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工作汇报(共6篇).docx





《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工作汇报(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工作汇报(共6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工作汇报(共6篇)篇: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我院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64人;编制床位670张,实际开放670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教研室,20个职能科室。中医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医诊治和中药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作用,我院的服务
2、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一、科室基本情况:1、我院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设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了技术推广指导师资队伍。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2、人员情况:我院中医从业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江西名中医一人,赣州市名中医一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5人,住院中医师2人。3、科室设置、设备和技术项目开展情况:(1)中医门诊设有中医科、中医骨科、针灸科、按摩科。(2)中医住院部设有病床35张,配备有熏蒸床、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牵引
3、床、中药封包治疗仪、煎药机等诊疗设备。(3)开展的技术项目: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牵引、小针刀、中频、中药封包、中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固定及各种骨、关节矫治术等。4、中药情况:我院现有中药调剂人员4人,备有中药饮片419种,中成药125种。二、中医工作开展情况:1、江西省名中医刘立芬主任医师是江西省卫计委认定的中医师带徒导师,培养了2名中医学生。现在刘立芬医师仍在我院老中医工作室坐诊为病人服务。2、我院2014年中医门诊量8659人次(不含70岁以上免挂号人次),门诊针灸量6543人次,病房针灸量600人次,到其他科室中医会诊近2000人次。3、积极开展中医下基层服务和培训工作,发展
4、中医事业。接受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短期见习5人,接受医学院实习同学数十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要求,不定期安排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和技术指导;每月定期派出资深专家到社区进行慢性病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工作;每周五定期派中医专家到赣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医疗保健。每天均有高年资中医专家坐诊中医门诊,满足群众中医治病需求。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1.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优惠政策。(1)提高医院中医科绩效分配标准,稳定中医药队伍,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并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2)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
5、针灸和治疗性推拿l(龙氏正骨手法)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人才培养。2、提升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1)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中医门诊、住院部的标准化建设。(2)建立并加强中医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高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3)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3、建立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和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1)医院设置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在医院中医药绩效考核中,
6、应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2)建立健全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3)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5)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6)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中医科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4、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1)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隔物
7、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技术为患者服务。(2)积极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5、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1)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3)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
8、康管理率。6、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科普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健康保健素养。今后,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更加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医药队伍建设,拓展技术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中医中药的特色贡献。赣州市立医院2015年5月第2篇: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工作总结计划*市人民医院2023年提升服务能力工作总结计划我院新病房楼于2023年元月投入使用,新病房楼投入使用开启医院发展新机遇,可开放
9、床位达500张,为争创“三级乙”医院奠定基础。2023年,我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服务能力。一、抓住城乡医院对口支援这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契机,与上级医院成立医联体,提升服务水平。1、根据市卫计局部署,由解放军*医院帮扶我院。日前,我院与解放军*医院座谈,初步拟定帮扶方案,即以骨科为重点帮扶科室,医院将设置独立的骨科,由*医院将组派医务人员到我院开展工作,通过临床带教,提高我院骨科技术水平,并扩大我院骨科影响力。2、继续做好和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原厦门中山医院心脏中心)的联合共建工作。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实力雄厚,人才荟萃,设备一流,在国内心血管医疗界享有良好声誉。2004年,经市、区卫生局批准,我
10、院与该中心成立技术协作医院,充分带动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成为我院重点科室,且在漳州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厦门心脏中心已从厦门中山医院分离成独立法人机构,为进一步发挥厦门心脏中心的人才、技术、设施和品牌作用,目前,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深医疗合作进行探讨,初步方案正在拟定中。二、组建重症监护科(ICU),提高医疗安全。新病房楼10楼设置ICU12张,目前ICU有关建设材料已送中介公司进行招投标,预计于今年6月份可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ICU投入使用,人员配备及各项功能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保障。三、教、学相结合,提升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功能。今年与卫生
11、职业学院合作,由我院承担医疗班及护理班两个班级的工作,我院成立教学领导小组,选派12名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师做为这期的授课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于2月份开始授课,通过教、学结合,既提高医务人员理论水平,也为医院人才储备提供条件。四、配备急需的医疗设备,拓宽业务范围。随着与三级医院合作进一步密切,根据初步方案,*医院及厦门心血管病医院将组派专家长驻我院开展工作,人才问题虽然解决,但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设备也急需配备,如DSA、C臂机、CT及血透设备,目前我院刚完成新病房楼建设,资金紧张,请求上级给予资金补助或予以贴息贷款。*市人民医院2023年2月25日第3篇: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
12、报玉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玉门市中医院始建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正式挂牌开始于一九九一年十月,于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爱婴医院”,于2013年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玉门地区唯一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是玉门市中医药工作的龙头。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16平方米,其中门诊建筑面积1796平方米,住院部建筑面积6560平方米,辅助用房面积760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158张。年门诊量10万余人,年收治住院病人4200余人,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2728元。全院现有职工1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45人;设置临床科室有:内儿科
13、、外科、妇产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中心药房、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拥有16排螺旋CT1台,美国GE彩超3台、DR、C型臂、5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箱、尿沉渣分析仪、ECG-811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胃镜、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数字化宫腔手术B超诊察仪、中药熏蒸舱、蜡疗机、脑循环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设备100余种150余台件。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
14、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总结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1、将
15、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销范围。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1、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去年引进中医药人才6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进修学习。2、依托医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平台,共培训我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村卫生所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共300多人次。3、加强了中
16、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五级师承教育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4、充分发挥中医基层指导科作用,定期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各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重点加强了肛肠科和肺病科专科建设,其中肛肠科采用中药灌肠和中药薰药等方法,肺病科采用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效果显著。2014年诊治患者100余人。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级 医院 服务 能力 工作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