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共11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共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共11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共11篇)篇: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驻新福镇丕地村新农村指导员何燕枢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我被派驻担任新福镇丕地村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2012年4月9日驻进该村委开展工作,对本村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丕地村委会隶属新福镇,该村属边山穷地区贫困村,距新福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横县县城62公里,是西津库区移民搬迁区,该村地形以山地、丘陵和湖泊为主,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村委会有丕地、石排、龙门、新村、高料、木普和欧村7个自然村,2500多人,全部是壮族,大多数群众为初中
2、以下文化,全村有水田1100多亩,速丰桉5500多亩,甘蔗500多亩,兼种红薯、玉米等粮食,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和劳务输出打工收入维持生活,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1900元。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丕地村有村委会办公楼一栋二层,村委学校一所,点两个,现有教师7人,学生130人,各自然村已通公路(沙石路)。目前,有5个自然村改善了人畜饮水。各个自然村已全部通电,手机信号已覆盖全村98%区域。丕地村保障民生情况该村委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和低保享受条例政策,全村有五保户8户8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对象,落实享受农村低保18户128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五保对象和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另外,该村100%
3、的农户家庭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丕地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3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3人,平均年龄42岁。该村委会设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村委会建立和推行村务公开栏,帐目公布上墙,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支持(扶贫)政策都能很好的得到宣传、贯彻和落实。五、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1丕地村现有居民危房31户,亟待改造,建议有关部门关注,把危房改造工程当作一项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来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居民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2各自然村除丕地村、龙门村和新村有水泥路外,其他各村路段由于年久失修,严重损坏和多处塌方,路面又差,每逢雨季时节车辆无法通行,
4、极大影响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此段道路加固维修,确保人行、车辆保持正常通行,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该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3丕地村委会办公楼自搬迁重建至今,村部四周无围墙且尚未硬化,卫生极差,乱石成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建议有关部门筹措资金,投入该村委会办公楼四周的硬化建设,形成一个村容村貌大改观的先例典范。4村民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农村、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缺少劳动技能的培训,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也多半干些体力活。5农村环境问题,多数家庭放养的鸡、鸭、狗等家禽、家畜有乱放养的习惯,部分家庭不建有卫生厕所,牛
5、马出村前在屯内的大小便无人清扫,生活垃圾不统一处理。6各村没有娱乐场地、图书室及篮球场,村民在农闲时不能娱乐活动及学习,使得少部分村民有打牌打麻将等赌博之风。7农村农业信贷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第2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
6、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党情*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2-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
7、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三、取得的成绩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4-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
8、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第3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3333村指导员:33333自驻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和新农队的领导下,我认真落实有关指导员工作的具体安排,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相关规定,积极协助村委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翻家村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333村委会位于333乡西部,距乡政府7.2公里。海拔1658米(其中最高1910米,最低980米)年平均气温17度。村民委员会下辖:6
9、个村民小组,共247户,867人,彝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九。总耕地面积2093亩,其中田515亩,地1578亩,主产烤烟、包谷、油菜、出产稻谷,特产干巴菌、鸡枞、羊肝菌等,主要特色产业核挑、蘑芋。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8801元。二、主要成绩(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
10、民增收良策,在烤烟等支柱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有较快发展。(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近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三、存在问题333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
11、、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一是农业产业单一,主要以烤烟为主,进一步发展受局限;二是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急需解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四、几点建议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
12、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整合有限的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2、
13、劳动力转移特点:一是转移滞后。客观上埭溪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接纳能力有限;*村内仅有二、三家五金加工厂和一家服装加工厂,生产规模小,接纳能力更是弱小;主观上是思想意识观念缺乏“闯劲”、“干劲”,贪图安逸。二是转移劳动力女性多。各类外出务工的女性劳动力占了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这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村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接受教育程度的以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劳动力居多,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劳动力比重小;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劳动力约为40人,占27;主要集中在五金、服装行业;接受非正规专业培训的有1
14、10人,占73;主要从事食品、运输行业。二、加强*村劳动力培训的现实意义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思想意识方面,整体素质较低的农民等、靠、要思想较重,市场经济、商品意识淡薄,通过培训,可强化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其次,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学习了新科技、新知识,掌握了一二门专业技能,提高了适应从业岗位的技能,就能够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合格劳动者。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促进*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2004年*村农民人均收入达6000余元,低于吴兴区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6253元。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
15、其生活质量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不会是一句空话。3、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发挥*村人力资源优势,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人富村美的新农村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村地处丘陵地区,风景秀美,风车口水库更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安静宜人而得名,开发风车口水库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国家重点项目老虎潭水库的开工建设,更给埭溪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也会给*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发展契机面前,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作保障。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实现*村劳动力转移1、积极参加“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能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
16、。去年,我市已全面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全市完成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村接受培训的有100余人。*村作为一个经济较弱村,应牢牢抓住这些培训机会,做好上下沟通,积极争取培训指标。2、与用工单位相结合,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村干部要积极捕捉市场用工信息,排出一批区、镇重点企业,掌握其动态的劳动力用工情况,争取与这些重点企业“联姻”,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相结合,走定向培训与定向输出的路子,既解决了一些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3、加强宣传发动,探索境外劳务输出的新路子。对外劳务输出可以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国外打洋工,不仅赚到了钱,掌
17、握了一门外语,更学来了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回国后有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自已创业开辟出一片事业新天地。去年,*村已有一位叫张军的小伙子通过长兴外经第5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3年2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一、*村基本情况(一)村情概况*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
18、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二)党情*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
19、口的4.9%。(三)交通、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2012年底,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完成栅栏建设150
20、0米,绿化树种植160株,排水沟建设2000米。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确定10户为地震安居房建设户;*村农户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4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
21、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三、取得的成绩(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资金改造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
22、省、州、县、乡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种植业、畜牧业等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
23、格局逐步形成。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要打20多米才有水,打井投入资金大;需要人工拉水到地里灌溉;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综上所述,需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
24、农村、惠及农民。草坝镇*村新农村指导员:杨蓉第6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了一番。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高速公路都横穿我办,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指导员 调研 报告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