种敢于打破延续已久的观念,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书中常常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读时感觉新颖、读后却让人深思。曹操,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奸贼。在戏剧中,他也只有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让人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我读了品三国后明白了
10、这不是对他公正的评价。品三国说:“曹操是为奸雄!”其实做一个奸雄,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乱世,是逼出来的。而曹操又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原野”的惨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针”,富民强国。曹操还是一个大气的人,他颁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今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又比如,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三国志记载曹操凄呛曰:宁我负人,休人负我。说明曹操还是有良心的,但三国演义呢?却记载曹操理直气壮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那
11、就错了,曹操杀了吕伯奢后,应该是有反悔之心的,因为三国志说的是“凄呛曰”易先生还幽默地写道:“曹操不是无耻小人,而是有耻小人。读完此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绝对的、简单地用善与恶、好与坏的二元对立观念来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么变坏变恶的。更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也不要盲目的信服书本,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人文科学的优势,不像自然科学真理只有一个,如果在自然科学真理不止一个的话,对自然科学就很难进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学里就不需要去证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证明真理,重要的是在于得出真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启迪我们的智慧
12、,充实我们的知识。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客观全面看待他,当然,由于我们不是当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资料,可能一些观点言论有所误差,所以,我们才要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看法,尽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断,还历史人物一个本来的面目。同样的,面对一个现象,不能简单地从定向思维出发来考虑、评判,必须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人的思维应该挣脱束缚,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品三国读后感第五篇他是三国中一个被绝对看低的人物;他是历史上一个拥有绝对魅力的男人;他是令我绝对欣赏的一个英雄。他不是别人,正是公瑾,周瑜。很小的时候,六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既生瑜,何生亮。老师告诉
13、我,这是周瑜说的,大致的来讲,周瑜是这么个人,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诸葛亮活活气死,教育我们,定不要像周瑜一样,要心胸开阔,否则就会被妒嫉蚕食。于是,周瑜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摆在我面前,直到我长大。渐渐的,我发现,周瑜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着实被过于看低。首先,这位江东名将绝非传说中的小气。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而且,周瑜也是一个漂亮之及的英雄,三国志中说他:长壮有姿貌,也提过:吴中皆呼为周郎,郎,是对青年男子的称呼,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周郎通俗的说法就是
14、“周帅哥”当然,一个人的美或帅,不仅仅指外貌,更含有内在的修养与气质,周瑜不仅内外皆有的帅,更是一个艺术家,有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郎在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演奏得是否正确,如果哪个音不准,便会回过头去看,这该是对音律何等的了解才能做到?而他,公谨,不仅仅是音律上的完美的才子,更是战斗中的一级指挥,周郎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啊,赤壁之战中,他身任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将“以少胜多”发挥到了极致,想想当时的情景,周郎立于江边,运筹帷幄,火烧曹操连环船,这时的周郎该是何等光彩照人!在二十几岁时,周郎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同时迎娶美人小乔而归。如此一个内外兼修,四处得意之人可称
15、一个有绝对魅力的男人吧?大江东去,滚滚长江水洗涤了多少岁月,多少英雄豪杰,历史的事没有一个至今活着的人亲眼看到,大家都只能在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历史记载中得知一二,再加以自己的润色,没有人明白个中真伪。或许周郎真的是被深深误解,又或者周郎确有嫉妒过孔明先生的才干,可又如何?想去,周郎一直是如此优秀,可又突然杀出一个诸葛孔明,两人是如此想像,都深受世人的膜拜和敬仰,或许,太过想像的人相遇本就是一个悲剧,总是无法避免的相比,然后是另人扼腕的疼痛。我是个人,我喜欢的也是人,传说中的孔明先生似个圣人,而公瑾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优秀,他的完美另人动容,而他所富有的“负面新闻”又让人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
16、他像面镜子,映出了人性的最美与最丑,而就是这样,他的真,有让我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让我发出来自内心油然而出的欣赏与喜爱。滚滚江水东际流,大浪淘尽千古英雄,数无数风流人物,我独爱公瑾周郎。品三国读后感第六篇最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并且我还购买了品三国。上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很多收获。我最喜欢的学科是历史,特别是中国的古代历史更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我很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去看看过去五千年里我们的国人所经历过的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古代一直是我憧憬的地方。如果有时空之旅,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遥远的过去,我也想去那充满神秘色彩、扑朔迷离、英雄辈出的三国游览一番。想见见鞠
17、躬尽瘁的诸葛亮,坚忍不拔的刘备,英武潇洒的周瑜,还有我非常敬重的关羽,但我最想见的是曹操。曹操是历史上有很大争议的人物,史家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在中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诈的小人,乱臣贼子,心胸狭窄,民间对他的看法亦是如此。在国粹京剧中曹操的脸谱是白脸,代表着奸诈的性格。从小到大我都认为曹操是个大反派,是小人,更是一个大坏蛋,但是看了品三国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改变了很多。首先我不否认他有很大的野心,但从易中天先生对初期曹操的详细分析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正如易教授所说的非常大气的,甚至是一个可爱的奸雄。从他对生活的随意态度,对家人对朋友的重情重义,这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孑然不同,我
18、对他本来厌恶的感觉多了些欣赏和佩服。曾经学过他的一首步出夏门行其二,我在这其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中感受到了曹操胸怀大志的豪情壮志。在曹操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感受到了他的英雄气概。还有他对背叛他的人宽容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因为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刻画使他在民间被人谩骂,但历史上的曹操却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想想自己以前真是错怪了他,在此我对他表达我深深的歉意。不过不管他究竟如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不能被一些言语而影响到自己对事对人的主观判断,否则象对曹操这样的“误解”会越来越多。综上所述,我们要使自己的头脑保持冷静状态
19、,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三国。而品三国的热销则是一桩辛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中国的历史,正确认识这段历史。这也是中国文化之一,希望中国的文化能被更多国人所了解。品三国读后感第七篇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
20、,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
21、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我听过一场易中天在浦东干部学院讲的讲座。是关于诸子百家的,实际上只是用不太好的嗓子哼一段旋律,然后再断章取义地取几个小故事来弄弄从未看这些书的人。对于我这个拿起论语、孟子,放下老子、南华经(和庄子)等等诸
22、子原著的人来说,他说的这些东西只是小儿科。我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于是中途退场到车上睡觉看报纸。哗众取宠和花言巧语只会短期内迷倒不明真相的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原著就是原著,是千古流芳的东西。虽然有很多人想打扮小姑娘一样打扮历史和厚著,其实质只是在不想读书的世人和历史、原著之间放一个烟雾弥漫的烟幕弹。君不见千古来有多少个烟幕弹,到头来都烟消云散,摆在书架上的还是历史和原著。相信过不了多久,易中天的大作将被撤出书架,从学术上看,他的书不如三国志,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书不如三国演义。据说,满载疲惫的易中天终于觉醒了,想等还清了人情债后金盆洗手了。这是好消息,无论对他来
23、说还是对世人来说都是好事。对他来说激流通退,留余香在人间,不必江郎才尽而黔驴技穷,对世人来说旧的不去他们怎样才能造出于丹后的新星呢。品三国读后感第八篇易中天品三国其实全书在建树上,没有太大的新奇之处。大体是再一次把我所喜爱的三国历史再讲一遍。没有任何学术性的突破。但全书在用语上的现代化,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与当年的戏说系列相似。不过易先生在很多地方的见解还是与我有很大出入。首先是对关羽的认识,易先生曾反复在书中提到他能够独挡一面,是一个人才。但我个人认为,他仅仅是一个除了忠心可佳,其他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幸运儿。如果不是遇到像刘备这样的主,估计什么官职都轮不到他。曹操对他的信任估计主要还是对刘备眼光
24、的信任。首先,关羽所有的成就都与幸运挂钩,他斩颜良时就是靠运气,在乱军中偷袭别人,而且是在己方军队大占优势的情况下,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水平如何。后来歼灭于禁,那就更是天在帮他了,他什么都没做,对方大军就被洪水淹没了。他就这样取得胜利。这样的人当运气不在和他一起时,他只能面对失败。吕蒙将他击败,并不是因为吕蒙多么有能力,而是因为关羽这次没有了一贯属于他的运气。谁都知道,关羽在荆州修有大量的城墙,用来对抗吴国。不过这人只懂得运用硬件设施,却不知道软件的重要性。留下一群没用的人,最终导致荆州的沦陷。其实如果他有本事,也不会落得走麦城的下场。但面对徐晃,他又一次表现出他的无能。竟然被对方以少胜多,真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读后感 精选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