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docx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一秘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
2、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
4、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 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 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
5、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
6、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小学语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列子两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
7、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3、师生同写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
8、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练眼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 极小的看成很大东西 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00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
9、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
10、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评:你听清了吗?师傅的要求是什么?)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画出来。 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11、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
12、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 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
13、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又写了_,最后写了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要求: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
14、。 2、补充古文: 旬日之间,浸j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板书:扎实基本功)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2、3
15、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方法;名师出高徒)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
16、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作为老师,应该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历经了2000多年岁月的磨砺,但它所蕴含的哲理直至今日仍旧熠熠闪光。当我将要合上书的时候,文章中经典的句子依然萦绕在我的脑际。 “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启迪吗?人的一生,无论工作、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明
17、确的目标,并且牢牢地盯住,策马扬鞭,努力实现,这种决心和毅力不可动摇,要坚定,要坚决;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阶段来完成,但是每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把它看大,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理想的巅峰! 我知道,这则寓言我还没有读完 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 2、作业: 纪昌学射选自列子一书,篇篇都闪烁着智慧和哲理,还有我们熟悉的“呆若木鸡、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这本书,下去请大家找来读一读。 练习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手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
18、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
19、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
20、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
21、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根手指,就如同一群人,只要合作,力量就会很大;如果五根手指握在一起,成为一个拳头,那就很有用。要学会合作。)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9篇 小学语文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