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 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 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 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
2、,也就是结构 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 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 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 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 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 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 过去、现在和未
3、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 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象,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 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 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 高一语文第 1页(共 12页) 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
4、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 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 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 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 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 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 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
5、)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 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 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 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 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 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 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 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
6、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 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 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 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 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 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
7、堪怜咏 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 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 高一语文第 2页(共 12页) 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 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 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 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 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 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
8、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 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 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 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 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 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 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9、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 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 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C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其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 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 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
10、女 性人物塑造上来看,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B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 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 高一语文第 3页(共 12页) 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 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 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
11、示了一条“个人反抗 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 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 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茅盾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 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 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
12、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 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 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 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 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 G 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 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 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
13、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与其说是这句 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 高一语文第 4页(共 12页) 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 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 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 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 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
14、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 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 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 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 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 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 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
15、不去。他们都走到 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 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 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 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 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G君很诚恳地 留他。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 G 君 看见他手里那本很
16、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 高一语文第 5页(共 12页) 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 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 “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 呵,好多地方不懂。”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 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G君于是问道:“你是哪里人?” “新加坡。” “什么学校?” “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
17、睫毛又闪动一下。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 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 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 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 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 便转身走了。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 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 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
18、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 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 “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 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C.在 G 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 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
19、部分信息,可以推 高一语文第 6页(共 12页) 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 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 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 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
20、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 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7.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6分) 8.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2小题,6分) 9.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下列我们学过的文中原句与所选成语都有一个共同 的字,它们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旗鼓相当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人成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乎其微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无伤大雅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削足适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市 联合 质检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PDF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