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二、导人新课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
2、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圆柱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锥,三次正好倒完。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3、?生:3次。师: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Sh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教学例1一个圆锥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1/31912=76(立方厘米)答:这个零件体积是76立方厘米。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
4、少?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4、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5、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判断: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5、9立方米()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课本练习六、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圆锥=Sh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内容,主要是求圆锥体的体积。就小学现有的知识,把圆锥体积转化为体积相等的其它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相同,采用“转化”的思想。因而这节课首先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及推导方法,让学生从图画直观上感受圆锥体的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小。在此直观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里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的能力,还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
6、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生学识的关键还在于会不会运用,因而,在学生探索好后,让学生用自己探索到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最后让学生谈谈收获,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1、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非常顺利地得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来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原因之处有:(1)猜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初步建立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预设学生可能粗略地知道有“三分之一”这一关系,“那么三分之一这一关系怎样推导呢”引起以下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这一过程。(2)在推导过程中,带着思考题
7、(思考题实际就是学生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带有目标进行实验,让学生更有目的性,也非常方便,有操作性。(3)学具准备充分,各小组选择水、沙子,增强趣味性,主动性,积极性高。(4)公式推导完之后的一个反例子(出示一个非常大的圆柱和一个非常小的圆锥),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圆锥的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强调了等底等高。2、练习题由浅入深,判断题主要是要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运用和理解,第2题是书上的一组题,为提高效率只列式不计算,这三道题分别是告诉底面积和高、底面半径和高、底面直径和高,把几种类型都呈现出来。最后一题是动手实践题,一要考察学生的.公式运用情况,二要考察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
8、策略,虽然没做几道题,但我觉得:解决问题比什么都重要。3、本来想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参与实验,考虑到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而影响体积公式的推导,所以把这一环节省去。设计了一组大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让学生明确不管大小,只要等底等高就有3倍这样的关系。4、时间分配上不到位,例题的处理中,考虑到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公式并运用公式,所以没花多的时间,由于数字教大,部分学生没做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1)什么叫圆锥的高?(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
9、进行操作)评析: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
10、小白兔有没有上当?)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评析: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
11、,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1、小组实验。(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2、大组交流。(1)组织收集信息。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柱的
12、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8倍。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2)引导整理信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3)参与处理信息。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3、诱导反思。(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
13、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4、推导公式。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5、问题解决。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评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
14、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万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2、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五、巩固练习,拓展深化(略)六、质疑问难,总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回到童话情节。我们发现三个圆锥形的雪糕换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雪糕公平合理,如果狐
15、狸只用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白兔交换,而不使小白兔吃亏,那么圆锥形的雪糕应该是什么样的?配合用课件演示、1、摸得清,考虑周。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即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得比较清楚。设计教案时,能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构建一种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值得提倡。2、理念新,设计巧。教师能利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处理教材,加工教材。如本节课结合了现实中的具体情景,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狐狸和小白兔换雪糕,并把这一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尽量做到一波未平,一波
16、又起,整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教师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重建构,促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本节课在实验探索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的同学会持反对意见,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旋即被打破,当大家发现他们的实验器材不等底等高时,又能建立起新的平衡,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认知结构
17、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如实验、交流、这一节失败的课让我反思了很多,除了总结和练习,还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均待提高。1.课堂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如: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这个圆锥的体积?问题提出后,我仅停顿了2秒,没有学生举手我就接着说我们解决一个未知问题通常会把它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说完这句话,我就意识到,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说一说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我再说这些话,学生可能会给我很多惊喜。2.实验结束后,你想说什么?学生经历了猜想、体验、探究、验证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很多问题、矛盾。实
18、验结束后,学生应该有很多话要说。此时问一问,你想说什么?既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又能顺利的总结出这节课的结论。3.如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高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回答问题?这个问题,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总以为就是高年级学生的公开课比低年级的公开课难上,这节课后也豁然找到了原因:一是出在我平时的课堂上。由于平时上课总要照顾后进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不去叫举手的好学生,总去点不举手的后进生,公开课时也不由自主地这样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举手的同学本来就有些害怕,我还总不去叫他。不但打击了举手同学的积极性,还打消了其他同学举手的念头。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缘于教师上课的心态。对着
19、低年级学生上课,我们很容易放下姿态,去哄他们,有一点做的好、说的好了,教师就会给很高的评价。而且态度还和蔼可亲。但是对着六年级学生,就觉得他们是大孩子了。自己首先都没有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又怎么能向他们要同样的课堂效果呢?通过不断的反思自己,让我发现了很多自己的问题。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我从教以来对我打击最大的一节课,却又是让我收获最大的一节课。课堂上留下了很多遗憾,有机会真想再重新上一遍这节课。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5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因此,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本节课的辅助教学课件,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复习迁移,做好铺垫由于圆锥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过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便为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我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图文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圆柱体图形,并在图形下面用醒目的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形体?它的体积应怎样计算?这样一张集文字、图形、声音于一体的图文片,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营造学习气氛。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取材于生活以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密联系起来,我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图文片向学生展示了晒谷场上一堆圆锥形的谷子,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巧
21、设问题:这堆圆锥体积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首先让学生用工具做实验,初步感知,再呈现我制作的图文片向学生演示: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的过程。并在动画下面巧设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有层次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通过认真操作实验,观察思考,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4、自学尝试,解惑答疑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课本
22、上的例1制成一张图文片,配上悠闲的乐曲,让学生尝试解答。试做时,我则进行巡视,如有问题,个别辅导,接着指名回答。这样,能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的乐趣。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圆锥的体积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而且在教学中我注重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在上课开始,我是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23、过程,让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也可以借助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验证,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到学生猜测出用圆柱的体积来帮助研究圆锥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猜测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马上让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按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锥 体积 教学 反思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