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006汉初施政与武帝功过.docx





《治乱006汉初施政与武帝功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乱006汉初施政与武帝功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治亂因果.秦漢史2西漢帝王年表廟號諡號姓名統治時間年號太祖= ,白 i-M-i 冋壬中劉邦前202年一前195年漢初(62年)孝惠皇帝劉盈前195年一前188年少帝劉恭前188年一前184年恆山王劉弘前184年一前180年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前180年一前157年孝景皇帝劉啟前156年一前140年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40年一前86年漢武(54年)建元前140年一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一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一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一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一前111年 元封前110床一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一前101年 天漢 前100年一前97年 太始前96年一前93年 征和前9
2、2年一前89年 後元前88年一前87年孝昭皇帝劉弗陵前86年一前74年始兀刖86年一刖80年 元鳳 前80年一前75年 元平前74年昌邑王劉賀前74年中宗孝宣皇帝劉詢前74年一前48年本始前73年一前70年 地節前69年一前66年 元康前65年一前61年 神爵前61年一前58年 五鳳前57年一前54年 甘露 前53年一前50年黃龍前49年冋孝元皇帝劉爽前48年一前33年初元前48年一前44年 永光前43年一前39年 建昭前38年一前34年竟寧前33年統宗孝成皇帝劉驚前33年一前7年建始前32年一前28年 河平前28年一前25年 陽朔前24年一前21年 鴻嘉前20年一前17年 永始前16年一前1
3、3年 元延前12年一前9年 綏和前8年一前7年孝哀皇帝劉欣前?年一前1年建平前6年一前5年 太初元將前5年建平前5年一前3年 元壽前2年一前1年一兀孝平皇帝劉衍刖1年5年元始前1年一5年孺子劉嬰6年一9年居攝6年一9年 初始9年新朝9年23年項目君主作風君臣關係和諧、易於納諫(高祖/周昌)漢初施政施政表現指導思想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用人方面淮泗集團(功臣集團)+謀士 /人才道家黃老思想,無為而治三公九卿制(丞相獨權制)文帝/鄧通/申屠嘉1高祖:郡國制、2文帝:眾建、3景帝:削藩司法方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以德化民(文帝時廢肉刑)輕徭薄賦(三十稅 3.3%)對匈奴和親、對南越容忍防禦型國策項目君主作
4、風指導思想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用人方面司法方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漢初施政施政表現(較)節約、純樸、與民休息道家(黃老思想)、無為而治功臣政府(三公九卿制)1高祖:行郡國制、2文帝:眾建、3景帝:削藩重用人(高祖/陳平、文帝/賈誼、景帝/晁錯)以德化民輕徭薄賦行和親政策,較為消極比較忍讓(對匈奴/南越)漢初施政是否以秦速亡為鑑? (1998)漢初施政是否以秦速亡為鑑? (1998)項目秦速亡原因漢初施政針對性措施君主作風指導思想中央政制地方政制用人方面司法方面經濟方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漢武帝時期之施政,與漢初相較,宥可得失?試論析之。(2004)君主作風指導思想中央政制地方政制用人方面司法方面經濟方
5、面外交方面軍事方面項目漢初施政漢武施政得失漢初施政是否以秦速亡為鑑? (1998)(甲同學功課)漢高祖劉邦即位後,吸取秦速亡的教訓,訂立了一系列政策,挽救秦末破壞不堪的經濟,大臣陸賈 指出秦是亡於事逾煩天下逾亂, 法逾滋而奸逾熾, 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 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五舉増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 新語.無為篇因此漢統治者主張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於謹敬, 採取無為之治,強調輕徭薄賦,由高祖、惠帝至文景之 治八十餘年,終令國家恢復元氣,政武帝時能征禦外族, 擴大中國之版圖。所以漢初施政,很大程度上是以秦速亡 為鑑,現分以下七方面說明之。(1)政治方面,漢初鑑於秦代刑法嚴苛而簡省刑法。秦代刑法太
6、嚴苛,一人犯罪,誅及三族,一定犯法,鄰里連坐;又經常以各種肉刑刑罰百姓,如車裂、 刑等。平民出身的劉邦,反而能明白人民對法治的要求, 甫入關,便與秦人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精簡秦法,令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史記高祖本紀成為漢初法治的方向。而文帝主張約法省禁,以德化民,廢秦的妻拏相 坐之律,又除誹謗妖言之罪,孝惠、高后時,省去不少殘 害吏民之法令,除挾書律,廢三族罪,罷妖言令。文帝十三年(前167 )因孝女提縈請代父受刑,即詔廢 除肉刑,改為城旦舂(男犯人修築城牆,女犯人舂米) 及笞刑。文景時代的刑罰,較秦的刑罰輕簡得多,故文 景時代犯刑者寡。(2)社會
7、方面,漢初鑑於秦代役民太甚而減省徭役。秦人大事建設,既發人民修長城、築御道、馳道、開 靈渠、營離宮、建皇陵,動輒起用民伕,至死者相望於道J 天下苦秦久已,陳勝、吳廣就是因此被迫作反的。有見及此,漢高祖主張無為而治,減省力征和兵役J漢高祖曾下兵皆罷歸家的復員令;文帝亦曾除去戍卒令,徭役更減為三年服役月,令人民減少服役,空出時間從事農業生產;鑑於秦朝時之嚴苛政策,高壓統治,致民心盡失。故 文帝即位後,即詔令賑濟寡、孤、獨、廢疾者。對遭遇自 然災害的災民,也予救濟,可見鑑於秦亡而為之。(3)經濟方面,漢初鑑於秦代稅額太重而輕徭薄賦。西漢董仲舒言秦代賦役其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 可
8、見人民之困頓。故文景二帝多用輕徭薄賦的利民政策。文帝二年 (前178 ),詔令減免當年田租之半,由原來十五稅減至三十稅;文帝十三年更全國免收田租。景帝以後,西漢 歷代君主皆實行三十稅的低稅率政策。文帝亦親自下 田,以示鼓勵農業生産。此外,漢初君主亦多以提倡節儉而聞名,如文帝即位廿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文帝二年(前178 ),又詔令列侯回歸封邑,非為吏或特許者,不許留居長安,以減輕人民的負擔。此外,漢初對商人採取較放任的政策,雖然高祖曾狂重農抑商的思維下提出些抑商政策,但孝惠高后時, 復弛商賈之律,文帝后元亦年(前158 ),又下令弛山林之 禁,准許私人開採礦產,故商業亦一度興盛:
9、以上種種惠民政策均可說是從秦役民以致失天下的觀 點出發。(4)對外政策方面,漢初鑑於秦代南征北討導致速亡而 採較清極的防禦政策。秦代為防北方匈奴,一方面修築長城,一方面派蒙恬 以三十萬大軍北伐,再徒民充實北方九原郡,可說是主動 進攻型的對外政策。然而,漢初自高祖六年(前200 )白登之後,以和親納幣政策以換取邊境的和平,自此成為君主的對 外國策。如文帝遣使與冒頓單于結為兄弟,景帝則開放邊 地與匈奴關市。景帝在位十六年間,匈奴寇邊次數大減J 見於記載者,僅有三次。終景帝之世,匈奴沒有大規模的 軍事騷擾,只是小規模的寇邊而已。此乃防守形態的國防 政策,或多或少說明漢初的統治者以秦北伐匈奴、浪費國
10、終致亡國為鑑。(5)從學術思想而言,漢初鑑於秦代焚書坑儒而較容許思想自由發展。為求統一政令,集權中央,遂重用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法家思想人物,主張尊權、用刑,固秦的思想是以法 家為重,以致焚書坑儒,留下萬世臭名。故此,漢初主張道家黃老治術,以無為而治為施 政之方針,在思想方面亦較為自由;惠帝二年,除去挾 書之令,容許民間藏書;漢民帝三年,除去誹謗妖言之罪, 令人民可以暢所欲言;這明顯是針對焚書坑儒令秦速 亡,作為前車可鑑。(6)地方制度方面,漢初鑑於秦代行郡縣制孤立而亡,故行郡國雙軌制以輔中央。秦統一六國,廢封建制行郡縣制,史記言之有與屏藩之固,故以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之患, 以致陳勝吳廣揭杆
11、起義後,六國加以支持,致後來秦中央 主力破,關中任人魚肉。為此,漢初高祖立國在平定異姓王(韓信/英布/彭越)之後,仍舊決定分封九十同姓王(淮南王/楚王/趙王)於沿海及兩河下游地區,此後漢初一直奉行郡國雙軌制, 就是鑑於秦孤立而亡。(7)選用人才方面,漢初鑑於秦代不用客卿失天下故用 人以賢為尚。秦統一前任用各方的客卿,政使秦能滅六國,統一天 下,然而統一後,始皇認為任法不任人,認為只要建立完 驅逐客卿,不再選賢任能,故蘇軾在游土失職之禍中 指出游土流散各地,猶如從森林放出百萬狼虎,對政權極 為不利,亦導致秦亡。善法制,便能鞏固統治,官吏是否賢能,只屬次要,所以所以,漢初時君主能用人唯賢,如高祖就
12、多次發出 求賢令,文景時亦多重視人才,如文帝即位不久就詔舉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以匡朕之不逮(漢書,文帝紀、 故漢初布衣卿相之局亦多賢人,如蕭何、曹參、陳平、 麗B食其等,都助西漢立國建基,能享太平。觀乎以上史實,由於秦亡基於過份勞役人民、大興土木、軍人專政、太重刑法及以法家思想治國,因而導致秦 國祚十五年而亡。漢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訓後,就提出系列的政策,如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思想,獎勵生產,減免刑罰,善用 客卿等等皆針對秦亡的主因,可見漢初的施政的確以秦速漢武帝時期之施政,與漢初相較,有何得失?試論析之 (2004)(乙同學功課)漢初施政,鑑於秦速亡,採無為而治之方針,尚可應付秦亡漢興之局;
13、然而漢武帝即位後,無論在中央政 制、地方政制、選士制度、經濟措施或文化教育方面都有 革新。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利弊參半,人言人殊,須逐 項評鑑,方能言其功過。本文將會從以下五方面去分析漢武帝時期施政與漢初相較之得失。(1)首先,從其中央政制論之,武帝削相權弄巧成拙。在漢初的三公九卿制下,相權原與皇權劃分,丞 相對皇帝有一定的制衡(如諫靜、封還詔書等),並且是中 央政府的最咼長官。但武帝時設立尚書,又不斷地賦予他權力,引致後來 尚書權力的膨脹。昭帝時,外戚霍光開領尚書事干政 先例,光武帝事歸台閣的措施都標誌著尚書權力的提 高,導致日後尚書、外戚和宦官三股勢力相爭的局面,使 東漢和帝以後君主年幼即
14、位,大權旁落。武帝企圖多管政事,改變漢初無為而治之政策,固任用大批侍從取代丞相原有之權力,天子近臣因而漸漸侵奪 政府的職權。武帝晩年,更把決事地點由外廷移到內 廷。侍中、尚書等內廷近侍,因出納皇命而掌握實權,形成內朝(中朝)。武帝以後,尚書權力日增,失去了 漢初相權皇權互相制衡的優點。而且,武帝又打破無功不封侯,非侯不拜相的成規,任平民出身的公孫弘為相,進一步降低丞的地位。由於丞相出身低微,只能俯首聽命。武帝對相權的削 弱,形成了內朝的出現,外戚的專權,以及後來昭帝以後 尚書權力的膨脹。此外,由於武帝規定大司馬大將軍須由外戚出任, 而使其地位膨脹於丞相之上。例如昭帝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
15、事的銜 頭輔政,又置前後左右將軍,成為內朝的最高決策集團, 自此內朝以皇帝為主變成以大司馬大將軍為主。霍光以後,大將軍照例是外戚的禁鸞。成帝時,罷輔 政將軍之號僅大司馬,也都由外戚充任,由於外戚輔政, 導致了東漢末年的宦戚相爭,使漢末形成了一個君主幼時 宦官專權,大時外戚專權的循環,使漢末的政局動盪不安, 終為漢亡的主因。由此看來,武帝在中央政制方面遜於漢初君主。(2)第二,在地方政制方面,武帝成功完成中央集權。武帝接納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之策,主父偃認為諸侯王經文、景二帝進行眾建,削藩雖然收斂,但勢力仍大, 必須重行眾建之策,名為推恩實為削藩。元朔二 年,武帝頒布推恩令許諸侯把土地分封予弟子,再
16、回 中央追認,藉此把諸侯國越分越小。據漢書 王子侯表 載,趙大國不過數十城,小國不過百餘里,漢郡形錯諸 侯間強本榦,弱枝葉之勢。此後,諸侯王國面積太 小,無法威脅中央。後來,武帝又藉各國貢獻祭祀的黃金 成色不足,奪去百多人的封爵。漢初的封建局面從此絕跡, 郡國制復歸郡縣制,改善漢初之缺點,斷絕了如七國之亂 等事再次發生。此外,武帝新置的刺史一職,改變了漢初以來,置監 察御史監三輔之政策。武帝元封五年,為加強中央集權, 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名為部 或州,即豫州部、冀州部等。除司隸外,每部設刺史, 巡察所屬郡國,對於京畿三輔,則廢去監察御史,改置司 隸校尉。刺史位卑權重,具六條
17、問事之權力受中央規 限,監察對象只限太守,沒有黜免太守的權力,無固定治 所,也無屬員。漢初原以太守為地方最高長官,但武帝行 刺史制之後,刺史權力不斷提升,已超越監察的本份。東 漢靈帝時,地方戰亂頻仍,於是接納劉焉之議,改刺史為 州牧,在郡之上設置較大的行政區。州牧統領當地的軍政 事務,漸成外重內輕之局。董卓叛亂,各州牧即乘時割據, 互相攻伐,迄於漢亡。此實為刺史制度的結果。(3)第三,在選土制度及文化方面,武帝成功建立土人 政府取代功臣集團,更有效羅致及使用人。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統一的指導思想,思想統一有利維護政治上的統一,加上削弱王國及強 地地方監察,對鞏固中央集權政體有很大的
18、作用。與漢初 的無為而治之思想相較,大有益處。漢初的貲選、任蔭,亦非有利平民晉身。直至漢武帝創立察舉制,正式確立制度,打破富有人家壟斷仕途J 為平民及下級官員提供入仕機會,為政府注入新的民間 量,較漢初為開放。察舉選出的孝廉,多先入中央郎官(皇 帝侍衛),然而授官。大致上,漢武帝時代每年也有逾三百 人編入郎署。武帝晚年以後,中央、地方政府官員大部分 為孝廉出身,又有博士弟子員(太學生)補吏出身者,於是,士人政府漸漸形成。此後,控制中國政府的,便是這群讀 書人組成的士大夫階層,可見察舉制影響之深。自漢武帝建立士人政府後,習儒出身的文官取代了漢初以來軍旅的功臣主政,國家明顯轉向文治。此後,歷代 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乱 006 施政 功过

限制150内