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0_T 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1410_T 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10_T 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65.020.01CCSB051410山西省临汾市地方标准DB1410/T131202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Codeforbasicplantallocationofurbanroadgreeninglandscapedesign2022-8-15发布2022-11-15实施临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410/T131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规定.35道路景观绿化工程.46树种规划.77人行道铺装及附属设施工程.98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0附录A(资料性)临汾市主要园林植物名录表.13IDB1410/T1312022城市
2、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临汾市城市道路路侧绿带、分车带、交通岛、行道树绿带和立体交通绿地的建设。本文件适用于临汾城市建成区内新建、扩建道路工程规划范围内绿化规划、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GB/T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CJ/T24-2018园林绿化木本苗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T91-2017风景园林基本
3、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来源:CJJ75-1997,2.0.13.2道路绿化覆盖率道路用地范围内乔木、灌木、草本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比例。3.3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来源:CJJ75-1997,2.0.123.41DB1410/T1312022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植方式。来源:CJJ75-1997,2.0
4、.153.5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来源:CJJ75-1997,2.0.33.6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来源:CJJ75-1997,2.0.43.7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来源:CJJ75-1997,2.0.53.8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来源:CJJ75-1997,2.0.63.9行道树沿车行道边或人行道边种植相对规则的乔木。3.10胸径乔木主干离
5、地表面1.3m处的直径。来源:CJ/T24-2018,3.13.11冠幅2城市道路红线宽(m)4530-4515-3015绿化覆盖率()201510酌情设置DB1410/T1312022乔、灌枝叶部分垂直投影的平均直径。来源:CJ/T24-2018,3.33.12分枝点高树木从地表面到树冠的最下分枝点的垂直高度。4一般规定4.1道路绿化覆盖率指标4.1.1园林景观路路段的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60%,宜大于80%。4.1.2城市道路绿化覆盖率宜符合表1的规定,城市景观道路可在此基础上适度增加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覆盖率,城市快速路宜根据道路特征确定道路绿化覆盖率。表1城市道路路段绿化覆盖率要求4.2道
6、路绿化景观建设基本原则4.2.1安全性原则。道路绿化应符合安全行车视线、安全行车净空和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并具有阻挡眩光、防护隔离的作用。保证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通过不同绿化形式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4.2.2地方特色性原则。道路绿化要与周边地形地貌、道路宽度、街道风貌相结合,塑造特色鲜明的道路绿化景观。4.2.3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坚持以临汾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适应临汾气候条件的新优外来树种作为城市的补充树种,强调植物景观的地域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4.2.4植物造景原则。城市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做适当
7、调整和处理,创造多种植物的生存空间,突出乔、灌、花、草复层栽植结构,并注重植物的色彩及季相变化,适当增加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种类。营造物种丰富、搭配合理、群落稳定、景观优美的景观。4.2.5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要多植乔木,逐步形成城市林荫路网络。要适当的多栽植花卉,形成赏心悦目的城市街景。4.2.6经济性原则。遵循节地、节水、节能理念,提高绿化效能,降低养护成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4.2.7保护性原则。道路绿化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严格保护。4.2.8整体协调原则。在对单条道路进行绿化设计时,应结合片区上位规划统筹考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与绿化建设相统筹,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
8、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4.3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求4.3.1道路绿化在植物选择、配置和绿化效果的体现上应遵循远近期结合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适地适景,并与植物多样性相结合,充分体现临汾地方特色。3DB1410/T13120224.3.2植物材料的选用应体现植物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在树种选择上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地被植物相结合,并突出市树、市花的应用。4.3.3道路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整体和谐,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道路绿化应符合行人、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并达到庇荫、滤尘、减噪,还要利于诱导行车视线,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4.3.4道路绿地应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适应性强、少
9、病虫害的树种,不宜选择产生高致敏花粉、飞毛飞絮、有害有机挥发物、气味污染的种类,保障道路环境的安全和健康。4.3.5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不易污染铺装地面的树种。4.3.6分车绿带的树种选择还应满足枝下高符合交通安全需要;渠化岛绿地的树种选择应在满足交通安全的条件下,突出观赏特征(如观叶、观花、观姿或观果)的要求。4.3.7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4.3.8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4.3.9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盛、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
10、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4.3.10避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异地移植,不得选用入侵物种。4.3.11造型树苗木价格高,维护成本高,且多数造型树遮荫功能、生态功能差,不宜应用于分车绿带和行道树。4.3.12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严禁移植古树名木进行道路绿化。4.3.13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内种植的树木不得使用大树,乔木胸径不宜大于20cm。4.3.14行道树的苗木胸径要求:速生树种不得小于5cm,慢生树种不得小于8cm。4.3.15树种比例:乡土树种80以上(含80),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20以下。5道路景观绿化工程5.1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5.
11、1.1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和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符合城市道路的功能,不得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5.1.2道路绿化布置应便于养护。5.1.3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5.1.4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绿化采用复层立体配植,增加绿量,扩大生态效益。5.1.5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骨干树种宜优先选用一些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并且能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5.1.6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道路应注重打
12、造一路一景一特色。5.1.7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应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结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5.1.8主干路绿化应做到增彩延绿,四季有景,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多样且统一。重要节点及段落可布置时令花卉。5.1.9次干路绿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重要节点及段落应丰富植物种类,提高景观效果。5.1.10毗邻山、河、湖的道路,其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4道路类型车行平均速度每百米正侧向经过时间景观变化段长度城市外环线80公里/小时22.22米/秒100米城市主干道60公里/小时16.67米/秒60米城市次干
13、道40公里/小时11.11米/秒40米社区道路30公里/小时8.33米/秒20米DB1410/T13120225.1.11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5.1.12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5.1.13公共交通港湾站、人行过街设施设置区段,道路绿化应符合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要求。5.1.14在道路交叉口,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5.1.15严格控制城市绿地设计方案中使用的苗木规格,胸径大于15cm的速生树种乔木数量和胸径大于12cm的慢生树种乔木数量在乔木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得大于10。5.1.16
14、根据设计车速的不同,两侧的绿化景观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度,避免景观的“跳跃感”所引发的视觉疲劳。设计车速与绿化景观长度的关系见表2。表2车速与绿化的景观长度5.2行道树绿带绿化5.2.1行道树绿带尽量设成连续行道树绿带,连续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5.2.2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同一路段应只用一种行道树,规格、形态应相同。5.2.3非连续行道树绿带行道树应栽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处,树池尺寸不小于1.5m1.5m,树穴内宜铺设透气材料,覆盖树池篦子(透气格栅)。5.2.4种植行道树苗木规格:速生树胸径不得小于8cm,慢生树胸径不得小于10cm,冠幅不得小于
15、3m,移植树木的胸径不宜大于15cm,行道树分枝点应在2.8m以上。5.2.5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抗逆性强,树形成形性好,易形成直立的主干,冠大荫浓,寿命长,耐修剪,具有良好观赏价值。5.2.6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不得遮拦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识牌。5.2.7行道树定植株距,间距一般采用6m8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5.3道路分车带绿化5.3.1道路分车带绿化应该服从行车安全需要。5.3.2因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停车视距内的绿化应采取通透式配置,长度根据道路设计速度确定。5.3.3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
16、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绿带种植的树木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5.3.4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宜大于冠幅的5倍。5.3.5快速路的分车带不应种植乔木,避免树干造成司机头晕目眩,同时不种植落叶乔木树种,避免因季节因素导致树叶满地易使车轮滑移。5.3.6快速路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5DB1410/T13120225.3.7中间分车绿带最小净宽度1m时,宜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最小净宽度2m时,宜种植乔木;最小净宽度4m
17、时,宜乔灌木结合,可采用自然式群落配置。5.3.8中间分车绿带不应布置成开放式绿地。5.3.9绿篱植物应符合以下规定:应选用枝条密厚、分蘖力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绿色期长、耐修剪的树种;绿篱植物的高度应控制在90cm以下;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株型丰满面应向外,高度一致,并留出养护通道;绿篱种植槽规格(宽cm深cm):单行种植4040,双行种植6040,多行种植30n40(n表示绿篱的行数)。5.3.10分车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不应影响绿带内乔灌木的正常生长;两侧分车绿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不应影响乔木的连续性。5.4路侧绿带及街旁公园绿化5.4.1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绿线和景观要
18、求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上应注重植物的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5.4.2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GB51192-2016的规定。5.4.3濒临江、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5.4.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灌木、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等立体绿化形式进行遮挡。5.4.5路侧绿带应结合场地雨水排放进行设计,并可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景观水体、植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10_T 131-202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基础植物配置规范 131 2022 城市道路 绿化 景观设计 基础 植物 配置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